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公开市场操作加码延后降准预期
2016-09-19 作者: 张莫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据报道,9月18日,央行在公开市场进行1500亿元人民币7天期逆回购操作和1200亿元人民币的28天期逆回购操作。而据交易员透露,央行还就19日的7天期和28天期逆回购操作进行了需求询量。

  时隔7个月之后,央行先后重启了14天逆回购和28天逆回购。央行这一举动被市场人士解读为释放出了强烈的政策信号:从短期来看,这是央行为了应对中秋节和国庆节“双节”所带来的资金面波动所采取的必要手段;从长期来看,不同期限的公开市场操作滚动进行,可能将逐渐替代“降准”手段,稳健货币政策基调下,降准操作的可能性再次被延后。

  数据显示,今年8月,央行口径外汇占款减少1918.95亿元至23.25万亿元人民币,为连续第十个月下降。在外汇占款持续缩水、资金外流压力未彻底缓解的背景下,央行需要通过各种手段供给流动性,保持资金面平稳。但是,在去年已多次降息降准的基础上,今年以来,央行在调节流动性手段的运用上已经显得愈发谨慎。

  央行态度谨慎背后确有原因: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资产荒”现象充斥整个市场,货币政策局限性有所显现。央行最新公布的8月金融数据出现一些积极迹象,但仍不容过度乐观。数据显示,8月M1增速为25.3%,环比小幅下降0.1个百分点,而M2增速则提升1.2个百分点至11.4%,M1与M2的增速差有所收窄。但与此同时,数据也显示,企业投资意愿仍较弱。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9487亿元,环比大幅上升,但新增信贷中,居民中长期贷款为5286亿元。这意味着,在房地产市场火爆的背景下,住房按揭贷款仍是新增信贷的主力。对比之下,企业中长期信贷则减少80亿元,市场人士分析称,企业信贷受到了债务置换的影响,但即使剔除这部分影响,企业信贷增长仍较缓慢。

  金融数据的结构性特征显示经济复苏仍然较为乏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货币政策的效用逐步递减,降息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刺激经济的效果不明显。在这一前提下,若采用大水漫灌式的降准方式释放流动性,不仅不能助推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和助推经济复苏,反而可能助长金融泡沫和房地产泡沫。。

  从今年2月开始,央行宣布提高公开市场操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将根据货币政策调控需要,原则上每个工作日均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不同期限的公开市场操作滚动进行,不仅更为灵活,也能起到替代降准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这还是央行构建利率走廊、助推货币政策框架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的重要一步。在央行目前货币政策工具箱中,除了7天逆回购、14天逆回购和28天逆回购之外,还有SLF、MLF、PSL等,从短期到长期的货币政策工具一应俱全,一条有效的、能够影响市场利率的政策利率曲线正在形成。

  正如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此前表示的,利率走廊操作系统在控制短期利率波动上具有优越性,可以降低央行货币政策的操作成本。应通过一系列改革来疏通利率传导机制,让短期利率的变化能够有效地影响各种存贷款利率和债券收益率。这个领域的实质性进展是向新的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重要基础。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买买商城

分享经济“问诊”大城市“拥堵病”

分享经济“问诊”大城市“拥堵病”

建议以公共交通为切入点,进行“分享型城市”试点。同时,建设城市分享经济,也要推动以网络实名制为核心的诚信体系建设。

·“独角兽”平台纷涌分享经济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