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大庆油田携“三把密钥”志向百年
2022-04-11 记者 刘伟 范迎春 闫睿 杨喆 哈尔滨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在多产油气中为国分忧,借科技创新登高望远,以绿色发展引领大美未来……肩负“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重任的新时代大庆油田,不断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坚持自主创新、持续创新,续写发展历史。

  为国“加油争气”:办法总比困难多

  野外,“铁人”王进喜带过的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正在紧张作业。钻机轰鸣,向着地下千米深处掘进。抬头望,红色队旗迎风招展。

  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从60多年前自主开发建设大庆油田、一举甩掉我国“贫油”帽子,到5000万吨连续27年高产稳产,再到油气当量4000万吨以上持续有效开发,这里始终高扬“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主旋律。

  “我们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摆在发展首位和全局之要,必须勇于担当,为国家多产油气、多作贡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大庆油田党委书记朱国文说。

  在60多年累计为国产油24.63亿吨、产气1462.23亿立方米后,大庆油田主力油田开发难度不断加大,面临挑战。

  在大庆油田主力大厂第一采油厂,厂长艾尚军介绍,经过60多年的高强度开发,这里储采失衡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控递减、稳产量的难度越来越大。

  “但办法总比困难多,老厂也能有新作为。”艾尚军说,当前,全厂正加快由注重规模速度稳产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稳产转变,通过把成熟技术运用得更精准、更有效,做精“存量”,做大“增量”,做足“含金量”,努力控递减、控含水,不断提高区块开发效果和效益。

  在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一处岩心墙上展示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岩心。研究院企业首席技术专家蒙启安和同事一起,就是循着油田几代科技人的足迹,和无言的地层、岩心“沟通”,在许多看似不可能的“禁区”找到油。

  更多让人兴奋的消息在传出:在保证常规油气资源稳产的同时,大庆油田不断加力勘探开发非常规油气,并获重大战略突破,为大庆油田建设百年油田注入了更强劲动力。

  大庆油田正从全球非常规石油勘探开发的“学习者”向“领跑者”转变。“应用大庆非常规石油勘探的理论认识、技术工艺等,我们部署在四川盆地的平安1井测试也获得了高产油气流。”大庆油田采油工程研究院企业首席技术专家张永平说。

  全员创新:为油田带来强大内生动力

  2021年,大庆油田三次采油年产量第20次突破千万吨,三次采油累计生产原油2.86亿吨。

  经过几代人刻苦攻关,大庆油田瞄准采收率提高,实现了三次采油技术“从无到有、从跟跑到领跑,并保持世界领先水平”的跨越,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三次采油生产基地。

  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大庆油田科研人员不断向上攀登、向远眺望。

  科技超前15年储备、超前10年攻关、超前5年配套,大庆油田曾三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大庆油田的发现与开发和“两弹一星”等共同载入我国科技发展史册。

  “按照‘应用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思路,大庆油田科技工作者不断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王凤兰说。

  油田专家介绍,形象地说,一次采油是靠地层天然能量将油采出来,二次采油通过注水将油“挤”出来,三次采油依靠化学剂把油“洗”出来。

  为了把油“洗”出来,现已是大庆油田公司企业首席技术专家的伍晓林带队打破国际垄断,研制出国产的表面活性剂,实现了三次采油技术重大突破。这种三次采油技术可在传统水驱技术基础上提高采收率20个百分点。

  在重点项目攻关和技术难题突破上,大庆油田实行“揭榜挂帅”“同台打擂”机制,不论资排辈、只唯贤,一批80后科技骨干在核心技术攻关中展现锋芒。

  今年39岁的大庆油田功勋员工、勘探开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金友,自2009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非常规油气地质勘探工作,板凳甘坐十年冷,和团队在大庆油田非常规油气地质勘探中作出重要贡献。

  “我们下大力气提升基础研究能力水平,每年开展的基础研究项目占比近30%,年投入2亿元经费在基础研究领域。”大庆油田技术发展部部长王刚说。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大庆油田,创新不只是科研工作者的“专利”。第二采油厂第六作业区采油48队采油女工刘丽,善于从不起眼的小细节中发现改进生产工艺的大门道,多年来研发各类成果200余项,其中国家及省部级奖项就有38项。

  如今,在大庆油田,以劳模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已有近百个,全员创新为油田带来强大内生动力。

  绿色发展:引领“百年油田”大展“美丽容颜”

  历经60多年开发,大庆油田今非昔比:昔日的沼泽地、盐碱滩,如今已是绿树成荫、鲜花遍野,不断颠覆着人们对油田矿区的“传统印象”,让来过这里的朋友流连忘返。

  2020年11月,中国石油首个碳中和林项目在大庆油田启动。两年多来,按照多树种、分层次、兼顾生物多样性原则等标准,占地510亩的大庆油田马鞍山碳中和林已一片茁壮。

  高处种树、平地播草、低处育苇,移步异景的生态区风貌让这里成为油田职工的休闲打卡地。“但更为重要的是,敬畏自然、尊重自然,正让这一昔日的‘风口地’成为万亩良田,生态效益渐显。”大庆油田生态环境管护公司经理杨洪标说。

  如今的大庆油田,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油气勘探开发全周期,花园式站队、景观式厂房、生机勃勃的生态建设示范区日益涌现。女工姜华工作在采油十厂,虽然远离市区,可她并不感觉荒凉。“井站附近绿植丰富、道路平整洁净,每天来往路过也是一种享受。”她说。

  “致力于建设基业长青的‘百年油田’,我们要下大气力做好可持续发展这道‘必答题’。”大庆油田党委副书记张凤民表示。

  大庆油田每年需处理的含油污水约有6亿吨。为实现“零排放”,油田建设了完善的含油污水处理站和污水管网,将处理达标的含油污水全部注回油层。

  在这里,二氧化碳也可被注入地下。走进大庆油田榆树林油田,数个二氧化碳储液罐并排而立。工作人员介绍,这些二氧化碳原本是工厂的尾气,注入地下不仅可以助力采油,还可以减少碳排放。

  面向未来,大庆油田正大力推动风、光、气、电融合发展,开发工业余热及地热利用等新能源技术。计划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200万千瓦以上,新能源储能能力达到20万千瓦,年埋存二氧化碳100万吨以上,清洁能源替代率20%以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庆油田公司规划计划部主任艾云超说:“我们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作出高水平新贡献。”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矩形广告大

“二师兄”肩扛“三座山” 警惕产能“硬着陆”

“二师兄”肩扛“三座山” 警惕产能“硬着陆”

记者调查发现,面对当下市场行情,不少养殖户调减产能“过冬”,甚至有的养殖企业选择“断臂求生”。

·异种器官移植临床成功离我们有多远?

清理历史“包袱” 释放“青绿”优势

清理历史“包袱” 释放“青绿”优势

抓住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契机,三江集团逐渐走出了一条构建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的革新之路。

·陕西国资超额完成三年行动年度目标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