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ECABA公益云沙龙举办
2022-04-25 作者:邢思敏 来源: 经济参考网

  4月22日,中国投资协会绿色发展中心、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碳资产联合发展中心共同主办举办第53届世界地球日&ECABA(高级碳资产工商管理)公益性线上沙龙活动。与会嘉宾就双碳背景下的可持续投资、绿色转型金融、国际化碳市场、碳交易、碳账户建立及国内企业在新历史发展阶段的碳资产机遇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出席活动嘉宾有中国投资协会绿色发展中心主任张青林、联合国国际战略家联盟主席赵云龙、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原所长张汉亚、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副总经理杨光星、菲尼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顾建党、深圳金证引擎科技有限公司联席总裁李家宝、江苏一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绍林、普华永道ESG可持续发展市场主管合伙人倪清。同时,268名与双碳、环保领域相关的协会、企业、媒体代表通过直播平台观看,并参与嘉宾在线交流。

  张青林表示,投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中国投资协会是中国投资建设领域最具权威性、综合性的行业组织,绿色发展中心长期致力于构建政府、企业、社会之间的绿色低碳发展平台,愿携手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朋友们开创更广阔的合作空间,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伟大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赵云龙在致辞中表示,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携手为保护地球投资。这是一个大胆且果敢的呼吁。这个口号不光包括了ESG,还包括了自下而上的每个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选择、以及行使自身“绿色消费权”的主张。投资到保护地球这个全球人民的大家园,更应该是各个国家和企业家的志向与重要任务。

  张汉亚在致辞中表示,实现“双碳”目标,首先需要进行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绿色技术的创新发展,这将带来巨大的投资需求。根据预测,未来30年我国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部门低碳化带来的累计投资需求将超过百万亿元。此外“双碳”目标也开启了中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新征程,给金融投资行业带来了新机遇。

  在论坛讨论环节,关于企业如何参与碳市场碳交易的议题,杨光星表示,企业在参与碳市场时,应该注意三方面:一是要充分的了解制度是这个市场是如何运行的;二是要了解配额怎么分;三是核查流程、数据报送的时候,相关的参数如何由来。避免因为不了解碳交易制度而造成损失。另外,企业应当在管理上建章立制,成立专门的碳管理部门,建立自身的碳管理体系。

  倪清指出,企业可以考虑从四个方面来做好应对准备:一是提升认知和能力建设,制定相应的战略;二是可脱碳领域的相关国际动向和潜在影响;三是成本比较,选择企业最优的这个减碳路径;四是制定适合企业的碳资产交易策略。

  关于企业如何挖掘和管理碳资产、如何利用好绿色金融、促进转型发展的议题讨论中,张青林指出,要想获得绿色金融支持,企业首先要建立碳账户,即碳排放数据的全面记录,包括数据采集、核算评价等环节。碳账户是以碳征信作为核心的,银行可以通过碳账户了解企业碳排信息、企业所在行业未来前景等。银行借此判断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企业减排力度与好坏将跟金融贷款利率挂钩。企业也可以运用碳管理平台,实时掌握自身排放情况,通过精准的数据监测,为绿色贷款提供支撑。

  倪清表示,企业要关注影响碳资产价值的三要素:一是数据,数据是制定减排策略的基础;二是技术,在当前减排需求增大,技术成本不变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减排潜力高的低碳技术开发标准,以便更好的决定碳资产的估值;三是交易,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不仅仅是关乎一家企业的碳交易行为和所持有的碳资产的价值,甚至都关乎到企业价值。

  张青林表示,城市所产生的排放量占据全球总排放量的50%以上,所以城市更新要牢牢抓住绿色低碳转型,提高城市质量。城市降碳能力关键在于能源供应体系,目前正积极开展城市分布式绿色能源站,采取多能互补的方式,通过光储值柔对城市能源体系进行改造研究。其次是绿色交通系统也必不可少,城市交通所产生的碳排放量也是巨大的。之后是绿色建筑设计,目前绿建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应多建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装配式建筑、净零建筑。最后,智能化运营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通过平台对整个城市运营碳排的管控,最终达成建设绿色智能化城市的目标。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矩形广告大

“播撒”财富还是收割“韭菜”?——透视财商教育乱象

“播撒”财富还是收割“韭菜”?——透视财商教育乱象

部分财商教育机构打着“播撒”财富的旗号炒作、放大群众财富焦虑疯狂吸金,潜藏风险隐患。

·职业教育法首次大修,将带来哪些重要改变?

奋进的力量:心有所向 功不唐捐

奋进的力量:心有所向 功不唐捐

新时代,劳动者的内涵被前所未有地拓展,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的价值进一步凸显。

·天津国企在改革创新的“春天里”前行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