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国新办就中央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共建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会上表示,三年多来,共有47家央企参与、参股或者投资,或者和沿线国家的企业合作共建了1676个项目,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为中央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丰富的实践。下一步,国务院国资委将继续推动央企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不断深化沿线国家在装备、技术、管理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努力打造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为促进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年均投资增长15%
“这些年来,央企‘走出去’年均投资增长15%,年均销售收入增长4.5%。其中有很大部分是在‘一带一路’沿线上。”肖亚庆表示,目前,中央企业投资设立境外单位9112户,分布在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境外业务已经由工程承包、能源资源开发拓展到高铁、核电、电信、电网建设运营等领域。
肖亚庆介绍,“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来源有几个渠道:一是企业自有的资本金;二是和合作方共同出资;三是基金和当地一些资金,或者其他来源,比如说世行、亚投行、丝路基金等一些国际化的基金;四是在项目进展过程中,投入也有一些变化,如铁路、电网、移动通信等设施建成以后,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肖亚庆表示,海外投资、国内投资,任何一项投资都会有风险,也不可能每一项投资都会百分之百成功。但是,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当中,总体来讲,风险完全可控。第一,从国资委监管角度来看,“一带一路”建设是有规划的,而不是盲目的,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前期项目的立项、尽职调查、可研报告、经济分析等一系列程序。第二,央企在加强海外项目的决策过程监管。项目的提出、风险评估都由第三方或国际权威机构来参与、共享。第三,国资委加强督导、指导和追责。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化,风险防控的能力和水平也会逐渐提高。
大型央企担当“主力”
中国石油集团副总经理汪东进表示,目前,中国石油与“一带一路”沿线19个国家进行50个项目合作。2016年油气权益产量近6000万吨,约占公司海外权益总产量的80%。同时,中国石油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从西北、东北、西南和东部逐步建成了中亚、中俄、中缅及海上等4大油气运输通道,初步形成了联通中外、贯穿惠及多国的油气供应和市场网络。下一步,中国石油将进一步深化国际油气合作,突出发展中亚及俄罗斯地区合作,扩大两伊及海湾其他资源国合作,有序推进印尼、澳大利亚等国合作,建设完善油气运输通道,不断扩大国际贸易规模等。
中国交建集团董事长刘起涛介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交建旗下公司约修建了10320公里公路、95个深水码头、10座机场、152座大桥,以及2080公里的铁路。2016年,中国交建对外承包工程份额约占全国对外承包工程的14%,沿线新签项目超过100个,合同额超过“一带一路”总合同额的10%。
国机集团董事长任洪斌表示,目前,国机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中的48个国家,已完工或正在执行的项目773个,合同金额736亿美元,涉及市政、能源、环保、水利、房建、工业建设、石化、交通等多个领域。其中,中白工业园是中国在海外最大、合作层次最高的经贸合作区,目前已有8家企业入园,有25家企业签署了入园协议。
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舒印彪表示,截至目前,公司累计对外投资约150亿美元,成功投资运营菲律宾、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的骨干能源网。公司加强管理、严控风险,项目全部实现盈利,年均投资回报率超过10%,资产运营效率和安全水平稳步提升。舒印彪表示,国家电网公司主要在两个方面发力,一是把技术、产品及时地转化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二是推动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董事长尚冰表示,在“扩漫游”方面,目前中国移动与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含“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和地区)约450个运营商开展了通信漫游业务合作。在“降资费”方面,中国移动先后8次下调了国际通信漫游资费。推动技术标准“走出去”方面,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已有21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39张TD-LTE网络。
中国中车集团董事长刘化龙指出,中国中车境外资产从2013年的30亿元递增到2016年的306亿元。截至2017年4月,中国中车在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75家境外子公司、13家境外研发中心(含筹建)。这75家境外子公司中,有50家诞生在2013年9月“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下一步,要继续驱动技术革命,推进互联互通,不仅要为“一带一路”建设量身定做各类轨道交通装备的能力,还要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适应国际联运和互联互通。比如,中国中车正研发以时速400公里可变轨动车组为代表的可变轨机车车辆,方便跨境联运,降低换轨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