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中国中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波:当好“丝路”新使者 讲好丝绸新故事
2020-12-29   来源: 新华网

千年前,丝绸之路的声声驼铃将财富与美丽带往全世界。千年后,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中国的丝绸产业蓄势待发,将智慧与文明传扬世界。

丝绸附加值,讲好中国故事,当好“丝路”新使者。

111.jpg

中国中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波接受采访。

育新机开新局 “311”体系夯实丝绸主业内涵

丝绸是中国古老的产业,也是“一带一路”的文化符号。从丝绸之路开始至今,丝绸连接了中国与外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延续了古人与今人延绵不断的文化传承。

中国中丝集团作为我国以丝绸为主业的央企以及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力量,王波表示,中国中丝集团夯实丝绸主业内涵,着力打造“311”丝绸主业体系(“3”指高端丝绸原料基地、交易平台、品牌成品;两个“1”分别指“丝绸+”、文化传媒业务)。

具体来讲,纵向则通过做优做精丝绸传统业务,夯实主业根基,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利润率;横向以丝绸文化为核心载体,选取2个主要方向与相关产业进行连接、融合。

“‘311’丝绸主业体系是中国中丝集团谋求发展所面临的关键点。”王波表示,中国中丝集团将抓住一轮行业整合的机遇,做大规模做强品牌,借助新技术,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完善“丝绸+”业务链条 创新成果硕果盈枝

数据显示,我国茧丝绸生产规模全球领先,蚕茧和生丝的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80%以上,生丝和绸缎出口分别占全球贸易总量的90%和50%以上,但存在品牌知名度低、生产工艺落后的问题,部分企业无力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自主品牌建设。

在王波看来,简单走老路难以支撑中国中丝集团生存发展,未来必须依靠体制机制创新,并深入推进集团内部业务协同,才能获取市场竞争优势。

为此,中国中丝集团通过深入挖掘、充分利用茧丝绸新材料属性、新功能属性,与相关产业进行连接、融合,开辟纺织纤维之外新业态、新模式、新市场,在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丝绸+医药+科技+消费”等创新业务方面取得突破,拓展丝绸主业的增量空间。如通过“丝绸+科技”模式,研发蚕桑资源在医药健康、生物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王波表示,中国中丝集团将持续推动丝绸业务与地产、文化、工艺、轻工等业务板块深度协同与融合,探索有效益的丝绸创新业务。“目前中国中丝集团‘丝绸+’创新业务已实现落地,与保利发展或保利置业等兄弟单位合作陆续在广东、山东、江西、湖北、广西等地布局建设丝绸小镇,多个重要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焕发新活力 让中国丝绸走向世界、享誉世界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国中丝集团在“十四五”期间将如何高起点、高质量谋划新的发展蓝图?

王波表示,中国中丝集团将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推进集团整体“双百改革”,并适时引入保利集团内外部战略投资者及其资源,实现从单一国有体制到股权多元化改革,以市场化机制激发集团活力、动力。

“集团也将加快推动中国蚕丝绸缎进出口公司、中国丝绸服装进出口有限公司等中国中丝集团子公司的混改步伐,鼓励其他商贸类子公司主动改、大胆改,进一步激发子企业内生动力,以市场化体制机制做强做优丝绸主业。”王波说。

丝绸具有“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元素、历史基因,是实现沿线国家“民心相通”的最佳纽带之一。

王波表示,作为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的唯一丝绸品牌,中国中丝集团将充分利用央企和茧丝绸产业的独特优势,推动丝绸等传统文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育新机开新局,为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更大力量。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矩形广告大

“老海归”朱敏的科技孵化人生

“老海归”朱敏的科技孵化人生

从中国农民到美国斯坦福大学高材生,从硅谷创业获得百亿元人民币财富到放弃资本热潮毅然回到祖国怀抱,朱敏的一腔热血只为科技报国。

·边治理边污染 微山湖成四省“集中纳污区”

开局即决战 起步即冲刺

开局即决战 起步即冲刺

近年来,尤其是今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正式启动以来,作为激发活力的重要途径和突破口,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股权多元化的热度和力度不断攀升。

·乘风破浪 引航定向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