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南宁:“南接北引”续写丝路新篇章
2017-05-31 作者: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有着悠久历史的壮乡首府南宁从来都是充满着生机与希望的地方。本世纪以来,接连不断的国家战略机遇彻底激活了南宁的区位优势与发展潜力,使其成为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南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北引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南宁正全力加速发展,以“六大升级工程”积极担负新的历史使命,加快建设“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城市。

  抢抓机遇拓宽“南宁渠道”

  南宁古称“邕”,迄今已有1690多年建城史。古代属于百越之地。越族分枝繁多,史称“百越”,其中西瓯和骆越两个支系,就是南宁壮族的先民。

 
 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式现场
 
 
 
 

  东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从郁林郡分出晋兴郡,郡治设在晋兴县城即今南宁,这是南宁建制的开始。唐朝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唐太宗定名为邕州,南宁简称 “邕”由此而来。元朝泰定元年(1314年),中央政府为取南疆安宁而定名改为“南宁”,南宁由此而得名。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设南宁为自治区首府;至此,南宁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南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边陲古城,同时也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和睦相处的现代化城市,更是中国面向东盟的特大城市、边境区域中心城市,环北部湾城市群核心城市。其东邻粤港澳,西接东南亚,南临北部湾,西靠云贵川,北上湘鄂通京,穿城而过的邕江汇入西江“黄金水道”可直达珠三角。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及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资源,南宁历来就是我国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商埠和物资集散地。

  二十世纪90年代以前,受基础设施落后、边境战火等因素影响,南宁经济社会发展缓慢。进入新世纪,随着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出台,南宁抢抓机遇迎来加速发展、扩大开放的新阶段。

  2004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成为南宁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每年博览会期间,同期举办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一年一度的“两会”已形成集政治、外交、经贸、人文为一体的交流合作模式。2016年第13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总展位数5800个,共举办34场高层论坛,创下历届新高。

  10多年来,每年在南宁举行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通过商品展示、贸易洽谈、项目推介、会议论坛、文化交流等系列活动,在诸多领域推动交流互信、达成共识、建立机制,促进贸易合作、项目落地、深度融合,形成了很有特色的“南宁渠道”。

  2008年,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这个土地面积4.25万平方公里的经济区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进入快速发展轨道。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南宁积极打造面向东盟国家的区域性加工制造基地、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和交通枢纽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交流中心。

  经过多年的发展,南宁在对外开放和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得到确立。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包括广西、广东、海南三省(自治区)15个城市在内的城市群框架中,南宁市被定位为唯一的核心城市。

  根据规划,将以加快建设南宁特大城市和区域性国际城市为目标,推进要素集聚,强化国际合作、金融服务、信息交流、商贸物流、创业创新等核心功能,建设现代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五象新区等对外开放合作平台,构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门户枢纽城市和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打造引领北部湾、面向东盟的现代化大都市区。

  而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南宁地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个重要节点,在广西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地位重要、优势明显。打造向海经济,写好新世纪海上丝路新篇章——面对新常态、新挑战、新要求,南宁市委、市政府积极行动,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打造“南宁渠道”升级版,全面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王小东表示,随着“一带一路”的全面实施,中国—东盟合作迈入“钻石十年”,自治区紧紧围绕“三大定位”、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全面推进三大攻坚战、奋力实现“两个建成”目标,南宁作为自治区“双核之核”的支撑带动作用将更加凸显,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更加突出,面临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机遇。

  全面开放合作迎来黄金发展期

  从有形的交通大通道建设到无形的信息通道建设,从贸易投资的密切到人文交流的深化……南宁市市长周红波表示,当前南宁面临多重叠加的重大发展机遇,通过全面开放合作,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等建设,已进入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在城市建设方面,南宁坚持治水、建城、为民相统一,城市宜居功能日臻完善。邕江两岸及18条内河水系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城市水环境大幅改善。绿化美化水平显著提升,成为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成功申办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在全国省会城市前列,特别是推进扬尘污染专项治理成效明显,“南宁蓝”成为常态。

  在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方面,南宁正打造成为广西连接粤港澳地区、西南地区和东盟国家的重要交通枢纽:地铁1号线开通运营,南宁进入“地铁时代”,成为全国首个开通地铁的少数民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随着南广高铁、云桂铁路等相继开通运营,以南宁为中心的高铁经济圈加速推进火车东站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综合性交通枢纽之一;吴圩国际机场执飞航线达156条、通航城市100个,基本实现了“东盟国家通”和“国内省会通”……

  在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方面,以南宁为货运物流中枢的东盟(越南)—中(南宁)欧国际列车的公铁联运新通道正式开通,有效发挥了连接海陆“丝路”的枢纽作用;南宁—南昌—南京和南宁—深圳—杭州全货机航线实现常态化运营。

  在无形通道建设方面,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建设全面启动,中国移动五象信息交流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广西东盟信息交流中心一期工程等竣工,一条连接中国与东盟的“信息丝绸之路”呼之欲出;在物流通道方面,今年4月13日,南宁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营,一批项目有意向入驻,南宁综保区正成为南宁市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新高地。逐步完善的交通、物流、信息通道等互联互通项目,打通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血脉”。

  外贸与投资也稳步提升。2016年,南宁市与“一带一路”沿线62个国家进出口额达到64.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5%,占全市进出口额比重15.6%;9家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投资,协议投资总额达3.5亿美元。

  在此基础上,跨境金融合作的启动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注入了活力。南宁市深入推进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和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区域性跨境人民币业务平台(南宁)运行顺畅,搭建起了连接区内和境外各银行机构的资金汇划“高速路”;首个面向东盟地区的人民币汇率指数——中国—东盟(南宁)货币指数(Nanning CAMI)顺利运行,进一步提升南宁在区域金融合作中的地位。

  人文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也得到提升。从政府高层互访到民间交往,从文化艺术到文化产业,从公共服务到人力资源培训,从旅游业到学术交流,通过在南宁开展的系列人文交流活动,“南宁渠道”使中国与东盟各国加深了解、尊重和欣赏,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文基础。

  大力实施“六大升级”工程勇当排头兵

  去年8月召开的南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未来5年,要通过“六大升级”工程打造4张名片: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城市、“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城市、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强支撑带动作用的首府城市、具有浓郁壮乡特色和亚热带风情的生态宜居城市,勇当广西“两个建成”排头兵。

  一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经济支撑能力。围绕补短板强优势显特色,推进产业优化提升;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发展新动能;狠抓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发展,提升投资有效性和企业竞争力。

  据介绍,南宁将集中优势资源做大做强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重点产业,改造提升食品加工、化工、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一批千亿元园区、千亿元产业、百亿元企业,加快建设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

  二是推动“南宁渠道”升级,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加快构建面向东盟、联动西南中南、对接粤港澳台和欧美日韩的开放平台体系,引领广西新一轮高水平开放,更好发挥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等开放平台的作用;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全方位推进与周边区域和国家的互联互通,打造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中心;立足区位优势,打造产业合作基地,积极推进与东盟国家共建产业园区,使南宁成为中外企业拓展东盟市场的产业集聚区;落实“双核驱动”战略,增强核心引擎作用。

  三是推动绿城品质升级,建设生态宜居南宁。坚持治水、建城、为民主线,打造高品位的现代宜居都市;全力推进五象新区开发建设,打造广西最具集聚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城市新区;加快城乡统筹步伐,构建县域发展新格局;坚持绿色发展,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

  四是推动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发展动力活力。结合自身实际,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关键环节,纵深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重点领域改革;把握改革要求,以发展成果检验改革成效。

  五是推动法治南宁升级,提高依法治市水平。推动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六是推动民生福祉升级,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

  王小东表示,“六大升级”工程是建设“四个城市”、勇当广西“两个建成”排头兵的重大举措,是今后5年的主要任务,一定要心无旁骛,埋头苦干,集中一切力量,调动一切资源,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干到底,不断增创发展新优势,在实现宏伟目标的征程中阔步前进。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南方基金

超前规划,还是面子工程?

超前规划,还是面子工程?

有交通部门和道路运输企业负责人直言,高铁配套汽车客运站规划建设有“一味求大”、“讲面子”的倾向,以至于“摊子铺得过大”。

·加工贸易企业转型需破“三缺”困局

电信诈骗现“低息贷款”新骗局

电信诈骗现“低息贷款”新骗局

看似正规的网贷公司,竟然是电信诈骗的“新马甲”。

·共享单车“四大怪”引投诉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