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牛津教授亲述牛津面试那些事儿
2016-09-23 作者: 来源: 经济参考网

  想进牛津吗?先试试这道面试题!

  镜子为什么会反转影像的左右,却不会颠倒影像的上下?这个问题,属于心理学、物理学、哲学,还是哪个学科的范畴?

  这道题是著名演化生物学家、《自私的基因》作者理查德 道金斯在牛津大学做招生工作时最喜欢问的题目。

  怎么样?难倒你了吗?

  每年11月,全英国,乃至全世界的有志青年,都怀着一腔热血, 奔赴牛津参加面试。而对导师来说,最难的事莫过于因为激烈竞争,不得不拒绝众多满怀热忱的优秀青年。

  牛津面试到底会问什么样的问题?牛津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道金斯本人毕业于牛津大学,后来又留校任教,长达20余年。用他的话来说,牛津的考卷颇为“怪异”。为什么动物有头?为什么奶牛有四条腿,而挤奶工坐的凳子有三条腿?类似这样的问题,层出不穷。

  而这样的问题,到底要考察学生哪方面的能力呢?

  道金斯说:“在入学考试和面试中,我们并不考察候选学生所掌握的实际知识。我们想要测评的特质,其实很难下定义。我们要的是智慧,没错,但不是智商的那种智慧。”

  道金斯认为,这里所指的智慧,类似于“以学科所需的特定方式,进行建设性推理的能力”。从他的角度来看,生物学需要横向思维,即生物学直觉,也许还包括“接纳新知识的能力”。

  道金斯用一个极端的反例来佐证什么是“接纳新知识的能力”。他曾遇到过一位牛津学历史的本科生,那个学生居然在世界地图上找不到非洲的位置。道金斯认为,这样的学生不应该被牛津录取,甚至不应该被任何一所大学录取。在道金斯看来,如果一个17岁的少年,还没有因为潜移默化的渗透或者单纯因为好奇心而了解非洲在地球上的位置,那么他其实不具备在大学教育中受益的头脑。牛津大学要考察的并非综合知识本身, 而是将综合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为拥有“接纳新知识的能力”那种头脑的试金石。

  对于一些繁难艰涩,甚至怪异离奇的问题,到牛津面试的学生一般会表现为三个层次。

  第一种学生,会立刻明白问题的用意,然后切中要害,给出答案。自然他们会得到导师的青睐,轻而易举地获得高分。第二种学生可能开始不会太明白题目的意思,但是通过导师一系列的引导和推理,他们也能自己想出答案。有人甚至表现出恍然大悟、后悔不迭的样子。导师通常也会给这类学生打很高的分数,因为显然他们也具备接纳新知识的能力。第三种学生就比较让人遗憾,他们始终摸不着头脑。甚至导师已经把他们引向正确的方向,依然无济于事。当然,牛津是不会录取这种学生的,因为他们不太可能从牛津的教育中获益。

  牛津在录取学生的时候,所有的导师都会思考一个问题:教这个学生, 是否会有所收获?牛津的教育经历,特别是独特的导师体系,是否会令他受益?

  这是最深层意义的上的“教学相长”,也是从根本意义上对学生负责的一种态度。

  对导师来说,对面试过的学生有一种特殊的情感。道金斯在自传中深情地写了这样一段话:

  我想,自己可能与大多数导师一样,都对自己面试过的学生怀有某种特殊的情感。按照规定,我必须拒绝大部分学生,为此很是伤心。我会不遗余力地寻找机会,看是否能让他们进入牛津的其他学院,每次我都跟同事再三强调,这是“我的”学生。新学院因为招生人数的限制,总是拒掉很多天资聪颖的年轻人,而每当我看到其他学院从他们自己的名单中招收的学生,其水平还不及新学院拒绝的那些优秀青年时,就会心生怨念。但我想,我那些其他学院的同事,也会对他们面试过的学生怀有同样的特殊情感吧。

  现在,让我们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

  镜子为什么会反转影像的左右,却不会颠倒影像的上下?这个问题,属于心理学、物理学、哲学,还是哪个学科的范畴?

  这个问题难度颇大,目的在于测评学生接纳新知识的能力。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换个方式看待它。想象一扇玻璃门,而非一面镜子。比如酒店入口处那种写着“大堂”字样的那种玻璃门。当你从另一边看这扇门时,上面的字就变成了“堂大”,而非上下颠倒。比起镜子来,我们更容易解释在玻璃门两面看到字体左右反转的情况。而将这一现象推及镜子,则属于物理学范畴。

  怎么样?你答对了吗?

(本文内容,部分节选自《道金斯传》(全2册),湛庐文化策划,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讹人”的会员卡

“讹人”的会员卡

“踢皮球”现象的背后,商务、公安、工商等部门不作为现象凸显,暴露出预付卡准入门槛低、监管缺失等长期存在的诸多漏洞。

·“自行车王国”出口还要靠贴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