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滴滴与出租车之争丑陋了谁
2016-06-16 作者: 周磊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近年来,随着滴滴打车等网络专车业务的兴起,网络专车司机与出租车司机发生的冲突屡见不鲜,不少城市都发生过二者之间正面冲突的事件。比如,前段时间重庆爆发了数百辆出租车围攻滴滴车辆的事件。

  应该说,二者之间争论的焦点,业界已有共识。传统出租车行业认为专车存在非法运营、不正规等问题,侵犯了他们的利益。而专车行业则认为,传统的出租车服务差、不能与时俱进,该被淘汰。

  与业界的争论不同,目前的网络舆论似乎倒向了以滴滴打车为代表的网络专车一边,对管理混乱的出租车行业提出了质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出租车司机素质参差不齐、无服务精神。如果没有出现专车业务,可能大部分人都不会过分质疑出租车驾驶员素质。正是由于滴滴等专车司机拥有较好的服务精神,比如上车会为乘客开门、送水等,让消费者发现,原来出租车行业的服务差距这么大。

  二是部分出租车司机见钱眼开、无契约精神。比如,两个人同时叫出租车,司机会选择路程更远的那一位乘客。不仅如此,出租车“打组合”的拉客方式也较为常见。

  三是出租车与滴滴等专车相比,车况更差、驾驶急躁。毫无疑问,动辄行驶几十万公里的出租车车况肯定不如跑专车服务的汽车。以滴滴打车为例,不但有以10万元左右的滴滴快车,还有车价在20万以上的滴滴专车,除此之外,神舟专车还有专门的高端业务,其中的车型不乏宝马5系、奥迪A6L等豪华品牌产品。

  上述三条可以说指出了出租车与网络专车业务相比的主要弊端。当然,也不应忽视网络专车业务本身存在的问题。例如,非法营运;驾驶者无资格证书,身份信息不公开;还有车型来路不明,保养是否合规以及保险索赔等问题。而这一系列的问题表明,网络专车业务并不是看着那么“舒适”。事实上,从2015年至今,也发生过多次网络专车恶性事件,值得让人警惕。

  笔者认为,这样的事件发生在当下,是社会发展阶段变化的产物。随着中国网络生态的快速发展,必然会造成传统行业与电子行业相互竞争、甚至于恶性竞争的局面。但无论是出租车行业还是网络专车平台,都需要反思,并不能仅仅靠一句“他抢了我的饭碗”就大打出手。发展必然带来淘汰,工业代替了手工业,电脑代替了人脑,机器代替了人力,这些都是生产力发展必然会出现的情况。

  客观地说,如果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服务水平不能与时俱进,即便没有滴滴,也还会有神舟专车、大黄蜂专车、Uber等专车服务来抢占市场。而对于网络专车平台来说,也应当完善运营合法性和为乘客提供安全的保证。无论网络平台如何发达,也应当遵守市场基本的运营法则。

  可以预计,在系统政策下发之前,相信国内专车、出租车之战还会上演。但无论是专车、还是出租车,本来都是为大家带来舒适便利出行的服务,而专车与出租车之间的争斗,丑陋的终归还是自己。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贪官变身“艺术大师”高价卖作品敛财

贪官变身“艺术大师”高价卖作品敛财

瓷器是景德镇的名片,然而,受苏荣等腐败官员的影响,江西官场一度让瓷器与腐败紧密相连,甚至催生出以“大师瓷”为代表的畸形艺术品市场。

·北京纾解“首堵”之困 拥堵费山雨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