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爱上英国圣诞,她花了11年
2016-12-29 作者: 桂涛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何越是我的朋友,她12年前来到英国读书、工作,后来嫁给英国人,留在这里。身处中英联姻家庭、脚跨两国文化,又是媒体人出身,自然让她观察英国比其他人更有深度。

  何越常用“挖萝卜”形容自己在英国的这些年。她为媒体兼职写稿,挖出了许多不为国人所知的英国风貌,亦采访了许多英国名人。

  回看在英国的12年,何越说,真正爱上英国圣诞,她花了11年。

  “圣诞于我,曾经神秘诱人,如同手捧咖啡,感觉洋气新潮,是与国际接轨的标志;待我留学英国,后定居结婚育女,从一热闹看客变身为女主妇,圣诞的神秘面纱剥落,至我停止抱怨,开始真正懂得圣诞,十一年光阴已过。你道为何?不是打娘胎里带出来的文化,半路出家,终要花费时日,方有看懂一点真谛的可能。恕我直言,那境界,看客们终不能懂。”这是何越在她新推出的脱口秀《何越挖萝卜》里道出的感受。

  在英国留学期间,何越对圣诞的印象从兴奋、到孤单,再到遭遇种族歧视。2004年她在英国度过第一个圣诞,当时正在读硕士,既是学生,亦是游客,受邀在大学一个高级讲师家里共度圣诞。当时何越很兴奋,早早打听好了去英国人家过圣诞的规矩,买了圣诞卡,包了圣诞礼物。当从前西方电影里的圣诞画面出现在眼前时,何越以为自己懂得了真正的圣诞。

  2006年,何越开始读博,并兼任一家公学的中文老师。已在英国几年,这次她没有对圣诞做任何安排。那个圣诞节,宿舍楼里几乎只剩她一人,商店关门停业,所在的小城突然变成“死城”。团聚的圣诞节,对何越来说却是漫长无聊且孤单。

  2007年的圣诞,何越在巴斯的男朋友家度过。男友家是典型的英国中上阶级,何越感受到来自男友妈妈的歧视,“她自始至终没有正眼看过我,更未与我说过一句话。”那个圣诞,让她领略了英国的另一面。

  2008年何越与英国人马可斯结婚。那年的圣诞英国公婆一大早激动地敲她俩的房门,先生兴奋地跃起,要去圣诞树下拆礼物。她打着呵欠,满心抱怨:不到七点就被唤醒,拆个礼物,至于那么紧张么?后来她才能慢慢懂得,英国人爱圣诞,与生俱来,整个社会把习惯教给你,成为生活一部分,故此英国人的圣诞情节终生萦绕。而她一个外来客,当圣诞猛然要成为生活方式时,自然百般不适应。你道为何?因为不爱。原来从前所谓对圣诞的热衷,都只建立在对它的仰慕之上,当距离感不再,美亦消失了。

  后来何越有了两个孩子,成为全职母亲,天天生活像打仗,完全没有闲暇。于是圣诞之于她一直形如重负,能混则混,每年圣诞去英国公婆家走个过场,拆拆礼物,蹭个大餐。她甚至在媒体上发表《英国人过圣诞太麻烦》一文吐槽:“为什么一定要送礼物,送红包不可以吗?为什么一定要在家里做圣诞餐,出去吃不可以吗?为什么圣诞树要装饰得那么漂亮和讲究,为什么门上,窗上,甚至壁炉前,都要有圣诞装饰?随便一点不可以吗?就像是要做一场秀,要统筹,要策划,要采购,还要布置,要用一个月来准备。”可先生对她说,这是英国传统。

  何越真正爱上圣诞,始于去年。那时她的孩子大了,终于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对英国生活融入多年,许多事情开始得心应手:寄个卡片算什么?买圣诞礼物不难啊!做圣诞大餐也拿手!最重要的是,孩子长大了,她们眼神中对圣诞及礼物的期待与激动,给了这个母亲过圣诞的巨大动力。

  何越说,很多所谓的喜欢与爱,只因距离与神秘;没有了距离,还爱,那才是真爱。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买买商城

试点全面铺开 国企改革“冷热不均”

试点全面铺开 国企改革“冷热不均”

相比绩效较好的企业,困难企业改革意愿更强烈;在竞争性领域中,改革更见效果;一些国企则因区域性困难,放慢了改革步伐。

·消费外流“灼伤”中国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