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 Introduction
赵海均:
  独立经济学者。西安交通大学MBA,曾深造于美国著名的沃顿商学院。企业集团董事长,多家大专院校客座教授,研究中国经济问题专家。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亦曾获全国优秀教师。
 其他专栏 | Other
连平
孙立坚
董登新
易宪容
杨红旭
丁志杰
梅新育
郑风田
章玉贵
左晓蕾
沈建光
鲁政委
管清友
郭田勇
李迅雷
 
·灰色收入拉大收入差距 2013-01-30
  以全国居民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各10%的家庭来衡量,其人均收入差距是65倍。中国的贫富差距比想象的要大得多。
·从政府管理入手治理产能过剩 2012-10-30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存在硬预算约束的市场主体和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产业内企业间竞争具备优胜劣汰机制,经营不善的企业能较容易被其他企业并购甚至倒闭破产,即使产能过剩,市场也会迫使企业做出调整。
·“高速免费”中的利益纠葛 2012-09-25
  我们期待国家整合各方力量树立舍小家顾大家,舍眼前利益追求长远利益的共同发展目标,形成一股助推“高速免费”通行的合力,去斩断高速路上的利益路障,通过节假日“高速免费”实施,逐步让公路恢复“公”姓。
·增加投资必须找准着力点 2012-09-10
  从统计部门公布的各项数据和实际来看,今年的整体经济形势普遍下滑。究竟该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经济现状?笔者认为,需要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从历年的投资中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收入分配改革大有可为 2012-06-05
  社会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原因很多,既有资源禀赋、市场竞争机制、发展阶段性等合理因素,也有体制机制不健全、政策措施不完善、发展不平衡等不合理因素,特别是收入分配中掺杂垄断、寻租、腐败等因素,使问题更加复杂。
·欧债危机不会致欧元“寿终正寝” 2012-04-12
  欧元区部分成员国主权债务危机的前景以及欧元作为一个统一货币体的前途,已成为影响未来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走势的最大变数。
·银行的“快刀”让中小企业难以生存 2012-03-12
  垄断体制下银行的垄断经营思路和手段,有百害而无一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披着“伪市场经济”外衣的银行业如果再不进行彻底性的变革,中小企业受银行业“快刀”的宰割将会更加严重。
·西部不能成为产业转移中“藏污纳垢”之地 2011-11-02
  如果忽略了这些隐患问题和负面影响,非理性的承接转移产业,西部将难以在产业竞争性对接中取得预期的成效,甚至可能会恶化发展环境,延缓西部的发展。遗憾的是,不少西部地区都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看做了地方经济发展的腾飞点。
·民族品牌不要在并购中迷失了自己 2011-10-13
  没有民族品牌的崛起,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很难说真正强大。在未来30年,如果有10到20个中国自主品牌成为世界顶级名牌,如果在一大批名牌带动下,中国经济走上品牌化道路,那时,中华民族将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物价调控中的古今智慧 2011-10-06
  物价是个古老的话题,从古到今,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物价的调控,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对今天政府的物价调控应该说仍有很多积极的意义。
·中国经济未来之路如何走 2011-08-25
  第一轮企业的重组、改制、破产让企业彰显了活力。但愿新一轮地方政府的区划调整能让中国社会经济走出目前困境,但前提是要从实际出发,不惟GDP,要科学发展,遏制腐败。
·“铬渣”拷问经济发展方式 2011-08-22
  “铬渣”污染尽管仍在发酵,但如果仍然只囿于这个单一事件,而不思考从更高层面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塑提高企业的环保责任心,增强执法监管,那么我们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很可能成为一名空话。
·需要给中小企业更大的生存空间 2011-08-08
  在当前的情况下,政府要从政策上更多地关注这些企业的生存状况,特别是要实行减税和免税政策来保护中小企业,以改善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
·政府债务重压下经济该如何办 2011-07-25
  中国政府的债务问题不同于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最主要原因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有巨大的投资空间。问题是巨大的投资会造成严重的通胀,今年6月份中国的通胀率已达到6.4%,如果通胀继续加剧,那么将会超过百姓对物价上涨的容忍度,很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经济问题也将变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社会经济的“可控”与“失控” 2011-07-07
  中国社会和经济之所以出现“可控”与“失控”并存的局面,既是发展的结果,又是不协调发展的结果。要实现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结构调整。而如果这种调整和结构转换不够适当就会加剧不可控、不稳定因素的增长,就可能引发社会的严重不稳定。一旦这种不稳定超出了可控的局面,就会有巨大的风险。如何消除这种风险,必须从政府自身做起,摒弃政绩观,严厉打击虚假风气,加强民主监督,真正回归到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轨道上来!
·城市发展模式应是发散式的 2011-07-05
  城市的发展模式应该是发散式的,以现有城市为中心,向外辐射形成卫星城,在城市的周围多发展小城镇,这些小城镇按照一定的人口密集度和人口总量以及特色来建立。这样既能解决未来的交通拥堵问题,又能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商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问题,而商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了,就业也就能够解决了,并且城市化会独具特点。
·银行为什么要玩“躲猫猫”? 2011-06-28
  银行的资源来源于客户,银行为最赚钱的行业,银行的工资福利待遇也最高,然而银行还要巧立各种名目乱收费,用中国的一句古话来说,这叫做:阎王爷不嫌鬼廋!
·哈药烧钱营销却无力治污的背后 2011-06-13
  现实中,不单单一个哈药集团,有很多企业在环保上都是推诿搪塞,理由能列出一大箩筐,为什么会有如此多企业的环保责任心沦丧泯灭?笔者认为根源主要在于三个层面。
·如何破解“限塑令”的尴尬困局 2011-06-08
  不论是经营者还是消费者,培养经营习惯与消费习惯都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限制使用塑料袋不能操之过急,也不会一蹙而就,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托起工资增长目标的机制力量 2011-05-31
  百姓期待收入提高的愿景是美好的,政府和官员们的规划和设想也是振奋人心的,但是如果离开了基本的机制保障,一切都有可能成为“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
·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要长抓不懈 2011-05-20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的动力相当充足。从更高层面上应该把治理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完善制度、平衡发展放在重要位置,特别是要加强制度建设,诚信建设。而制度建设的前提是要不断地整顿市场经济秩序。
·城镇化不能建了拆,拆了建 2011-05-17
  多个城边村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有些房子是几年前刚建的,有些最多是十几年的房子,现在都要推倒重来,关键是因为各个方面的条件都达不到现在的要求,特别是在规划方面。
·要把控制高房价进行到底 2011-05-12
  在眼下或者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控制房价或者不停地打压房价,这项工作是不应该放松的,然而现在对房价的控制,还应该采取更多的实质性措施。
·个税改革宜快不宜迟 2011-05-09
  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有自己许多独有的特点。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周期相对西方来说要短得多,因此,很多问题的解决难有参照,关键是要看准问题,及时不断地进行调整,通过小步快走来解决问题。
·制度建设是未来制胜的法宝 2011-04-25
  在未来的发展中,要重视标准化、制度化的规范和建设,企业从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标准化、信息化,一直到经营过程中的专营制度、许可证制度、市场体系的建设都是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健康发展要从四个方面做起 2011-04-18
  现实中不少地方的发展仍然是以经济总量的增长作为主要目标,从而使社会矛盾和问题不断积聚。因此,必须痛下决心转变这种积弊重重的发展导向。
·竞拍让中国人忘记价格是什么东西! 2011-04-14
  拍卖作为一种价格形成机制,本身并没有错。笔者认为,关键是要遵循应有的原则,必须完善拍卖的程序和规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杜绝暗箱操作,必须严厉打击拍卖行业的不正之风、炒作之风、腐败之风。
·房价高歌是因为“投机倒把”没有罪 2011-03-25
  尽管房价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大的原因莫过于炒作。炒作就是投机倒把,然而中国惩治投机倒把的《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却在2008年1月15日谢幕退场,令人呃惋!
·从GDP转向民生需要痛下决心 2011-03-23
  对GDP追求的结果就是用政绩来刺激各级党政官员在发展经济方面的积极性。如果没有对政绩的追求和物质利益引导,中国恐怕很难冲破原来僵硬的体制束缚。
·个税改革是惠民的给力之举 2011-03-05
  个税改革,既是民生的需要,又是民意的结果,是惠及民生的给力之举。
·如何看待耕地面积18亿亩红线 2011-02-28
  当前中国的土地问题不是需要18亿亩的红线问题,而是需要合理的规划,科学的供地,以及严格的考核。
·价格上涨是货币过多还是模式问题 2011-02-21
  在未来的发展中,平衡发展最重要,而平衡发展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解决土地供应的规模问题。
·中国社会正面临三大形态变化 2011-01-12
  一个国家从总体上发展生产消除贫穷落后可能要不了多长时间,但是在转型中这种细微的需求以及对各种层次服务的需求、管理,包括建章立制却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拆村并镇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2010-12-20
  城市化是中国实现平衡发展的重要机遇和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协调处理各个层面的利益关系,特别是要兼顾农民的眼前利益和中长期利益,以免加剧既有的不平衡或产生新的不平衡。
·以城市化视角看中国未来发展 2010-12-06
  在现有的经济规模、货币总量以及产业结构的情况下,中国根本无法实现均衡和协调发展,只有从增量中不断平衡,中国的经济才有可能进入到比较协调的状态。结构合理的条件是城市化率至少超过70%。
·世博会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2010-11-01
  上海世博会是一次世界城市精美艺术品的缩影,但在人们参观世博、谈论世博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遗憾。
·为什么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2010-10-20
  必须看到,改革不仅是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但要促进经济发展,而且要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其中也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等许多方面。
·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破冰之痛 2010-10-11
  基层财政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并不是分税制造成的,恰恰相反,是由于分税制不到位。只有完全、彻底的分税制才是我国财税改革的科学与理想的模式。
·政府权大还是官员权大? 2010-09-30
  这个社会需要政府有一定的权力和权威,但同时必须要有机制能够制约限制政府权力部门、权力人的胡作非为。
·六大推手让“菜篮子”日渐沉重 2010-09-13
  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上涨让与百姓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菜篮子”日渐沉重,也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细细分析今年以来菜价不断攀升的原因,归结起来有六大推手。
·说“央企高税负未转嫁”不负责任 2010-09-08
  尽管中国在市场经济的道路上已经走了十多年,也制订了《反垄断法》,但是市场竞争的自由度仍有待提高,特别是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而这些领域的控制者一般都是央企。
·工行“最赚钱”背后的两大“隐忧” 2010-08-3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早在1991年视察上海时就曾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在成绩面临,我们应该有更多的思考。中国的银行业仍然任重而道远!
·央企的成绩单还需综合考量 2010-08-23
  国资委披露了央企的成绩单。国资委管的都是一些国有大型企业,都是实业集团。从国资委披露的成绩单来看,虽然表面上它们的成绩良好,但实际上还需要进一步综合考量。
·地方政府偿债不靠卖地又能怎样 2010-07-29
  清理地方融资平台,目的是要遏制地方政府融资债务的增加以遏制风险,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投资拉动发展的阶段,如果投资跟不上,许多已有的项目就可能半途而废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所以这也是两难问题。
·“三拳两脚”破经济僵局 2010-07-09
  两难实际是“困局”也是僵局,僵局就必须要打破,就好像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如果僵持的时间很长就会出现很大的变数和风险。只有打破这种僵局状态,才能够争取全盘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