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公布了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包括各城市物价水平、居住成本、交通成本、城市现代化等诸多方面因素。外地务工者在以下基础上增加1800元。[详情]
    □相关评论
白领们对“工资标准”为何不领情
  笔者相信,中国社科院公布的这个白领标准,自有其充分的依据。至少,相对于社会整体水平而言,白领的工资标准属于中等水平了。那么,许多白领为何感受不到安逸和幸福,相反,焦虑和不安却笼罩着他们呢?[详情]
用钱给白领“评职称”?
  谁是白领?仅仅是工资或者收入达到一定数额的人?借网上一个帖子:重庆菜园坝做火车票生意的,一个春运(<30天)可以搞到6位数。还不是农民,连公务员都看不起, 算不算白领?社科院公布的这个数据有何意义,真想问问“白领”们知道不?[详情]
白领标准中的户籍歧视
  白领标准上面的差异反映着当下中国的现实:在户籍壁垒下,虽在同一座城市发展,但外来者要比本地人付出高得多的成本和代价。就业得看户口,许多就业机会外地人受限制;子女教育得看户口,外来人员得支付高得多的教育费用。[详情]
白领标准背后的社科研究泡沫化
  与自然科学类的研究有所不同,社科类研究尤其需要“真问题”、“大情怀”,惟此方可显现出学术的价值、责任和尊严。社科学术研究的无厘头倾向,是对学术资源的浪费,对学术责任的背离,对学术尊严的最大亵渎。[详情]
白领们或许更需要生存报告
  白领的生存状态其实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之下,单纯地发布所谓的白领工资标准已经没有什么意义,白领们更需要的是一份真实展示他们生存压力的报告。这样的一份报告,或许会很残酷,但正因为它的残酷。[详情]
社科院的白领标准咋看咋像糊弄人
  实际上,改善公民就业环境,稳步提高公民收入,最重要的并不是什么"领"的问题,而是公民的收入是否能够支持其合理花销,社会是否构筑起一种"藏富于民"的意识。如果公民"入不敷出",他们就根本没有精力去研究和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和知识水平。[详情]
一个弱不禁风的白领不做也罢
  不能说白领阶层就一定要比别的阶层享受更多的物质利益,但如果这个所谓居于社会收入上层结构的阶层,在社会生活中都如此弱不禁风,那定义这样的白领阶层除了吸人眼球,给某些人带来一点面子上的快慰之外,确实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深意。[详情]
白领标准为何成了笑话
  眼下,在转型期的中国,关于收入分配和社会分层等课题,任务深重,亟待研究者以现实关怀之目光细细打量,提出真正有可操作性的建议,进而消弭各群体间的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共处。若为一个似是而非的话题设定所谓标准并“研究”一番。[详情]
“白领工资标准”凸显学术的无厘头倾向
  与自然科学类的研究有所不同,社科类研究尤其需要“真问题”、“大情怀”,惟此方可显现出学术的价值、责任和尊严。社科学术研究的无厘头倾向,是对学术资源的浪费,对学术责任的背离,对学术尊严的最大亵渎。[详情]
中国人真的能如此轻易就“白领”了
  实际上,改善公民就业环境,稳步提高公民收入,最重要的并不是什么“领”的问题,而是公民的收入是否能够支持其合理花销,社会是否构筑起一种“藏富于民”的意识。如果公民其“收不抵支”。[详情]
白领们都犯了“不成功罪”
  白领们都犯了“不成功罪”,意味着白领的贬值,这是一个社会生病了的信号。因此,社科院公布白领工资标准充其量只是完成了白领课题中相对容易的一小部分,更值得专家们去深入研究的是:白领为何都会犯“不成功罪”?[详情]
别太把“白领工资标准”当回事儿
  稳定的白领是和谐社会的基石。“白领太穷”是所有专家赐予的“白领”们最不能承受之重。这个“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之所以一露面就“鸡蛋与西红柿齐飞”,不是因为我们不想做白领,实在是按照这个标准我们“白”不起来。[详情]
没有意义的标准无所谓高低
  因此,社科院此次发布的这一标准,不具备作为标准所应有的价值——想衡量什么?相反,我认为由权威学术机构发布的这一标准会扰乱人们原有的生活秩序。既然是标准,势必有人要对号入座,对号入座的结果可想而知。[详情]
燕农:公布白领工资标准并无益处
  该弄清楚的事情没有弄清楚,没必要定义清楚的事情却出台了精确的标准,如此态度,只会更多地孕育“假问题”而忽视“真问题”,只会在追求事件真相中付出更多的或许是不必要的代价,因为我们本身时不时地甚至渐渐习惯了制造“假问题”。[详情]
    □白领工资标准的三个疑问
疑问一:工资达到白领标准,就一定是白领吗?
  白领一词是舶来品,是指那些从事脑力劳动的职员,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政府公务员等,这些人工作环境好,上班时可以穿白衬衣,故称白领。从这个定义里,可以看出白领的限定范围是:从事脑力劳动者。但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不仅没有对此做出限定,还特别提到“外地务工者在以下(工资标准)基础上增加1800元”,才叫白领。[详情]
疑问二:外地人成为白领的成本为何这么高?
  “外来务工者”要成为白领,每个月工资要比当地白领每月多挣1800元。每月高出1800元,相当于白领六档(成都1900元、哈尔滨1700元等)和七档(拉萨900元)的工资标准——外来务工者成为白领的成本为何这么大?[详情]
疑问三:白领收入标准里有多少是绿色收入?
  受“绿色GDP”概念的启发,我觉得白领应该算“绿色收入”。就像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方的GDP一样,不仅要看增长率,还要看增长背后消耗了多少能源、付出了多少成本,同样,我们也应该对城市白领收入标准作一番考量,即,白领这些工资收入是用多少代价获得的?[详情]
    □各方观点
  ●白领蓝领的区别是工作性质的不同,而社科院出台的标准显然是按照收入标准来划分的。现在月收入上万的技术工人有不少,而很多外企员工收入反而在此标准线以下。那么按照这个标准,收入上万的技术工人该称为白领、而收入微薄的外企员工则为蓝领吗?

  ●实在不明白这个标准有什么意义。建议社科院以后多做些实际民生问题的调查,不要为这些概念化的表面数字瞎折腾。

  ●我觉得首先要把白领的定义搞清楚。什么才叫做白领?在高大漂亮的写字楼里上班就算是白领了吗?依我看社科院弄的这个东西不能说是白领,只能说是小康水平。在我理解里面,白领等同于中产阶层。

  ●从各地方标出的人均工资情况来看,估计很多人都会认为这一数字偏低,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确实也是如此。拿着这些工资,估计在当地也做不了太多的事情。我认为当今社会有三种人可称得“白领”,即成功的企业主、官员和企事业单位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详情]

    □相关链接:什么是白领、蓝领和灰领
   写字楼里的白领最早为人们熟知,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因一技之长而被老板聘用,懂得把自己打扮得体,工作上能独挡一面。面对无常的世事显得更加达观,处理问题的方式也更趋实用。按美国的标准,白领是指年薪在8万美元、从事纯粹脑力劳动的人(美国标准)。
  蓝领作为与白领相对一族,主要是指工人。他们靠支付自己的体力来获取报酬。因此,他们的工资水平不高。据有关统计,兰领的工资通常不高于1000元。
  “灰领”人才不像处在办公室的白领。白领一般是管理层或者做些文职的事情,而“灰领”是有很娴熟的技术,他们需要经常动手,他们处在生产第一线。但是“灰领”也不像一线的蓝领,他们的薪资是一般蓝领的3-5倍,他们有着比蓝领更多的知识和更佳的专业。电子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装饰设计工程师、绘图工程师、喷涂电镀工程师等都属于灰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