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乘风破浪 引航定向
——记者眼中的国企改革发展这一年
2020-12-28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越是危急越显担当

  □记者 陈灏 济南报道

  极不平凡的2020年,是国有企业担当充分彰显的一年。

  从抢建医院、保障民生、有序复产、发力改革……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有企业勇挑重担,在关键时刻冲得上、顶得住,成为经济承压、复苏、发展的中流砥柱,以实际行动证明是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

  抗击疫情,国有企业全力以赴,冲锋在前。

  中建三局临危受命,牵头扛起了建设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的重任,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山东钢铁4天火速交付2000吨钢卷,与宝武钢铁等国企一起,保障了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建设的材料供应;6万多名央企系统医护人员冲上抗疫一线;多家央企紧急转产医疗物资,生产线上“人倒班、机不停、连轴转”……

  在山东,省属国企山东康力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300多名员工全部自愿放弃假期,紧急生产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医用外科口罩产能在3个月内提高了10倍,防护服产能增长几十倍。

  “大家确实很疲惫。但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再苦再累我们国企人都义无反顾!”康力医疗董事长梁会亮说。

  疫情期间,红旗飘扬、党徽闪耀,国企为保障抗疫和民生各尽其能,充分发挥了主力军、生力军作用。

  中粮、华润、中化等10家央企承诺,疫情期间防疫物资和重要民生商品,价格不涨、质量不降、供应不断;多家石化企业抢调油气资源,湖北境内2000多家加油站24小时“不打烊”。

  面对市民关注的生鲜蔬菜等生活物资供应,山东本土零售领军企业山东商业集团在全省140多家银座门店强化统一调配,确保商品供给,以平稳物价让市民安心。

  以国有企业为主的高速公路运营企业,一声令下,免费通行长达79天。在山东省境内,山东高速集团(含原齐鲁交通集团)每天免征的通行费在1亿元左右。这些企业以自身损失换来了防疫和复工复产的提速.

  山东省国资委主任张斌介绍,疫情期间,山东省涉及保障城乡运行、疫情防控、能源供应、交通物流、医用物资、生活必需品生产等重要国计民生的省属企业,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要求开足马力、扩大生产,全力保障生产生活物资供应。

  复工复产,国有企业再次冲在了最前线。

  济南小清河章丘区支流防洪综合治理工程项目2月底启动,承建单位中国电建旗下的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从全国抽调精锐力量,中标后6天实现顺利开工。在防疫和防汛“两头挤压”下的关键时期,工人们24小时轮班,兼顾了疫情防控、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提前62天实现合同完工验收。

  在山东,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省属企业在充分做好防疫工作的基础上,除文旅等项目外的其他产业,2月10日全部复工复产。

  国有企业克服防疫压力、运输困难、物资不足等障碍,率先复工复产,重启了我国经济引擎。

  全球海拔最高5G基站建成,5G信号首次覆盖珠峰峰顶;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开启;潍柴集团开足马力,激活了300多家产业链合作企业……

  为加快经济复苏,山东高速、山东铁投等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的省属企业,将年度计划投资额上调50%……一个个国企主导的重点项目的落地实施,让人口数量大、防疫任务重的山东省经济增速迅速“翻红”,全年保持了稳定增长。

  防疫压力必须顶住,国企改革继续向前。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审议通过,国企改革攻坚向“硬骨头”踩下“油门”;混合所有制改革扩容提速;国企主业进一步突出……

  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山东省国企改革述职问询依旧如期启动。各省属企业领导班子集体“上考场”,就改革进展和企业发展接受问询。

  “头拱地向前冲,勇做泰山挑山工,一鼓作气打赢改革攻坚战!”山东省副省长凌文说。

  回望2020这一年,举国上下风雨同舟,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品格;这一年,国有企业顾全大局,迎难而上,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充分彰显!

 

  从“一煤独大”到“八柱擎天”

  □记者 魏飚 太原报道

  从原煤按吨卖到金刚石论克拉卖,一家三代曾在阳煤集团工作的翟锦辉没想到,他能亲眼见证煤炭从燃料化工原料到碳基新材料的转变。近几年,这家煤炭企业已经从过去产煤转向瞄准一系列新材料的研发。今年,在山西国企专业化战略重组背景下,阳煤集团整体更名为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全面开启专攻新材料产业的新征程。

  翟锦辉现在是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金刚石项目组组员。现在,这家企业煤层气制备金刚石项目首批试验品成功产出,第一阶段50台金刚石生产设备正在陆续投用。在翟锦辉看来,省属煤炭企业的战略重组就是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从阳煤集团到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的转变是山西省属煤炭企业专业化战略重组的缩影。回顾一年来的山西国企改革,专业化战略重组无疑是山西国企转型发展的重头戏,也是山西国企改革的关键一环。

  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的煤炭大省山西,要打破“一煤独大”格局,必须发展新兴产业,而其中的关键一步就是要对省属企业,尤其是煤炭企业的相关产业进一步优化和细分,改变过去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大而不强的格局。

  山西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7家省属国有企业,但煤炭产品同质化较高,煤炭企业常打价格战,而煤层气、化工、新材料相比煤炭开采都算不上主业。主业难做强,辅业难做大,成为不少煤炭企业的困扰。

  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下,自今年4月成立华远国际陆港集团起,到9月底成立晋能控股集团止,山西集中实施了14大板块的改革重组,省属企业数量从28家调整至21家,煤炭企业从7家集团调整为1家煤企、1家能源集团。

  上述的国企重组不是简单的“归大类”和“拉郎配”,而是朝着“专业化重组、市场化整合、板块化经营”的方向推进,也是在为大而不强、同质化严重破局。以联合重组后的晋能控股集团为例,这家企业由原同煤集团、晋煤集团、晋能集团联合重组,同步整合潞安集团、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相关资产和改革后的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而成。新的企业在做优煤炭产业、做强电力产业、做大智能煤机装备制造业这三方面发力,企业资产总额达1.11万亿元,煤炭产能约4亿吨,电力装机容量3814.71万千瓦,煤机装备制造资产规模368.65亿元,这将有力破解省属煤企各自为战、煤电价格矛盾、利益互为掣肘的“老大难”问题,也将破解煤机装备制造产业市场内部化、布局分散、同质化严重、无序竞争的格局,让山西煤炭资源转换为电力优势,把电力优势转换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要素优势。

  2020年,山西发起的新一轮国企专业化战略重组力度空前,涉改资产2.6万亿元,占省属企业资产总额的79%;涉改一级企业20户,占改革前省属企业户数的71%;涉改人员86万人,占省属企业在岗职工人数的91%;产业涵盖焦煤、动力煤、钢铁、化工、信创、新材料、水务、物流、文旅、体育、燃气、农业、建筑、资管等14个领域。

  “从‘一煤独大’向‘八柱擎天’加速转变”不是一句口号。经过一年的发力,山西国企改革更加明确了主攻方向:一方面是正在加快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力、价格话语权的一流能源企业;另外一方面是培育一批有创新力、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兴非煤企业,从煤以外寻求新的增长极,打造若干个与煤并驾齐驱的支柱产业。

  通过改革,山西国企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正在不断提升。尽管仍有一些深层矛盾与难题待破解,但从这几年山西国企改革实践来看,方向正确,坚持走下去,脱胎换骨万象新的国企就一定能为山西经济转型注入持久的澎湃动力。

 

  改革无止境 共创“深圳奇迹”

  □记者 赵瑞希 深圳报道

  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40年来,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深圳奇迹”响彻世界。一项项改革创新,打造了深圳敢闯敢干的城市精神内核,铸就了一个个闪光的企业。这些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但就在2020年,深圳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辅助平台——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上榜《财富》世界500强。

  深投控的迅猛增长得益于深圳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该公司董事长王勇健说,公司立足深圳城市发展战略,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打造“科技金融、科技园区、科技产业”三大产业集群。“三大产业集群具有很强的逻辑关系,形成以科技金融为‘阳光雨露’,以科技园区为‘土壤’,以科技产业为‘种子、幼苗和树木’的全生命周期产业生态体系,支持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民企发展得好不好,关系到深圳的经济发展质量。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让优质的企业在深圳获得更好的发展。”深圳市高新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苏华说的这句话,实际上是深圳几家国有金融公司的共识。

  目前,深圳国资77.7%的净资产集中在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为主体、金融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领域。深圳国资大力发展金融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际上是为了发挥城市产业战略先导作用,助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深落地和壮大,以提升深圳城市核心竞争力。

  在梳理深圳国资国企40年发展脉络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从20世纪90年代作为深圳产业升级的先导力量,推动深圳主导产业从加工贸易向高新技术跃迁,到近些年加快推动国资布局结构调整,帮助民营企业走出流动性危机,深圳国资一直比较清晰地了解自身定位,坚持在不同时期根据特区所需、民企所需,调整布局和步伐,成为支撑深圳发展的城市底色之一。

  时至今日,这些国有金融公司依然以更实举措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从2018年对部分陷入股权质押、大股东易位等流动性风险的民营上市公司进行纾困,到2020年打出金融战“疫”组合拳帮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陷入经营困难的中小微民营企业,国资国企提供了一只“拐杖”,支撑着一些民企走出困局。

  而这其中的部分民企也通过业务快速发展又或IPO上市,让曾经支持过它们的深圳国资国企获得了可观的收益,推动了深圳国资规模的壮大。

  服务意识强、市场化认知高、持续推进改革,使得深圳国资40年里以年均28.9%的速度,实现了总资产增长2.64万倍。如今的深圳国资,总资产突破3.9万亿元,年创造利润、上缴税收突破千亿元,还培育出了1家进入世界500强的地方国企。

  当前,作为全国率先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的两个城市之一,深圳提出了更高的改革目标。为了支撑综改总目标的实现,深圳国资出台的综改方案明确列明了包含产业布局、监管、放管服、党建4项国资层面改革和产权、治理、用人、激励4项国企层面改革的改革总体框架。这也让人们更加期待未来深圳国资国企将交出的历史答卷。

 

  “大国重器”的荣耀与坚守

  □记者 强勇 梁冬 哈尔滨报道

  颇具年代感的高大厂房、巨大器械,走在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个个偌大型号的工业产品带给记者深深的震撼。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省,有一批“大国重器”企业。昔日,他们在筚路蓝缕中挺起了工业脊梁;今朝,他们在新的市场规则和竞争环境下艰难转型。2020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元年,这一年遭遇疫情肆虐、逆全球化等复杂的国内外局势,这些老国企的情况如何?

  看一组数据:前三季度,中国一重营收同比增长53.64%,利润同比增长99.35%;我国最大发电设备制造基地之一的哈电集团有限公司利润同比增长135.3%。前10个月,被誉为“祖国的银色支柱”的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利润同比增长443%。

  疫情之下,这些“大国重器”企业何以逆势上扬,改革创新进展怎样?记者有几点感触。

  “真改革”是最大收获。部分受访的“大国重器”企业有此同感。正反两方面的实践也证明,越早改革、越排除重重阻力深入改革,企业转型往往就越好,慢改革、浅改革将导致矛盾积重难返。

  面对今年复杂的形势,一些“大国重器”企业表现出较强的抗风险承压能力,正是得益于“真改革”的“前因”。2017年以前,中国一重连续多年处于亏损境地。之所以能够快速发生向好变化,最直接原因是抓住“三项制度改革”的主要矛盾,真刀真枪改。当时改革后,一重19个管理部门精简到13个,中层干部由320人缩减至190人,管理人员占比降至6.5%,一线人员比例升至57.2%。并市场化选聘3名股份公司副总裁,打破了重要领导岗位一直推荐选聘的惯例。

  自主创新决定最终胜出。逆全球化使强化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凸显。川滇交界,世界最大在建水电工程白鹤滩水电站正紧张施工。哈电集团攻克了100万千瓦水电机组多项世界性技术壁垒,推动水电装备制造迈入百万千瓦机组“无人区”。

  “依靠自己,创新驱动,承载民族工业希望,彰显中国动力风采”,这是哈电的初心。80多岁的原哈电集团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吴爱中说,虽然我国发电设备研制比西方晚近百年,但通过早期拜师学艺、逐步自主创新,现在已追赶上来,一些领域还实现反超。

  从“一五时期”的“小学徒”到如今与世界巨头同台竞技,哈电创造了200多项“中国第一”。近年来,哈电集团每年研发投入都达十几亿元。“我们不干时髦的事,只做发电设备,做全球最好的发电设备。”哈电集团总经理吴伟章说。

  企业当家人至关重要。一批“大国重器”企业突破长久存在的体制机制痼疾,获得新动力,企业当家人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善于驾驭市场经济, 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是这些“掌门人”的共性。

  “用户希望提前交货,能不能实现?”疫情期间,一家国企早间运营调度会上,一名营销负责人向生产、技术服务等部门发问,现场充满“辣味”。在营销部门牵头下,各部门联动满足了客户需求。

  市场营销能力弱,坐家“等米下锅”,而非去市场“找米下锅”,曾是一些老国企的“画像”。上述早间运营调度会,过去会议主持人是生产部门,车间生产什么,营销就卖什么。新领导上任后,早会改由营销部门牵头,把客户意见直接反馈给研发、生产部门,用市场倒逼生产。“早会之变”正是这家企业全面推进市场化改革、重构与市场相适应的体制机制的一个缩影。

  国企改革需要有魄力的企业家。企业家精神将潜移默化渗透到企业当中,应加快建立维度明确的容错条件,引导企业家争当改革促进派、实干家,对勇担当、善作为、业绩突出者予以重用,畅通优者上、劣者下、庸者让的企业机制。

  改革从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在东北,计划经济的留痕更重。“船大难掉头”,吃“市场饭”正给“大国重器”企业的坚守带来巨大考验。这些企业的兴衰演变折射出改革之艰。当今的国企改革也非坦途,在“十四五”征程中,如何推动改革再深入,创新再升级,将需要“大国重器”企业率先破题。

 

  “改”出新气象 “创”出新作为

  □记者 何欣荣 上海报道

  年末的上海,奋斗的步伐没有丝毫停歇。上汽集团发布高端电动汽车品牌“智己汽车”,上实集团发起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推动疫苗产业发展……上海是首批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年份,上海国资国企用改革创新的姿态,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稳压器。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克服疫情影响,带动上下游各类企业共渡难关,上海国资国企拿出了逆势而上的表现:今年上半年,上海地方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万亿元,利润总额1374亿元。截至今年6月末,上海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22.4万亿元,所属上市公司市值2.4万亿元。

  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是国资国企必须完成的考题。无论在上海东翼的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还是西翼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都留下了国资国企奋力耕耘的身影。

  今年10月,一家新的上海市属国企——长三角投资(上海)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这家新成立的国企注册资金50亿元,将代表上海参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虽然成立时间不长,长三角投资(上海)有限公司的任务表已经满满当当:推动西岑科创中心建设、加快环淀山湖综合整治、参与江南水乡客厅……

  当国家战略先锋队,长三角投资(上海)有限公司只是一个缩影。根据上海市国资委发布的行动计划,从2020年到2022年,上海国企将在长三角推进落实70个重大项目,新增投资2000亿元,新增信贷投放1万亿元。

  地方国企高质量发展,不能简单走老路。既要拓宽视野,到中国乃至全球市场的大海中去搏击风浪,又要坚持创新引领,以更强健的体质迎接更激烈的竞争合作。

  在传统的资产负债、利润和现金流量“三张表”之外,今年下半年上海国资委发布了一份特殊的“创新账本”。账本显示,2019年上海国资系统企业科技支出576.29亿元,同比增长32.98%,占全市企业研发支出的近59%。国资系统企业中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总数达10.24万人,形成了一支10万人规模的“创新大军”。

  以今年首次上榜世界500强的两家上海国企——上海建工、上海医药为例,前者研发了一系列前沿技术如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测量、建筑模型信息化,在城市更新这个蓝海领域广泛应用,从“包工头”加快向“建筑服务商”转型升级。后者将创新视作“关乎企业存亡”的头等大事,2019年研发总投入超15亿元,其中费用化投入超13亿元,同比增长27%,今年有多个研发基地开工建设。

  激发企业创新热情,改革是必要支撑。上汽集团新发布的高端电动汽车品牌“智己汽车”,除了各种高深莫测的技术参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这家初创企业的股权结构:除了引入阿里巴巴和张江高科等外部资本进行混改,核心团队也会持有相应的股份。

  面向“十四五”,上海国资国企一方面抓改革:结合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推动国企改革在2021年深化攻坚,2022年突破完善。一方面抓创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投入持续增长机制,“十四五”期间累计投入不低于3000亿元。

  “以前不敢想的、不敢做的、不能做的,只要‘四个有利于’:有利于国家和社会,有利于国资和国企,有利于股东和员工,有利于生存和发展,就大胆去做。”这是一位上海国企负责人的心声。地方国企将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更大力量。

 

  改革持续深入 发展蹄疾步稳

  □记者 浦超 昆明报道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挑战,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面对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云南国企直面挑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持续改革,迈向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记者初步梳理,“抗击疫情”“助力脱贫攻坚”“新发展阶段”“数字化转型”可视为2020年云南国企的几个关键词。

  年初,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影响。面对疫情,云南国企紧急而动,一夜成军,第一时间组织力量驰援抗击疫情,打响防控阻击战。云南省国资委机关和省属企业4657个党支部、17万余名党员勇担使命,带头冲在前。

  对口支援湖北省咸宁市是党中央赋予云南的政治责任。防护物资、食品、药品、帐篷、化肥……一车车物资持续运抵咸宁,当地市民用“千里驰援,雪中送炭”表达对云南省国企的感谢之情。

  驰援湖北省抗击疫情的同时,云南省国企迅速组织复工复产。昆钢集团、云南白药、云锡集团等企业转向生产医疗防控物资。三班倒、连轴转,加班加点生产医用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市场急需的物资。

  为确保粮食市场供应不脱销、不断档,云南省粮食产业集团多措并举,从东北调运大米,增加市场供给量,全力稳定市场。

  国企参与脱贫是责任,是担当。在云南省脱贫攻坚战场上,到处活跃着国企的“身影”。云投集团探索出了基金产业扶贫的新途径;云天化集团扶持镇雄县雨河镇龙井村发展现代农业;昆钢集团在宣威市海岱镇建设的刺梨产业扶贫项目“海岱金果”刺梨饮料面世……

  2020年,云南省属国企在全力推动云南培育打造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和8个千亿级优势产业方面继续发挥主力军作用。云南省组建了首期总规模不低于300亿元的国企改革发展基金。

  云南省财政近日对云投集团直接注资30亿元,明年将云投集团的注册资本增加至300亿元。在将云南金控集团股权全部注入云投集团的同时,将云南戎合控股90%股权也注入云投集团。由云投集团代表云南省政府与中国诚通签署总规模不低于30亿元的国企混改基金投资合作协议。

  在原云南城投集团基础上组建的云南康旅集团,肩负起云南打造旅游文化和健康服务两个万亿级产业龙头企业的重任。在前期已经注入世博集团、云南文投集团49%股权基础上,云南省把省属企业所有涉及康旅方面的资产注入云南康旅集团。云南省财政对康旅集团直接注资20亿元,为把云南建设成为国际康养旅游示范区起好步开好局。

  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驱动企业走向数字化、智能化,全球经济加速走向数字经济。国企“数字化转型”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云南省国资委积极推动省属国企“数字化转型”,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通栏广告二

边治理边污染 微山湖成四省“集中纳污区”

边治理边污染 微山湖成四省“集中纳污区”

记者调研发现,由于微山湖地势低洼,承接4省的多条河流来水,工业、农业、航运和生活等污染源仍在不同程度地污染湖区。

·黑龙江一涉农补贴政策现"后遗症"

开局即决战 起步即冲刺

开局即决战 起步即冲刺

近年来,尤其是今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正式启动以来,作为激发活力的重要途径和突破口,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股权多元化的热度和力度不断攀升。

·乘风破浪 引航定向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