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储蓄国债“下乡难”亟待破解
2021-05-04   作者:朱金华 来源: 经济参考网

  储蓄国债是面向境内中国公民发行、满足中长期储蓄性投资需要的不可交易国债,具有安全稳定、利息免税、变现灵活等优点。近年来,储蓄国债在我国大中小城市已得到广泛推广和认可,成为城市居民资产配置的重要选择。与此同时,县以下农村储蓄国债市场却一直处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状态,大部分农村居民不了解或买不到储蓄国债,无法享受其带来的普惠红利。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今天,破解储蓄国债“下乡难”显得必要且迫切。

  储蓄国债“下乡难”,首先难在农村居民普遍缺乏购债意识。受地域偏远、信息闭塞、人口老化等多重条件限制,很多农村居民无法获取储蓄国债等优质理财产品信息,其理财观念还停留在“有钱存银行、吃利息”的阶段。近年来,各级人民银行、储蓄国债承销机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送国债下乡”宣传活动,积极传播储蓄国债知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农村居民缺乏购债意识的问题。但此类宣传多为短期、低频、定点式宣传,缺乏系统性、持续性和针对性,相对范围广袤的农村地区、数量巨大的农村居民,多少有些“杯水车薪”。

  储蓄国债“下乡难”,其次难在农村居民购债处于相对劣势。一方面,农村地区国债承销机构少,人民银行、财政部确定的40家储蓄国债承销机构中,仅邮政储蓄银行、农业银行在全国农村均设立了部分网点,这直接导致竞争性抓取销售模式下,农村居民购债成功几率远低于城市居民;另一方面,网上银行销售模式与农村居民特征匹配度不高,储蓄国债(电子式)虽然能够通过网上银行购买,但农村居民开通网上银行的比例很低,再加上缺乏专业的指导,使得农村居民网银购债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储蓄国债“下乡难”,最后难在相关部门缺乏工作动力。从管理部门来看,人民银行、财政部门重点关注的是承销机构发行的规范性、及时性和完成度,对于“国债下乡”大多采取引导、鼓励、合作等软性手段,缺乏检查、考核、评比等硬性措施,导致各承销机构重视程度不一、效果各异;从承销机构来看,大部分承销机构未将储蓄国债销售纳入内部考核,难以调动工作积极性。即使纳入内部考核,往往也是侧重于销售总金额、完成进度等粗线条指标,缺少农村地区销售量及其占比等指标,没有形成良好的工作导向。

  鉴于此,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积极破解储蓄国债“下乡难”:一是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宣传方式,让宣传更接地气、让宣传更有温度、让宣传更加精准。譬如针对农村居民特征、结合地域文化特点,使用老百姓愿意听、听得懂、好接受的语言和方式传递国债知识;充分发挥乡村干部、金融服务站扎根农村、贴近农民的优势,采取面对面的双向沟通,这比短信、海报、折页、横幅等单向信息推送更容易让人接受;结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针对已脱贫、想致富、厌恶风险的农村居民开展宣传,提高供需之间的匹配度。

  二是降低农村居民购债难度。首先,要明确邮政储蓄银行、农业银行“国债下乡主力军”地位,从代销额度分配、手续费政策、业务指导、舆论引导等多个方面给予有效支持,利用其点多面广的优势,促使其发挥“扛鼎”功能。其次,深入挖掘农村地区数量巨大的金融服务站功能,将其打造为国债长期宣传阵地,探索将部分金融服务站建成国债销售网点的可行性,为农村居民购买国债增加便捷渠道。最后,拓展“送国债上门”服务,对于条件合适、购债意愿强烈,但因客观原因无法到营业网点办理购债业务的农村居民,承销机构可派员上门指导。

  三是多层面激发国债下乡动力。思想层面要引起重视、形成共识。无论是作为行政部门的人民银行,还是作为商业机构的承销银行,都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将“国债下乡”视为一项惠民工程,自上而下强调督促、营造氛围;机制层面,要逐渐完善、形成合力。人民银行要不断完善国债下乡工作评价机制,推动承销机构提升工作力度。承销机构要不断完善内部考核机制,促使分支机构及从业人员转变工作思路、调整工作方向;从手段层面来看,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习俗各异,解决“国债下乡”问题很难做到“一方治百病”,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有针对性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常德市中心支行员工)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矩形广告大

芯片行业遭遇“人才之渴” 多重堵点待疏通

芯片行业遭遇“人才之渴” 多重堵点待疏通

集成电路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

·推进“藏粮于技” 加快破解农业科技“卡脖子”难题

上市央企去年业绩逆市上扬 研发投入强劲增长

上市央企去年业绩逆市上扬 研发投入强劲增长

随着2020年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接近尾声,上市中央企业经营数据基本亮相。

·黑龙江国企深化改革谋转型发展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