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坚持系统观念谋划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2021-03-22   作者:杜国功 来源: 经济参考报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全面、完整、准确把握系统观念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更加主动自觉运用好这一基本原则,并贯穿在“十四五”时期全过程和各环节,是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以及推进国企改革发展落实落地的有力保障。

  立足整体性 从整体和全局出发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

  系统观念下的整体性,要求从整体和全局出发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不仅要理清哪些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还要理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以及把握好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推动事物在整体上呈现出应有的属性或功能。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系统观念谋划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从整体性原则出发:

  一是始终坚定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与方向。目的性是任何系统都应具有的特定功能和既定要求,是系统整体性要求的直接体现。要始终牢牢把握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信心与决心,心无旁骛凝心聚力,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巩固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充分彰显党执政兴国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的中坚骨干作用。任何环境、任何时候、任何挑战,都不能动摇、怀疑或犹豫,要自始至终、理直气壮、一以贯之地贯穿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

  二是始终贯通国有企业改革的当前与未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既要立足当前、以史为镜、继往开来,充分总结、评估和吸收已有的改革经验与有效实践,客观剖析存在的不足、短板和弱项,在总结中完善,在完善中提高;又要面向未来、着眼长远、放眼百年,突出前瞻性、战略性和时代性,不断激发改革发展动力和潜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事业不断向前。通过把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起来审视与思考,就能更好地把握改革发展大势、辨明改革发展方向、制定务实管用措施;通过把国有企业近期、“十四五”时期和远期目标统筹起来谋划,就能更好地做到未雨绸缪、把握主动、占领先机。

  三是始终锚定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与要求。国有企业要紧扣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统筹把握各方面、各领域、各环节的重点与难点,继续在1+N政策体系顶层设计的指引下,进行久久为功脚踏实地的部署与推进。特别是落实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确定的思路和举措,进而为“十四五”时期乃至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更为扎实的基础、提供更为深厚的支撑。

  四是始终确保国有企业改革的协同与匹配。着眼整体性搞好国有企业,要注重提升国有企业的整体素质与能力。要推动国有企业在扬长避短、补足短板、锻造长板中提升整体效能,在应对市场充分竞争、融入国际产业分工、服务国家战略使命中承担应有的责任、实现应有的价值。要始终坚持“十个指头弹钢琴”,注重深入研究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改革的关联性和适配性,确保各项改革举措的耦合性、协同性和互补性,使得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与治标相结合、渐进与突破相衔接,最大限度实现政策取向上的相互配合、实施过程中的相互促进、实际成效上的相得益彰。

  着眼结构性 把握事物不同结构和不同维度之间的关系

  系统观念下的结构性,要求注重把握事物不同结构和不同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重视并加强对事物结构的辨识与研究。通过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推动事物存在演进形态的合理化以及系统功能作用的正强化。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系统观念谋划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从结构性原则出发:

  一是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这是由我国社会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及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所决定的。这就要求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总体要求,国有企业要继续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转变增长与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与潜能,推动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与比重,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与水平,增强产品供给与有效需求之间的互动性,创新创造更多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持续发展动力。

  二是以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为抓手。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对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目标、更好适应高质量发展、更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要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市场的和调控的手段,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快自主创新。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盘活存量,调整存量结构,做优增量,优化增量投向。要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促进国有资本进一步向符合国家战略的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合理化、完善化、数字化和生态化。

  三是以培育有效市场竞争结构为关键。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要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市场竞争更为公平有序,推动市场结构更为合理高效。要推进能源、铁路、电信、公用事业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促进社会专业化分工,提高行业集中度,着力打造培育更多合格市场主体。要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和支持国有企业之间以及国有企业与其他类型企业之间重组整合,畅通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优化资源配置,减少重复投入,降低运营成本,发挥协同效应,提高运营效率,提升品牌形象,打造核心竞争力。

  四是以提升国企内部结构质量为基础。国有企业要加快自身产业布局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紧紧围绕主责主业确定的范围,严控非主业投资的规模与比重,推动资源与能力向优质的、战略性的、有前景的业务、单元或产品集中,夯实持续发展基础,巩固市场竞争优势。要注意全局把控现有业务和新兴业务的投资比例,主业内不同业务或单元的投资比例,同一业务或单元内部的投资比例,不同区域市场的投资比例,境内与境外的投资比例等。要在保持自身产业结构、投资结构、财务结构、组织结构等方面相对稳定性的基础上,结合“十四五”时期要求、行业发展态势、竞争格局变化和发展战略导向等因素,前瞻性、及时性、动态性地做出调整、优化、革新与完善。

  把握层次性 注重整体内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

  系统观念下的层次性,要求注重把握整体内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既要揭示整体内不同层次的共同运动规律,又要特别研究和发现不同层次的特殊属性和特殊要求,进而通过分层分类、分门别类推动系统整体实现发展进步。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系统观念谋划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从层次性原则出发:

  一是国家层面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既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应当秉持的共性经验,也是被实践证明更为科学有效的改革路径。要坚决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有关决策部署,积极稳妥推进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与事业单位的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要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各有关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各地方政府要推进所管理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工作,明确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和时间节点,加强指导督促和审核把关,强基固本,规范管理,为实现集中统一监管创造条件、夯实基础、做足准备。

  二是出资人层面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要按照管好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的基本思路,梳理、优化和精简国资监管制度体系,增强科学性、完备性和系统性。要全面实行并动态调整清单管理事项,深入开展分类授权放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增强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功能作用,形成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产业集团公司分层次的出资企业格局,体现出定位鲜明性、分工明确性和发展协调性。要更加注重发挥国有资本的整体功能与作用,立足出资关系和产权纽带履行出资人职责,动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增强科学性、依法性和合规性。

  三是国有企业层面完善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机制。要按照培育真正合格市场主体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在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改造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章程在公司治理中的基础作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治理制度体系,实现国有企业制度的中国特色、形神兼备和现代水平。要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紧紧围绕激活力、提效率、促发展的要求,切实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真正实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要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结合企业实际、契合行业特点、易于操作执行的激励约束手段与方法,培育具有反应灵敏、运行高效、富有生机特点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四是国企内部层面强化集团化的管控模式。国有企业要加强和突出战略管理的层次性,明确集团总部功能定位,善于利用数据化、信息化、智能化等分析工具,评估集团内外部环境变化,充分考虑市场变化以及客户需求,完善制度流程体系,明确权力责任清单,切实增强集团管控力。集团总部层面要继续落实去机关化和去行政化的改革要求,发挥战略引导、产业培育、统筹协调的作用,子公司或业务单元层面要发挥贯彻集团战略意图、深耕行业发展、培育专业能力的作用,生产一线和基层单元要发挥提供高品质产品或服务、展示良好品牌形象、培育团结和谐文化的作用。通过做强总部、做精专业、做实基层,形成集团上下层次清晰、分工明确、沟通顺畅、衔接紧密的运行管控格局。

  推进开放性 把握事物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

  系统观念下的开放性,要求注重把握事物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促进事物不断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向有序发展演化。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系统观念谋划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从开放性原则出发:

  一是深刻认识开放性的基本特点。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开放的一般属性。国有企业从改革中一路走来,也必将依靠改革走向未来。而改革与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只有始终融入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之中,才能实现国有企业的浴火重生、脱胎换骨和凤凰涅槃,这也体现着开放性所具有的包容性、交换性和互利性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开放的特殊属性。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主题和要求。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已经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开放性也必然要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即在面对复杂性、挑战性、冲击性和不确定性之中,所呈现出的多样性、全球性和规则性的特点。

  二是准确把握开放性的内涵要求。进入新发展阶段,全球需求结构和生产函数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提高生产与供给质量水平,国有企业需要更加强调改革发展的自主性、创新性和持续性。要主动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新问题,乘势而上顺势而为,调整优化成长路径与模式。要处理好对外开放和自主自立的关系,立足自身改革发展已经积累的经验、基础和条件,充分利用我国经济纵深广阔的优势,更好发挥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要继续秉持开放合作的战略理念,加强与国际经济的联系与互动,借助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不断推进国有企业全方位融入世界发展格局。

  三是贯彻落实开放性的重点举措。国有企业要全面分析与认清自身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所处的地位作用以及所有的比较优势,结合“十四五”规划实施,制定针对性的战略规划和具体举措,将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落实开放性的重大时代课题。要积极主动参与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更广泛更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之中,服务“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实现共建共商共享,推动更加紧密稳定全球经济循环体系的形成。要强化国有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增强全球价值链掌控力,在开放条件下促进科技能力提升。要着力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开发和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开展合作,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要保持开放的胸襟与姿态,深入开展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工作,与领先国有企业、知名跨国公司以及优秀民营企业对标对表,通过在公司治理、运营质量、管理能力、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和人才培养等全方位多角度的比较与分析,在学习借鉴、取长补短、互促互进中增强全球竞争力。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坚持系统观念出发谋划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尤其需要把握好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等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广大国有企业要统揽全局准确识变,把握机遇主动求变,勇于开拓科学应变,永立潮头达权通变,以舍我其谁的视野和境界,以胸怀大局的姿态和风貌,以深化改革的使命和担当,以包容多样的意识和理念,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坚定地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作者为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矩形广告大

部分地区全员招商引资暗藏后遗症

部分地区全员招商引资暗藏后遗症

记者调研了解到,北方一些地区为发展当地经济,一方面兴师动众大搞招商,另一方面企业却因种种原因不愿投资,强行摊派下,基层干部叫苦不迭。

·1.5亿盈利背后的供给侧改革

北方华创:吸引人才是改革关键一步

北方华创:吸引人才是改革关键一步

高度市场化竞争的集成电路行业有赖于技术创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成为公司改革发展的关键一步,也是北方华创能够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实力大增 湖南国资“强磁场”效应凸显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