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安徽石台:电力赋能织锦绣 乡村振兴踏山来
2021-11-30 来源: 咸宁新闻网

  七井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七都镇西北部,平均海拔高度850米,总面积74平方公里,被称为“悬在云中一片净土”。清代的《江南通志》写道“上列七峰突兀,泉涌七穴,麓盘桓数十里,遥接九华。”六十五公里的盘山公路沿途峰峦起伏、古树参天,云雾缭绕,生态环境原始,自然风光秀美,是集自驾、休闲、观光、摄影于一体的皖南山区黄金旅游路线。

 

(七井山天路)

 

  近年来,石台县依托七井山独特的自然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当地农户收入,伴随而来的用电需求也日益增高,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供电公司立足其发展需要,大力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着力提升电力基础设施,让七井山“美起来”,让村民口袋“鼓起来”。

  民宿生意“红火火”

  空中的云和山缠绕,若隐若现,胜似一幅流动的泼墨山水画。错落有致的仿古建筑,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整齐划一的电杆线路……七井山宜居的风景、清新的空气,淳朴的民风、舒适的慢生活备受众多游客青睐,除了山水风光的诱惑,而“隐匿”于大山深处的民宿小院,同样是令人向往的地方。

 

(北宋山水民宿)

 

  水墨画,竹灯笼,宁静古朴的小院,抬眼便是青山叠翠的美景,山间的民宿别有一番景致。白墙青瓦,四方庭院,北宋山水民宿在七井山以古典元素布置的客房、书房、餐厅,是集生态旅游、休闲养生、商务洽谈整合为一体。“三五好友聚坐在一起喝茶、闲聊,从清晨到傍晚,待在山中,享受‘田园’般生活……”北宋山水民宿老板方科说。

  随着七井山民宿乡村旅游业的不断升温,农家乐、民宿的数量越来越多,全电民宿逐渐兴起,对用电的需求逐年攀升,对供电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服务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石台县供电公司充分发挥行业特点,以发展绿色能源为主线,把乡村电气化建设贯穿旅游产业,组织人员通过实地走访,主动对接农家乐民宿,因地制宜优化供电布局,为其量身打造入户线等供电设施,使电网建设与七井观光完美融合。

 

(党员服务队对民宿用电设备进行检查)

 

  “供电师傅经常过来走访,为我们提前规划,这些年为我们村的电网进行全面升级,让我们发展没有后顾之忧。”七井村党支部书记冯天喜说道。

  据了解,2016年至2020年期间,石台县供电公司为七井山投入电网改造资金1448.46万元,建改配变29台,累计容量5060千伏安,改造10千伏线路长度25.95公里,低压配套线路63.83公里,建改低压用户1108户,全面提升七井山电网供电能力。

  “现在来到这里享受生活的游客越来越多,他们不再满足于过去走马观花式的‘到此一游’,而是更倾向于以民宿为核心的深度休闲体验游。”如今游客来到七井山,走一段山间小路、品一桌乡间菜肴、住一晚当地民宿,已成为公认的热门旅游路线。

  四季菜园“绿如春”

  七井天池家庭农场位于海拔900米的八棚村牛宕组偏僻山坳。走进七井天池高山蔬菜种植基地,一排排新建的蔬菜大棚整齐地排列着,大棚内蔬菜长势喜人,俨然构成一幅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秀美画卷。

 

八棚村蔬菜种植基地

  推开大棚的保温卷帘,一股温热的气息扑面而来,室内恒温设备将大棚温度控制在最适宜果蔬生长的温度,农户们正忙着在棚内育苗、栽种。悬挂在蔬果上方的滴灌设备格外引人注意,“之前我们种菜都是凭着感觉,现在土壤和水管都装有湿度传感器,通上电以后,传感器监测着数据,实行智能化灌溉,管理更精细。”基地负责人汪茂安说。

  汪茂安的蔬菜的大棚每天都会有工人来帮忙,只要附近村民有空闲,一年到头都不愁活儿干。“在蔬菜大棚务工,天晴不用晒太阳,雨天不用淋雨,不仅可以学到种植技术,还能照看到家里,真是一举多得。”蔬菜基地务工的村民说。

  全自动浇灌、保鲜自动化处理……在电力的驱动下,七井天池高山蔬菜种植基地实现传统农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大棚蔬菜种植最大的优势就是利用棚内温度调节,缩短蔬菜成熟期,上市比较早,相较于时令蔬菜更具有价格优势。而且可以根据市场行情,灵活选择种植各种反季节蔬菜和时令蔬菜。

 

(党员服务队检查种植基地用电设备)

 

  棚内种植的蔬果,整个栽种过程从浇灌、育苗、冷藏、保鲜等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电。一旦停电,蔬果的储存、色泽、味道都会受到影响,可靠的电力供应便成为生产的首要条件。

  石台县供电公司针对基地情况,通过增设公用变压器、对基地线路进行巡检更换等措施,提升基地生产配电网络承载能力,满足基地种植用电需求,定期组织党员服务队上门检查用电设备,为蔬菜种植进一步发展提供坚实的电力保障。

  如今,七井山围绕乡村振兴,充分发挥“主体+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开展特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投资779万元支持七井高山蔬菜特色产业发展,新建高山蔬菜基地和现代化蔬菜育苗大棚,解决育苗问题,联合石台县供电公司实施农村变压器增容和老旧电网改造,助力农业合作社和专业户生产电气化升级,七井山高山四季蔬菜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特色产业“助振兴”

  每当到辣椒采摘的黄金季节,七井山农产品交易市场内每天都热闹非凡,大货车、小型货车、农用三轮车穿梭往来。当地种植户忙着将刚从地里采摘来的高山辣椒分拣、称重。农户叶文华正在将装筐的辣椒搬上车,“我包了几个大棚,目前产量还不错,这一季保守收获上千斤没问题。”他说道。

 

(党员服务队帮助种植户分拣辣椒)

 

  说起辣椒种植,在以前,可没现在这么红火。早先由于没有抗灾害技术,雨水多了辣椒会遭受虫害,经常会大面积减产,成了制约当地农户增收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经过不断摸索改良,通过加大对安全饮水、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投入,依靠科技进步,更新种植方式,积极引导农户调整产业结构,以高山辣椒避雨栽培的方式,把大力发展高山蔬菜优势特色产业作为推动农业增效、农户增收、乡村发展的突破口,高山蔬菜一度成为“富民”的一大优势支柱产业。

  “今年辣椒长势好,订单于数月前就排起了长队,整个大棚灌溉设备全靠稳定的电力来运转,当时扩大规模加装设备还担心给供电公司出难题呢,现在看来,这些担心是多余的。”叶文华说道,与他相邻的农户也一脸喜悦。

  在过去,七井山因电网规划不合理,电力线路半径长,致使电压低,农户一直不敢扩大规模。为做好用电服务,石台县供电公司坚持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出发点,多次组织人员进行前期现场勘察,按照现场实际编制建设方案。“供电服务真贴心,有你们提供这么好的电力服务,今年必定是个丰收年”。

 

(党员服务队帮助种植户采摘番茄)

 

  近年来,石台县供电公司紧紧围绕乡村发展需求,做到致富项目发展到哪里,电力线路就架设到哪里,优质服务就跟到哪里,最大限度满足当地电力需求,先后新建抗旱架空线路4条,线路长度600米,10米电杆11基,惠及580余亩辣椒种植区。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这话一点也不假,我们村要发展农业经济,没有电力做支撑那是难上加难。”八棚村党支部书记潘卫东说道。据他介绍,如今村里小容量变压器换成大容量,线路架设到田间地头,只要合上电闸,灌溉用水就自动就近田地,既方便又省事。

  在彻底解决用电问题后,加上动力电,农业机具的引人,七井山的辣椒种植业从小规模发展成了产业种植,全村涌现出很多的辣椒种植大户。目前,七井高山辣椒避雨栽培种植面积达到1100亩,年产红辣椒超过2000吨,产值超过1500万元,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摇钱树”。

 

(党员服务队帮助种植户采摘番茄)

 

  如今,七井山电力充足,致富项目发展也蒸蒸日上,农家乐、民宿蓬勃发展,空调、洗衣机、冰箱纷纷走进家家户户,村民生活逐渐步入“电气化”时代。现代化农业与旅游的结合,鼓起群众的“钱袋子”,一幅农村美、农业旺、村民富的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电网建设改变乡村发展格局,石台县供电公司坚持“乡村振兴,电力先行”的发展理念,持续加大农村电网投资力度,深入推进电气化的农业生产、乡村产业、兴村建设等方面应用,服务美丽乡村建设,为打造石台县“零碳”美丽乡村,提供坚强的电力支撑,让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董学卫  周炜)

  【广告】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矩形广告大

大灾之后 保险业遭遇理赔“大考”

大灾之后 保险业遭遇理赔“大考”

今年下半年发生的河南水灾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超百亿元的理赔额创中国保险史上单次自然灾害赔付最高值。

·“人才荒”困扰新能源行业 部分企业“地毯式”抢人

重塑产业版图 航运“巨轮”加速全球化

重塑产业版图 航运“巨轮”加速全球化

中远海运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综合航运企业,资产总额从2016年重组时的5930亿元上升到2021年三季度末的9508亿元……

·变“废”为“暖” 中国节能绿色保供马力全开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