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资源补上停车位供需缺口 _ 经济参考网 _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官方网站
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盘活”资源补上停车位供需缺口
2020-08-07 作者: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老旧小区停车难调查

  编者按

  与不断增长的汽车保有量相比,我国停车位数量严重偏低,供需缺口巨大,严重影响用车体验,制约汽车消费甚而影响汽车市场进一步发展。然而,一方面是小区车位“一位难求”,另一方面却存在小区内或附近车位大量空置的“怪现状”,造成巨大浪费。如何“盘活”停车资源、补上需求缺口,这既是顺应城市未来发展趋势,更是解决实际的民生难题。

  新建 挖潜 盘活 共享

  多元供给保基本泊位需求

  □记者 李宇佳 沈阳报道

  出门找车、回家抢位,最近一段时间,家住沈阳市和平区民富小区的市民张娟对“停车难”感受颇深。

  “以前小区里停车还算方便,现在经济水平上去了,家家户户都有了车,而且不少家庭还拥有不止一辆车。与以前相比,车位需求量大大增加,现在晚上回家找个车位得绕好几圈,找一个划了停车框的位置跟玩‘抢车位’一样。”张娟说。

  张娟居住的小区建于20世纪90年代,因建设规划较早,停车位未预留或预留较少,周边也没有可供改建用于停车场的储备土地。虽然这几年老小区新划了不少车位,但仍无法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

停放在沈阳某小区周边的私家车。记者 李宇佳 摄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小区周边看到,几条并不宽敞的马路常常被车辆塞得满满当当,规划停车位的地方“一位难求”,没划框的地方“见缝插针”也停上了车。

  家住沈阳市皇姑区的纪先生对于“停车难”也深有同感。据纪先生介绍,他所住的小区虽不是老旧小区但建成年代也较早,近1600户的小区只规划了100个车位。尽管小区周边道路规划了停车位,但由于周边多为饭店,一到晚间车位就常被前来就餐的车主占上。为此,纪先生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车开进附近的小区,每天早上要多走一段路去取车。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一些房地产开发商肆意提高小区地下车位价格、有些小区车位只售不租等现状,也是导致城市停车难的重要原因。例如,沈阳市浑南区的一处新建楼盘目前正在出售的车位价格在20万至25万元之间,这让很多业主望而却步。“我买的车才10多万元,却要花20多万元买一个车位,实在很难接受。”小区业主王女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她打算入住后就把车停在马路边的停车位上。

  沈阳市城乡建设局交通建设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尚未出台规范住宅小区停车位价格的法律法规。一个车位卖多少钱,往往还是开发商说了算。这些年,大城市的楼盘地下车位价格飙升,很大程度上是这种完全无管束的状态导致的。“沈阳市目前尚有6万至7万个闲置的小区地下配建车位,如果将这些地下车位盘活,将解决沈阳市四分之一的停车缺口。”该负责人说。

  国家统计局沈阳调查队发布的《2019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9年末,沈阳市民用汽车保有量245万辆,比上年末增长6.0%。其中,载客汽车226.2万辆,载货汽车18.6万辆。私人汽车保有量214.8万辆,增长7.5%。

  停车位供给远跟不上汽车保有量增速,老旧小区、医院、学校等已经成为停车难的“重灾区”。

  为破解“停车难”问题,2018年初,沈阳市制订了《解决“停车难”行动计划三年工作方案》和《解决“停车难”行动计划2018年工作方案》,确定了2018年解决停车缺口20万个。到2020年,再解决停车缺口30万个,利用三年时间,基本达到供需平衡的工作目标。

  目前,沈阳市主要通过新建、挖潜、盘活、共享等措施解决停车缺口问题。针对老旧小区停车难题,沈阳市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配套建设停车泊位,结合居民小区拆违合理规范一批小区内停车泊位,通过对配建不足的小区周边街巷梳理,合理设置一批道路临时停车泊位,挖潜一批停车泊位,满足居民小区停车刚性需求。

  记者了解到,沈阳市浑南区通过动员多方力量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对域内标线不清的停车泊位进行复线,新增停车泊位、交通标识等,现已对37个老旧小区改造新增车位6782个。

  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指出,改造老旧小区,对于园区内部具备车位施划条件的,尽量施划停车位,将停车问题在小区内部解决,减少对道路的影响,还要推进立体车位建设。同时,加大小微地块、边角余地、闲置用地的土地供给,在核心区适度建设立体停车场,采取多元化措施扩大公共停车设施供给,保障市民基本泊位需求。

 

  配建为主 公共为辅 占道补充

  因地制宜选点建设停车场

  □记者 杨仕彦 重庆报道

  渝中区作为重庆母城,老旧小区存量较大,基础配套落后,停车问题尤为突出,“有车开没地停”成了不少居民的尴尬事。近年来,渝中区按照“配建为主,公共为辅,占道为补充”的停车设施供给思路, 因地制宜采用社区道路单边划线、老车库改建、“边角地”利用等方式,开展停车场选点及建设,以缓解周边老旧小区居民的停车难题。

  2400多户居民,曾经只有20多个车位,在重庆市渝中区两路口街道中山二路社区,停车问题长期以来都是社区的老大难问题。

  这里的住宅多是90年代拆迁还建房,修建时车位规划少。近年来,随着社区车辆的不断增多,原本的车位已经饱和,导致马路边、院坝等处都成了“停车场”,不仅阻塞交通、堵占消防通道,还经常造成邻里纠纷,停车问题在这里成了烫手山芋。

  为解决停车难问题,中山二路社区自2013年夏天起召开过不少于100次协调会,终于在2014年初,社区决定对社区内道路进行单边划线,增加48个车位,同时还制订了停车规范,明确社区内居民、商户停车的优先次序,当停车数量超出社区停车承载能力时,社区会协调车辆停至少年宫、枇杷山公园等公共停车场。

  “社区会对停车车辆进行收费,费用由社区引入的社会组织收取和管理,资金可以用来补充物管费不足、维护小区设施和举办社区活动,原本头疼的停车难问题现在让居民获得了实惠。”中山二路社区书记程燕说。

  渝海城北区车库位于解放碑区域的交通核心,与民生路、华一路、北区路相连,由于建成时间较早,停车场存在出入口指引不明确、地面车位规划不够合理等问题,影响了车场的利用率,无法满足现在的停车需求。

  2017年6月,车场开始进行提档升级,将负四层至负六层商场调整为车库,对负七层、负八层的车道进行改造。提档升级后,车场停车位达725个,除了解决解放碑商圈“停车难”问题外,还实现了区域的交通连接,该停车场上面两出口分别设在民生路和民安园处,出来后可直达解放碑;下面出口则连接一号桥和解放碑地下环道。市民驾车往返北区路和七星岗片区,可通过渝海城停车场“抄近路”。该工程分为两期实施,项目全部竣工后,还将新增500多个停车位。

  记者了解到,渝中区因地形特殊,开发时间早,新建传统停车场的难度大。而立体停车场选地灵活,占地面积小,还能够将以往闲置的“边角地”充分利用起来。

  即将开放的棉花街公共停车场正是“边角地”利用的例子。棉花街位于朝天门区域,属于坡地地形,附近不仅有社区,还有大型批发市场,占道停车现象屡见不鲜。棉花街公共停车场依山就势,充分利用场地内部高差和周边地形,建造了立体停车库,规划停车位333个,其中机械停车位292个,自走式停车位41个,是渝中区目前最大的机械停车场。

棉花街公共停车场。记者 杨仕彦 摄

  该停车场属于平面移动类车库,车主只需进入指定出入口,智能停车系统便可自动完成停车取车功能,可大大节省停取车时间。

  “停车场上盖屋顶还被打造成为体育文化公园,既解决了周边居民、商户的停车问题,也为市民休闲娱乐提供场地,实现了土地的复合利用。”重庆渝中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工程建设部经理张勤介绍。

  除了向地下要空间,立交桥下空间同样也被重新利用,改造为公共停车场。嘉华大桥南桥头桥下的重庆渝泊嘉华公共停车场让利用率不高的桥下空间发挥最大效益,不仅缓解了周边停车位不足的难题,还增加了绿地面积。

 

  理顺机制 强化治理 增加供给

  停车治理亟待提速增效

  □记者 孙仁斌 丁非白 杨稳玺 综合报道

  为大力解决停车难问题,当前多地积极采取增供泊位数量、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治理效能等措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记者走访沈阳、银川、南京等地发现,仍存在小区大量车位“宁空不租”、“智慧停车”变味、“乱停车”治理效果不佳、新建立体停车场闲置等问题,影响治理效果。

  积极施策缓解“停车难”

  为缓解城市停车难,多地制定了明确的增供计划。据记者了解,沈阳计划2020年再解决停车缺口30万个,基本达到供需平衡;银川计划2020年新增各类停车泊位10000个。

  各地增供的泊位多来自新建停车位或立体停车场、旧泊位复线、老旧小区改造、新建小区配套等渠道。

  可以智能找车位并自动缴费的“智慧停车”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停车计时计费准确率、车场利用率、周转率、停车费收缴率等指标,受到各地青睐。据了解,沈阳、南京、青岛等多地已采用“智慧停车”技术开展热点区域临时泊位分时收费,用价格杠杆提高停车位的周转率。

  此外,多地还加大了“乱停车”治理力度。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银川市公安局交警分局大力整顿主次干道机动车乱停乱放问题。苏州实施《苏州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规范引导车辆有序停放。

  “治理停车难不能只盯住车位,鼓励市民积极乘用公共交通很重要。”沈阳市城乡建设局交通建设管理处处长谢宇表示,在公交换乘枢纽、地铁站附近建设大型停车场,有利于市民更多地选择公交出行。他还介绍,当前常用的治理思路是鼓励各类资本利用城市周边土地增建停车位,并在城市核心区适度建设立体停车场。尽量利用地下闲置泊位保障基本泊位供应,并大力加强治理违停的力度。

  “堵点”让治理效果打折扣

  ——治理措施“变味”。记者发现,有城市相关部门推行“智慧停车”的主要方法,是在街道两侧划出停车线后分类收费,引来市民质疑。

  有市民告诉记者,自家小区周边原本免费的停车位被冠以“智慧停车”之名开始收费,但自家入位车辆被剐蹭后却没有管理人员或机构对此负责。一位沈阳市民反映,由于“智慧停车”车位收费不低,不少人便冒险将车停在车位外,反而加剧了交通拥堵。还有部分市民向记者表示,当前“智慧停车”未能有效帮助解决停车困难,“只是自动收费而已。”据悉,一些地方已“喊停”相关措施。

  ——泊车资源闲置。记者走访宁夏等多地居民小区时见到,部分小区地下空置停车位多达上千个,但小区及周边地面上却被车辆塞得满满当当,甚至违停现象严重。

  宁夏有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情况往往与小区对地下车位强行“只卖不租”有关。银川多名房地产从业者向记者透露,开发商对地下车位“宁空不租”是由于出租车位资金回笼慢且可能影响房屋销售。

  在沈阳也有部分小区车位随楼盘“只卖不租”,引起居民不满。据记者了解,居民不愿购买相关车位的主要原因,是不少车位无法办理产权证且价格不菲。

  记者还在沈阳城区见到,有立体停车场运营不佳,建成后不久即被闲置,入口上锁,钢架结构锈迹斑斑。部分正在运营的立体停车场也是生意冷清,乏人停车。但是,就在一旁的街道上,却有不少违停乱放的车辆。

  沈阳一家立体停车建设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方面,新建立体停车场前期投入巨大,“部分大型停车管理公司每年还贷就得一两个亿,压力很大”;另一方面,违停成本低、市民对立体停车不适应,导致客流量小,不少立体停车场经营困难。

  ——“乱停车”治理效果不佳。南京鼓楼区蓝天园小区北门外的单线道龙云路,宽仅四五米。记者了解到,这里多年来都是“乱停车”重灾区。“晚上开车经过实在太危险了。”附近居民刘女士告诉记者,这里直到去年底清理消防通道,严重违停状况才有所改善。不过她认为,停车难并未得到缓解,违停重现只是时间问题。

  南京迈皋桥支路附近长期存在停车乱象,在经城管部门采取加装隔离设施、增建停车场等一系列措施后,记者看到附近仍有多种车辆乱停乱放。

  综合施策为治理提速增效

  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等专家认为,理顺体制机制、强化法治治理、增加资源供给是当前“停车难”治理提速增效的发力方向。

  ——理顺体制机制,明确治理主体。专家建议,可在多部门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围绕停车规划、车位配建、标线施划等问题合力协作,统筹策动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共同推进停车难问题的解决。也可设立机构,全面负责停车设施管理、收费人员日常培训管理,参与公共停车场的投资、建设、管理和运营。

  ——强化法治治理,提升治理效能。“广州、西宁等地在当地管理规范中明确了允许车位出租是房地产销售必要条件之一,而银川目前没有类似规范依据,这使得监管部门缺乏落实整改的有效手段。”银川市住建局房地产管理科副科长雷翔宇建议,通过立法填补相关空白,将治理“宁空不租”变“软”为“硬”。

  宁夏政协常委李立提醒,“乱停车”问题是“停车难”治理短板,应该予以特别重视,相关执法检查应建立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执法必严、处罚必实。

  ——增加资源供给,落实扶持政策。梁启东等专家建议,治理停车乱象需要疏堵结合。从严执法的基础是通过增加公共停车位和停车用地供给、完善补偿政策等举措,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停车服务。

  部分停车企业负责人建议,有关部门应落实有政策依据的扶持办法。“立体停车场(楼)类项目前期投入大、资金回笼慢。为鼓励企业投资,有政策规定规划停车场用地时,可允许企业配建部分商业网点增加收入。”一名立体停车场经营者告诉记者,这些政策往往未能有效得到落实,“要么供地太偏远,要么根本没给配建用地。”

  (参与采写:杨绍功、郑生竹、王存福)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只赚热闹不赚钱 部分外贸企业“回流”犯难

只赚热闹不赚钱 部分外贸企业“回流”犯难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掣肘于销售渠道、人才团队等短板,不少外贸企业转型困难,一些企业在出口转内销时“只赚热闹不赚钱”现象突出。

·河南一民企救国企引发“连环噩梦”

中国国新:跟进130亿元债转股项目

中国国新:跟进130亿元债转股项目

截至目前,中国国新及所出资企业、基金已参与5家中央企业、1家省属国企的市场化债转股项目,投资金额近165亿元。

·产权交易市场助国资与社会资本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