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净增806家,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32个,新增国家“一带一路”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3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获批……2021年,黑龙江省科技创新不断“加码”,让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更强劲,在黑土地上亮出高质量发展新名片。
“人工智能+”,新增量带来新机遇
“给农机装上‘最强大脑’,不仅能分辨出地块和道路,还能分清水稻和杂草,让种地更精细、更绿色、更高效。”谈起过去一年,黑龙江惠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初海波感受颇深。在公司展厅,一台台智能操作设备排列整齐。
依托科研创新,该公司实现了农机导航、农作物识别等多项技术突破,其中不少技术已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应用,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一个月前,哈尔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获批。这座科教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的城市抢抓机遇,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新年伊始,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立足全省农业优势,总投入1.5亿元的“群体智能自主作业智慧农场”国家科技创新2030人工智能重大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该公司总经理刘劼说,此项目将围绕智能自主农机系统方向,从基础理论、支撑体系、关键技术、智慧农场应用四个层面,抢占人工智能技术制高点。
去年以来,黑龙江省继续实施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净增806家,同比增长41.7%,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738家,逐步构建起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梯次成长体系。
“扶上马送一程”,新举措孕育新收获
严寒冬日,污水变成了清洁、高效的供暖热源。在学苑嘉园小区,1300多户居民正享受“污水源热泵系统”带来的福利。与传统锅炉相比,这一系统运行成本低,不仅节省了燃煤成本,还实现了废物再利用。
这项成果得益于哈尔滨工大金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技术攻关。公司董事长李金峰说,企业成立初期资金短缺,各类减免政策为企业减轻了不小负担,省下的费用投入研发,稳定了研发队伍,实现了快速发展。目前,公司每年研发投入五六百万元,获得专利70多项。
为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黑龙江省成立了工作专班,建立市(地)、省直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共为620家科技型企业提供研发投入后补助资金。同时,强化市(地)研发投入指标考核,将“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之比”纳入全省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体系。
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黑龙江省新增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8个,新成立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个,对16家技术转移机构予以补助支持。同时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按照每个项目1000万元的力度,支持智能装备、半导体材料等重大成果实现产业化。
一系列举措为全社会创新发展注入“源头活水”。2021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黑龙江省研发投入经费支出为173.2亿元,比上年增长18.2%。
“好的研发投入,如同培育一粒好的种子。”1月3日15时25分,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白鹤滩水电站16号百万千瓦机组正式投产发电。公司副总工程师覃大清说,公司依靠技术储备,不断为打造“国之重器”、铸就中国“水电名片”贡献力量。
深化改革,新机制激发新动力
佳木斯市工业技术研究院是黑龙江首批17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之一。不久前,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10万台北斗导航仪项目生产线在这里落成。
“得益于新机制,我们踏上发展快车道。”该研究院院长鲍文波说,在一系列政策指引下,研究院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链条、综合性服务,缩短产业化时间,提高了科研项目的市场适用性和成果转化率。
黑龙江省成立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项目招商工作专班,围绕5个重点产业推动工作,共开展科技招商活动160多次。据统计,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352.9亿元,同比增长31.8%。
“揭榜挂帅”是面向关键领域实施的新型科研组织模式。随着“古龙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理论、关键技术及开发现场试验研究”等项目的公布,省内外32个团队成功揭榜,支撑重点产业技术创新。
“石油科研是一片蓝海。”东北石油大学教授潘哲君正带领团队,围绕“揭榜挂帅”项目开展科研攻关,筹建实验室,在油藏工程理论和实验技术等方面,为页岩油勘探开发破解难题。
“我们加快推进科技政策扎实落地,‘第一动力’正加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黑龙江省科技厅厅长张长斌说,接下来黑龙江将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