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政府最新公布的《山西省“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2020年山西全省非煤产业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将达到60%以上,打造中国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和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2015年,山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229.5亿元人民币,煤炭总产量9.44亿吨,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优化,但仍存在经济结构畸重、产业层次较低、技术水平落后、能源消耗较大、环境承载能力脆弱、经济发展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四大传统产业增加值占山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74%,煤炭产业占全省工业比重达到46.8%,形成“一煤独大”“头重脚轻”的产业结构特点,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外部市场发生变化对山西省工业经济发展影响较大。
同时,山西的制造业发展水平总体偏低,传统制造业产品初级、经营粗放,大多处于产业链低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的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企业高能耗、高污染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煤炭、钢铁、有色、焦化、化工、建材、电力等主要高耗能行业能耗比重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0%左右。
对此,山西省“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多项发展重点,并明确到2020年,山西全省非煤产业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以上,新兴产业投资占全部工业投资比重达到60%以上。基本形成绿色低碳产业体系,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十二五”末下降18%,全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