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资金输血实体需打通“任督二脉”
2016-09-14 作者: 张莫 来源: 经济参考报

  M1和M2增速差不断扩大的趋势未见停止迹象,再次引发人们对货币政策边际效用的思考。从目前已经公布的金融数据来看,虽然在去年以来多次降息和降准的政策作用下,金融市场利率和企业融资成本确有下降,但是从宏观经济数据和微观企业感受来看,金融输血实体的效果仍不及预期。如何真正打通资金流入实体的血脉,成为一个难解的问题。从中国目前整体融资结构的特点来看,助推资金真正流入实体,需要打通“银行”和“非银行”这“任督二脉”。

  我国整体融资结构的特点是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占绝对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助推资金真正流入实体,首先就要打通银行体系这一脉络。

  在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经营风险上升,出于风险规避的考虑,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一个商业主体,“惜贷”可以说是其理性的选择。在“逐利”和“避险”的动力推动下,即使银行体系获得更多的资金,其把这部分资金真正贷款给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可能性也较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应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并把定价权真正放给基层金融机构,助推金融产品的定价和风险更好的匹配,并满足不同主体的融资需求。二是可尝试借助一些外力,来分担银行的风险。去年下半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加快发展的意见》,旨在通过一些政策性担保机构的介入,来稳定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不论是成立国家级的融资担保基金,还是成立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都将有助于风险在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和政策性的担保机构之间进行分担,从而降低银行“惜贷”的倾向。

  其次,也要疏通直接融资的脉络。比起间接融资,直接融资中间环节更少,融资成本相对更低。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股权融资比债权融资的刚性压力也更小。

  虽然近几年,在政策的引导下,以债券和股票市场为代表的直接融资市场获得较大程度的发展,但是目前这两者所占的比重仍然较小。今年以来,监管层也在推进诸如“债转股”“投贷联动”等方式,实则也是在经济下行期,引导融资结构更好地转型。与此同时,推进创投机构发展、开拓包括股权众筹在内的更为多元化和新兴的融资渠道,也应是政策应有之义。

  资金输血实体需打通以上“任督二脉”。不过,打通渠道只是治标之道。资金“脱实向虚”更多的不是金融问题,而是产业问题。试想,实体经济如果本身收益率极低,即使“输血”通道再通畅,也无法吸引资金流入。从根本上说,只有一个健康的实体才能长期吸引资金流入,甚至实现自身“造血”功能,而不仅仅靠外界“输血”。因此,借助更多的产业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措施来改善实体本身,才是治本之道。从这个角度看,宏观经济的两大调控手段,财政政策的“治本”功效要大于货币政策。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买买商城

分享经济“问诊”大城市“拥堵病”

分享经济“问诊”大城市“拥堵病”

建议以公共交通为切入点,进行“分享型城市”试点。同时,建设城市分享经济,也要推动以网络实名制为核心的诚信体系建设。

·“独角兽”平台纷涌分享经济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