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葡萄背后的经济动能转换 _ 经济参考网 _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官方网站
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一颗葡萄背后的经济动能转换
2020-09-30 作者: 记者 白丽萍 郎兵兵 朱艺琳 兰州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金秋时节,葡萄挂满枝头。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的武威市凉州区,一马平川的原野上葡萄架一望无际。酿酒葡萄种植基地里,工人们正忙着采摘葡萄。还有不少游客在附近的酒庄中赏景、拍照、品酒。

  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地处北纬36°至北纬38°的葡萄种植黄金带上。这里的葡萄酒更是久负盛名。

  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就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名句。如今,这个享誉千年的乡土风物,正“变现”为红色的“液态经济”,给越来越多的当地人带来经济动能转换的红利。

  又一批游客走进皇台葡萄酒庄,各式红酒琳琅满目。“我们不仅酿葡萄酒,还在大力发展酒庄旅游。甘肃的旅游资源丰富,期待能把葡萄酒和生态旅游结合起来。”甘肃皇台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莽说。

  “南有茅台,北有皇台”。30年前,皇台酒业以生产白酒而知名。鲜为人知的是,如今的皇台酒业已经成为武威市的葡萄酒龙头企业,集葡萄种植、生产、贸易、科研为一体。

  从专攻白酒到“精耕”红酒,皇台“旧瓶装新酒”的过程,见证了近40年来甘肃河西走廊地区逐梦“跨越式发展”的历程。改革开放初,工业化是许多地方的梦想。在武威这样一个工业几乎零基础的“西部粮仓”,人们不约而同想到酿酒。在河西走廊,从东到西千余里,几乎每个县(市、区)都有酒厂。

  后来,一些地方准备借助祁连山沿线丰富的矿藏,发展工业。河西走廊本是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绿洲,粗放的开发,给生态屏障带来不少隐患。在养育绿洲的内陆河两岸,人们开荒种地,种植用水量大但经济收益不高的小麦等作物,生态用水被挤占,石羊河等内陆河不堪重负。

  近几年来,祁连山休养生息,石羊河两岸关闭机井、压减农田。武威市委书记柳鹏表示,当地加大了探索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力度。在武威市,与严格的生态治理相伴,种植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

  “红色液态经济”就是其中之一。2019年河西走廊产区被评为世界美酒特色产区。如今,在武威市,酿酒葡萄种植面积保持在8万亩以上,年加工能力10万吨。其目标是生产出“有品质”的葡萄酒,把甘肃打造成我国葡萄酒的顶级产区。

  威龙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从2003年起入驻武威,历时17年,已流转10万亩土地,建起有机葡萄种植基地,启动了10万吨有机酒堡项目。

  更重要的是,葡萄酒产业是绿色产业,在为企业带来利润同时,也形成大面积的绿色植被,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提高绿化覆盖率等方面产生生态效益。

  据甘肃省酒类商品管理局局长陈浦介绍,甘肃葡萄酒生产企业达到19个,十年来新增13个。近年来,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和消费结构的转变,使得葡萄酒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消费者的日常餐饮中。“无论是产量,还是人均消费量,都有潜力可挖。无疑为河西走廊的‘红色液态经济’带来巨大消费市场。”陈浦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特殊之年的“丰收答卷”

特殊之年的“丰收答卷”

今年以来,湖北围绕“稳链补链强链”,着力科技赋能,努力降低疫情汛情影响,全省“三农”形势总体向好,交出了特殊之年的“丰收答卷”。

·“面子”作祟 公务“剩宴”难休

自强自立 中核跻身世界500强

自强自立 中核跻身世界500强

2018年重组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制定的新时代发展战略,勾勒出从当下到我国核工业创建一百年的宏伟蓝图。

·体制机制升级为首都国企创新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