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正视市场波动
2017-01-11 作者: 张鹏 来源: 中国证券网

 

作者:【美】罗伯特·希勒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从2014年的“差中选优”,到2015年的“动荡中平衡”,再到2016年的“危中显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全球金融大宽松格局似乎尚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但是人们在大类资产配置方面从未像今天这样焦虑,尤其是对于从2015年和2016年走过来的中国投资者来说更是如此,因为他们在此期间几乎经受了股票、债券、房地产、大宗商品、外汇等各个大类资产的巨大市场波动。

  曾以一部《非理性繁荣》准确预测了互联网泡沫,又因“资产价格实证分析方面的贡献”获得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耶鲁大学经济系教授罗伯特·希勒(Robert·J·Shiller)在他的《市场波动》一书中详细论述了如何运用数学分析和行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房地产市场等投机市场中的价格波动。正如作者自己所言,“该书提出了经济基本面变化和舆论或心理变化对投机性价格变革的重要性证据,目的是为了提出一种均衡的观点、每种变化相对重要性的见解。与其他相关学术著作相比,最非同寻常的方面在于它致力于严肃认真地研究引起价格变化的舆论或心理变化的作用”,这对于我们看待A股市场和相对理性投资仍然颇有助益。

  众所周知,现代经典金融学以有效市场假说为前提形成了“有效市场假说”或“有效市场理论”,并在上世纪70年代成为金融学的主流意识形态。但是,这一理论本身却难以自洽,人们具有理性预期的“神”的地位受到心理学家的挑战,来自实践的经验也逐渐出现有效市场理论不能“圆满”解释的所谓“异象”。早在1989年,作者就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运用数学分析和行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向传统理论提出挑战是非常需要智慧和勇气的。该书的一大看点就是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部分包括了作者曾经引起极大争议的论文,其中最有争议的主张是相对于有效市场理论的猜测,存在价格过度波动的证据(股票市场尤其如此)。就过度波动而言,作者的分析框架和逻辑非常简明清晰:假定经济基本因素的变化程度比较低并给定经济基本因素与价格的相关性,价格变化程度太大以至于不能用有效市场模型做出合理的解释。同时,当过度波动是有效市场模型失败的证据时,可能仍然存在被数据资料证实的有效市场模型。

  作者的另外一大成就是提出了“流行模型”这一替代有效市场理论的创新理论,用来解释投机性市场明显的过度波动使人们对经济数据错误地作出反应,并且改变流行模型本身导致了与基本面没有关系的价格变化。事实上,流行模型本身也不复杂,正如作者所说“清晰易懂”、“质朴自然”,它是由原因、可能要发生什么事情的暗示意义的传闻、推测的相关性、经济周期或者经济变量的其他简单变化方式的定性描述所构成。与流行模型的传播和应用相关的是投资者的行为方式,如通信方式、反应滞后、习惯和社会规范等。

  需要指出的是,该书最早于1989年由麻省理工学院出版,并由作者及其合作者的专业论文组成,其中包含的数理基础超过了一般读者的认知水平。不过,这些数理部分的内容都是对于作者观点更有利的佐证,我们仍然可以有一个概观性的感受,就是即便在一个相对成熟有效的发达市场,市场波动包括剧烈的市场波动都是客观存在和无法避免的。对于新兴市场来说,似乎应该放弃“有效市场”的迷思,不要再期望一个投机的市场完全有效,也不要简单地用有效与否来评价一个市场的发展阶段和发育程度。如果新兴市场成功地走过了发达市场所经历的成长阶段走向了成熟阶段,市场参与者依然需要对市场基本面和市场之外的更多信息投入专注。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买买商城

城“肿”镇“衰”折射城镇化之困

城“肿”镇“衰”折射城镇化之困

“野蛮生长”起来的一些中西部城市臃肿不堪,城市公共服务压力加大,财政包袱不堪重负,而对比之下,大部分乡镇集镇正在加速凋零。

·去哪儿艺龙搭售保险 携程抢票价最高达原价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