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浦明夫提示,近日,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中的米酵菌酸是家庭聚餐食物中毒事件的真凶,同样长期食用变质食物,米酵菌酸存在于在这些变质食物中也是胆管癌的致癌物。
什么是米酵菌酸?生活中什么样的情况下会碰到米酵菌酸?我们又该如何辨别储存的食物已经变质?
米酵菌酸常见于变质银耳、木耳,云贵地区的吊浆粑,东北地区的酵米面、酸汤子等,“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银耳及薯类制品的制作发酵等过程中,如环境污染或储存不当,易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简称椰毒假单胞菌,也有叫椰酵假单胞菌)’污染而发生食物中毒。”
进食变质食物2-24小时内,受害者可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而体温一般不升高,病情进展迅速,严重时伴有多器官充血和水肿、急性肝肾功能损伤,继发多器官衰竭而死亡。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中,9人食用,目前已有8人死亡,可见米酵菌酸的危害。
专家斋浦明夫警示大家,变质食物产生的细菌毒素能致人死亡,但在生活中,大家都会习惯性的将吃不完的食物储存下来或者提前储备好未来几天的食材,那么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辨别储存的食物已经变质呢?
专家斋浦明夫认为,对于老百姓来说,除非食物本身出现发霉、异味等明显变质现象,否则一般情况下无法用肉眼辨别食物是否变质,只有在实验室中才能检测细菌产生的毒素。因此,斋浦明夫建议大家制备发酵面米食品以及制作家常菜时需要保证食物无异味产生,原料新鲜,现吃现做,切忌储藏时间过长。此外,因米酵菌酸还常见于变质银耳、木耳,斋浦明夫提醒大家泡发木耳、银耳时使用的容器要干净,泡发时间不可过长,以免产生毒素。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