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情地享受爱情吧
很密的乌云不会缝在天上
云彩里的太阳已经出现
尽情地享受爱情吧
很深的积雪不会长在地上
春天里的鲜花已经开放
尽情地享受爱情吧
很多的苦难不会刻在身上
班公湖的鸟儿已经欢唱”
这是班公湖传说中湖上鸟儿欢唱的歌谣。
班公湖是日土县与印控克什米尔交界的国际性湖泊,呈东西走向,长约155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藏语称此湖为“错木昂拉红波”,意为“明媚而狭长像仙鹤一样的湖泊”。这大约由于湖中鸟岛多有黑颈鹤、斑头雁而称谓之。
阿里高原上有着三围的说法。曾经,“阿里三围”是政治势力的划分,然而,经过数百年的历史变迁,“阿里三围”逐渐演变成人与自然的交相融合——即雪山围绕的普兰,土林围绕的札达,以及湖泊围绕的日土。而班公湖是日土最大最有名的湖泊。
最新拍摄的阿里纪录片《天上阿里之湖泊围绕的日土》中,班公湖无疑仍是焦点。有情的湖水,孕育着多情的鸟儿。在这碧蓝狭长的丝带上,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 |
班公湖 |
![]() |
班公湖畔的马 |
一个蓝天碧水的春日,年轻的牧羊小伙在粼粼波光边邂逅一位美丽的姑娘。喝饱了水的羊群越走越远,两颗心儿越靠越近。忽然间风起浪涌,黑云压顶,惊雷轰鸣,不分日月。原来是湖底龙王横加阻拦,欲用无情断深情。小伙困在东岸,思念的歌儿唱啊唱;姑娘困在西岸,悲伤的泪水流啊流。小伙唱醒了东边水,姑娘哭咸了西边湖。因此,在东边,日土境内的湖水,依旧是淡水;而在西边,印度境内的部分,则为咸水。
事实上,由于班公湖湖体狭长,导致中段最窄处只有100至150米,湖水在东西方向交替不畅,东部淡水很难向西补充,使西部湖水的蒸发量小于补给量,湖水的含盐量从中部向西部增加,逐渐变成了咸水湖。
在传说中,自由的鸟儿,是灵动的使者,把歌声带给姑娘,把思念捎给小伙。为了消弭阻挡爱情的狂波骇浪,鸟儿衔来砂石,筑起碧波上星星点点的岛屿。
湖上有形态各异的岛屿,也有着特别的名字:月亮岛,老鼠岛,蛇岛,当然最有名的便是鸟岛。班公湖的天然大屏障,将鸟岛与外界隔开,成了鸟类的世外桃源,成就了这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鸟类天堂。
玉带般的班公湖边,是大片的草场。在牧民眼里,湖水是天赐的宝藏,草场是他们的家当。曾经,这里的草场面积远不及现在的20%。后来,智慧的日土人引曲隆藏布之水灌溉。灌溉主渠全长约为5000米,它从上游一路接纳排水,使原本流向低处的河水,按照人们的意志,一路浇灌着日土周围的大片土地,为飘落在沙滩表土的种子提供了生长条件,孕育了广袤的草场。如今这广阔无垠的丰美草场,正是上天给予勤劳而智慧的日土人最美好的馈赠。
牧民格日一家人就生活在这片湖畔草原上。
格日的儿子罗布坚赞(罗布)在拉萨读书,放假坐班车要一天多才能回到日土的家。和父母刚喝完茶,罗布就迫不及待地问:“我的马在吗?”这里的马儿平常是散养在草场上的,没人管。格日总是要在儿子回家前把马找回来。
“每次回来都要骑它,看见它我就特别开心。我给它起名叫‘懂嘎’(藏语:白海螺),因为它的毛是白色的。我特别爱他,对它有很深的感情。”罗布说。
草原上的人们爱马,也擅长骑马。每当这些策马好手们聚在一起,常常都要比试一番。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草原运动,赛马已经完全融入了牧人的生活。草原的豪迈与血性,在马背上展露无遗。
这里的赛马不拘泥于形式,自然随性,不仅仅是竞赛活动,更具有观赏性和娱乐性。马上俯身拾哈达,是赛马的传统项目。马儿飞速狂奔,骑手从马背上俯下身子,在疾驰中拾起地面上平整排列的洁白哈达。这是牧人与马匹的完美配合。高超的技艺,赢得的不仅是围观者的热烈喝彩,更是对手的佩服和尊重。
“你10岁的时候马两岁,现在你20岁了,马也老了。不能骑得太多,马会累的。”格日提醒儿子,“要多摸摸马头和脖子上的毛,往马胸前洒点水,这样它会舒服一点。它应该是享福的时候了,你要让它多吃草喝水。”
格日说,以前日土的马最厉害,不管去哪个地方比赛都能获胜。“我还参加过西藏自治区第三届少数民族运动会,比赛了马上捡哈达、马上射箭等好几个项目,得了第三名,后面还有二十七八个人。”格日回忆起曾经的辉煌。
“现在旅游人比较多。我们日土村也是旅游定点村。很多人去修路,每个月最少有4000多元收入。也有人去做生意。生活都比以前好了。很多人都买了摩托车、汽车,马骑得就少了。”格日说,“以前村里有四五百匹马,现在只有两百多匹。”
村里也有像罗布一样考大学出去的年轻人。今年考上的有七八个。离开家乡的年轻人也许再也回不到马背上。
日土县热松乡过巴村的阿旺石佳也是当地赛马好手。他谈起骑马技艺的传承说,“我们这边的人都喜欢马,赛马对我们来说是一种生活,是不可缺少的。赛马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文化,如今也保留这种习俗。我希望年轻人都会骑马,重视赛马文化,这样一直传承下去,骑马这项技艺就会越来越厉害。”
时间的车轮不断向前,骏马依旧在草原奔腾。在这湖泊围绕的家乡,马背上的英雄故事,人们口口相传,承载着雪山的气概和草原的壮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