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从高校到企业的产业实践:怀抱高校基因,传承家国情怀
2022-05-20 来源: 咸宁新闻网

  “十多年前播下的中大创投这颗种子,今天见成效了!”曾任中山大学校长的许宁生院士在参观广东医谷时回忆往事,颇为感慨。

  2011年中大创投成立,2013年中大创新谷成立,2014年广东医谷成立,2017年广东材料谷成立。曾经播下的这些种子,经过多年的耕耘和发展,成长为如今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中创集团。

  传承家国情怀,肩负时代使命

  中山大学校训

  2010年,在中山大学黄达人、许宁生、徐安龙、喻世友等校领导的推动下,原岭南(大学)学院院长舒元带领组建团队,于2011年正式成立中大创投

  当时,许宁生院士对中大创投提出了两大使命担当,一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二是打通产学研用最后一公里,推动技术产业化。

  在家国情怀的影响和时代使命的召唤下,中大创投充分发挥和利用中国高校在科技创新、产业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资源和优势,动员和配置社会资金,不断助力产业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孵化具备发展潜力的创新型企业。

  但是,仅仅依靠单一的投资,很难扶持小微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为了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产业,2013年,中大创新谷成立!

  2014年,在距离中山大学北门100米处,中大创新谷落地了首个众创空间,2015年即被科技部评为首批国家级众创空间!

  中大创新谷·广州

  此时的中大创新谷专注打造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六众平台”,累计孵化600多家企业,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肯定。

  链接高校资源,深耕产业领域

  在一片赞誉中的中创集团始终保持理智的思考和前瞻的思维。在很早之前就意识到规模有限的众创空间无法承载孵化出来的优秀企业,于是开始寻求转型之路。

  2014年,广东医谷成立!作为中创集团旗下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创领者,广东医谷打造“产业集群×产业服务×产业投资”产业生态系统,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要素集聚发展。

  2016年11月,广东医谷首个园区南沙一园正式奠基。中创集团秉持高品质、高速度的建设理念,短短两年,广东医谷·南沙一园就正式开园!

  开园仅两年,2020年广东医谷·南沙一园获得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荣誉称号,成为广州南沙区首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广东医谷·南沙一园

  之所以能用这么短的时间打造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离不开中创集团多年来深耕产业领域积累的创新资源。自成立以来,中创集团陆续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墨尔本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以及院士、国家重大工程入选者、教授、博士生导师等数百位行业内专家学者达成合作,搭建产学研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及创新支持。

  创新转型升级,不负时代担当

  2017年,中创集团站在未来看更远的未来,敏锐地察觉到了国际形势的变化,认为与科技发展息息相关的新材料产业领域,未来将会成为大国角逐的重点。

  在“创新 产业 国家 民族”的情怀影响下,2017年,广东材料谷成立!广东材料谷聚焦新材料产业领域,肩负产业报国的时代使命,凝心聚力实现“新材料·中国造”!

  广东材料谷部分园区实景图

  而此时的中大创新谷逐步进行战略转型,围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智能硬件等产业方向,打造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加速培育“专精特新”产业生态,建设“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的新一代产业园区,肩负起了以新制造产业集群助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产业使命!

  中大创新谷部分园区效果图

  至此,中创集团形成了“产业集群+产业金融+创新生态”的发展模式,同时与科研院所、专家学者的合作更加深入。

  广东材料谷主办的“材料博士论坛”,链接了新材料领域1W+博士资源,打通产学研用投政金媒。通过“材料博士论坛”,专家学者的科研成果得以展现,与行业内领军人物互相交流,形成产业知识库;优秀企业在活动现场可以结识专业人才,获得技术支持。

  广东医谷与中山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等高校建立实习基地,设立人才奖学金,为园区企业提供人才供给、教育培训、应用人才实训等服务。

  广东医谷与众多高校建立实习基地

  回顾中创集团的发展历程,离不开中山大学的推动,更离不开众多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信任与合作。

  中创集团一路走来,集聚了优质的高校资源和科研资源,秉持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聚焦三大战略新兴产业,依托广东医谷、广东材料谷、中大创新谷打造新兴产业集群,助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广告】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矩形广告大

明星民企何以平稳“拆弹”、涅槃重生?

明星民企何以平稳“拆弹”、涅槃重生?

重庆力帆集团是“明星”民企由盛及衰的典型之一。

·找准新赛道,小企业占领大市场

“碳”路先行 央企竞速新能源赛道

“碳”路先行 央企竞速新能源赛道

个人绿色支付、绿色出行和绿色生活数据,可以转化成碳积分,用于兑换礼品或中和年度家庭用电产生的碳排放量。

·疫情之下,这家吉林老国企实现“开门红”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