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发展“快进键” 重塑产业新格局
近日,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陈庄镇的利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被评定为“山东省再生资源示范园区”。
近年来,利津循环经济产业园依托区域位置优势及资源优势,形成了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聚区,园内已有落地工业、服务业企业50家。同时,不断推动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集聚发展,对布局分散的产能进行整合,依托静脉产业,重塑产业新格局,注入发展新动能,按下发展“快进键”。
加强顶层设计,以静脉产业为中心,打造绿色循环生态示范园。利津循环经济产业园重视科技引领静脉产业生态工业发展,在整体产业结构的配置上,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以再生资源—环保产业—绿色化工—配套服务为构建思路,形成特色产业鲜明、互补协作性良好的绿色循环生态产业链。
理顺产业现状,重视分区布局,提升产业精度与专业度。按照同类型企业相聚集的原则,将园区划分为再生资源示范区、环保产业区、绿色化工区和配套服务区。各区间互为依托,互为产业链条的上下游,互相提供原材料和产品支持,大大降低了原材料、副产品和成品的运输费用。
协同互补,互为依托,提高产业链条衔接度。利津循环经济产业园以现有的绿色化工产业为链接点,以静脉产业为核心,以环保产业为支撑,规划了报废汽车拆解、新材料、环保装备制造等产业链条。对接企业需求,释放政策红利,助推高质量发展。做足政策文章,创新要素集聚方式、搭建金融融资平台、优化人才支持体系,支持企业做强做大。同时,出台用地、税收、子女入学、代办服务等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使落地企业无后顾之忧。 (黄鑫 马涛)
循环流水养出“致富鱼”
山东省利津县汀罗镇陈家屋子村拥有20多年的鱼虾养殖传统,全村200多户村民,有100多户都有自己的鱼塘。近年来,随着养殖技术进步、养殖规模和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加,养殖生态环境逐渐变差,养殖病害发生率增高,经济效益逐年降低,同时随着水产养殖产业的兴起,传统鱼塘模式也开始失去竞争力。2017年,在驻村帮扶干部的帮助下,该村拿出40亩试验田,开始探索低碳流水循环养殖新模式。
该项目通过将传统养殖池塘进行改造,把养殖过程中所需要的养殖区、净化区进行隔离。“这个模式最关键的部分就是让池塘水流动起来,我们把所有鱼都集中在四个110平方米的养殖水槽内,当推水装置启动时会搅动水体,既能使水层的含氧量均匀,又把静止的死水变成流动的活水,鱼儿在游动中肌肉得到了锻炼,使肉质更加紧致,蛋白质含量更高。”陈家屋子村党支部书记尚文光介绍,“不要小看一个养殖水槽只有110平方米,但足以养活3000尾草鱼,按现在的市场价,一年收入六七万元不成问题。”
如此高密度的池塘,怎样才能处理好养鱼废料问题?尚文光指了指池塘东侧的一个集污池,急速的水流可以把鱼粪和残存的饲料带到集污池,通过吸污泵将废料收集后进行沉淀,经过自然发酵后,沉淀物作为优质的有机肥,被用于池塘周边几百亩菜地当作养料,沉淀后的清水又回到池塘净化区,实现了循环用水。同时,在池塘上种植空心菜等水生植物来净化水质,从而保证了水体的清洁。
该项目自实施以来,陈家屋子村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提升。 (任万帅 宋萍)
“小村庄”吃上“旅游饭”
日前,2020年东津渡文化旅游季暨第七届“綦家嘴”乡村文化旅游节在山东省东营市如期举行,沿着黄河大坝俯视利津县利津街道綦家夹河村,一座座采摘大棚颇为吸睛,一排排销售小棚成方连片,着实令人神往。
“在今年的‘綦家嘴’乡村文化旅游节期间,仅开幕式当天就接待游客8000余人,种植户日均销售葡萄达1000余斤。我们不仅线下直销红红火火,活动现场还通过直播‘带货’等线上销售形式,让葡萄当‘网红’,在打开销路助力农产品销售的同时,提升品牌影响力,实现了品牌塑造与农民增收的双丰收。”利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学波说。
据利津街道乡村振兴服务队队长王志胜介绍,近年来,利津县充分发挥沿黄地区的生态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土壤特色,大力发展林果产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扶持相关村庄通过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方式,新增了瓜果采摘、乡村旅游等项目。
通过乡村旅游,周围的市民来到村里,不仅可以看文化节目,还能游园采摘、批发果蔬,村民足不出户就能把农产品卖掉。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村民收入芝麻开花节节高,整个村子的村民都看到了过上好日子的希望。
“我们村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綦家嘴’乡村文化旅游节,日接纳游客3000人次,采摘节期间累计接待游客3.2万人次,销售额达150余万元。”杨振河信心满满地说,“今年,我们还将新建五个高端大棚,预计会给村里带来5万元的收益。下一步,我们村将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带领下,以大棚种植瓜果产品为主,继续培育高附加值的旅游产品,带领村民走上一条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孙鹏江 任绍琛)
多措并举 破解难题
近年来,中建路桥集团养护公司采取一系列措施破解机关党建难题,切实起到了“走在前、作表率”的正向作用。
一是通过外部引进、内部选拔、就地培养等方式,较好改善了政工队伍现状。同时,大力加强业务培训、学习教育、座谈交流,基本建立起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政工干部队伍,为机关党建工作开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二是坚持和完善党内生活制度,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专门在机关驻地建设“党员活动室”,提倡机关党员干部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加强学习,着力锤炼一支“有思想、有活力、有担当、有业绩”的机关党员干部队伍。
三是找好抓实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将业务工作与机关党建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做到“两手抓、两手硬”;通过创建党员示范岗、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评选优秀党员等举措,建设让组织放心的模范型机关。
四是领导班子成员到一线项目开展“四同四做”大调研活动,更好地为一线服务;开展“廉政巡讲进项目”活动,对一线项目班子成员和关键岗位人员进行廉洁从业教育;开展“全员讲党课”活动,加强对文件精神的领会掌握。
五是开展“正风肃纪转作风”专项行动,查处组织观念淡薄、政治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等问题。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集思广益出主意、想办法、拿举措,保证一线员工无论什么时候来,都能找得着人、办得了事。 (贾宜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