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 Introduction
孙立坚: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创新基地常务副主任,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经济研究》匿名审稿人,比利时鲁汶大学应用经济系博士学位评审组成员、日本中央大学中国金融讲座教授,日本一桥大学国际共同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其他专栏 | Other
孙立坚
易宪容
陈思进
牛刀
张曙光
任志强
王东京
梅新育
皮海洲
余丰慧
许小年
王龙云
高鹤君
王迎晖
叶建平
 
·货币政策发力应改善金融和产业生态 2015-07-01
  只有金融生态和产业生态得到重生和改善,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影响的正面效果才会有效地体现出来。
·扶持企业创新要善于“四两拨千斤” 2015-06-25
  政府以少量资金投资大量企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扩大了创新型企业的基数,也为民间资金的进入腾出空间。
·创新型小微企业为何难成长 2015-02-27
  如果顾忌法律环境缺失带来的风险,而不得不把技术创新的重任交给大企业,那么,缺失市场竞争和有效需求的创新活动,最终都可能效益低下,甚至沦为形象工程。
·优化市场机制不妨借鉴梯若尔学说 2014-10-15
  梯若尔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反垄断法律体系的建设和市场机制的优化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民币贬值预期管理应加强 2014-04-01
  因为如果央行干预人民币贬值的幅度,就可能释放出人民币汇率市场已经形成了系统性的市场风险的不利信号,从而造成更大的抛盘压力。
·今年经济学诺奖“金融”独占鳌头 2013-10-15
  最多通过投资者教育让他们都能够理解披露的信息是怎样影响资产价格的内在机制,或者通过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机制和引进专业化投资团队(代理人)参与,来确保理性的资产选择能够主宰金融市场。
·理性看待上海自贸区政策红利 2013-09-26
  这次上海自贸区的管制“放开”,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和保税区一样,是“别人没、自己有”的一种政策红利的分享,而应该看成是检验自己创新驱动能力、转换创富方式的尝试。
·金融改革需改变“头痛医头”的监管模式 2013-08-20
  要重建实体经济的活力,在改革金融业务模式,做价值链金融的同时,更要配备功能监管。而功能监管,则是确保价值链金融服务体系高速运行的重要前提。
·金融的本质是服务实体经济 2013-07-05
  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力和实体经济部门的盈利能力是正向互动的,如果金融服务不到位,城镇化建设等过度依赖货币政策,不仅金融不能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反而会因为资源价格上涨、通胀预期强化、资产泡沫严重等“宽货币”的不良后果。
·金融如何为实体经济服务 2013-06-18
  加快中国产业组织的优化调整,强化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民间金融和民营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努力塑造像日韩银行业那样的“供应链金融”和像德国银行业那样从事的“关系型金融”服务的商业运作模式。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三大后遗症 2013-06-14
  IPO重启的利空,中国经济疲软的数据,机构资金的减仓行为,散户的过度反应等确实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是,为什么这些利空的消息会在美股下挫的时候一起释放?今后这样的局面是否还会出现?
·新兴经济体或成货币竞争受害者 2013-04-16
  量化宽松政策很可能加剧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全球通胀水平不断攀升和新一轮资产价格泡沫,给新兴市场国家造成巨大的风险和压力。
·货币政策应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2013-04-12
  千万不能效仿欧美日,用今天宽松的货币政策来解决中国经济今天结构失衡所产生市场活力不足的问题。
·减少对外依赖 更多依靠内需 2013-02-08
  过去,我国的发展模式是依靠外需,外贸依存度比较受人瞩目。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空间还很大,而外需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经济增长的需求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内需应该成为国内经济增长的“成绩单”。
·安倍经济复苏战略给中国经济的影响 2013-01-24
  日本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泛滥的美元与欧元一起,会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挤压中国制造业的利润,而日元贬值又会抹杀中国产品出口竞争力。
·QE4作用究竟有多大? 2012-12-17
  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能否利用美国金融体系成熟度,将流动性配置到美国政府所扶持的未来产业发展的舞台上,而不是去干扰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结构调整,这将不仅决定美国经济恢复的代价有多大,而且将影响到未来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格局。
·诺奖启示“机制设计”比“修复价格”更重要 2012-10-17
  修复资产价格、创造就业空间而采取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会产生更大的未来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后遗症。
·美国要保住货币主导权却不愿担责 2012-09-18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高度自由化的环境中,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仅不会带来伯南克所预期的效果,反而更加会增添全球金融资本投机(套息交易)的力度。
·中国应未雨绸缪应对QE3后遗症 2012-09-18
  没想到美联储还是最终推出了大家担心的后遗症较大的QE3政策!这进一步验证了当前经济局势更趋复杂,市场信心严重不足的低迷状况。
·货币政策应注重降企业成本 2012-08-10
  今天在价格低迷的环境中,调整货币政策的方向是值得的,尤其是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更为必要些。
·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渴求金融改革 2012-07-24
  我们要努力提高中国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中国财富管理的稳健性,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中国金融的脆弱性和“实质不对等”的对外开放要求所带来的全球范围内对中国产生的不公平的收入再分配效果。
·中国注资IMF既是责任也是机遇 2012-06-21
  如何来解读中国为什么以这样的方式、这样的规模参与到国际救助机制的阵营中。其主要的动机来自于以下三点。
·利益冲突拖垮欧元的可能性在增大 2012-05-16
  为何引发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南欧小国会改变整个欧元区的命运、乃至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这与“欧元”这种超主权货币机制存在的“天然缺陷”密切不可分。
·须倒逼华尔街强化国际监管 2012-05-14
  美国金融界通常以为,如果某种金融产品一直很赚钱,那么这种产品就被认为是安全的。可国际金融危机证伪了这个命题。在金融界,平时越是盈利高的金融衍生产品,风险就越高,一直没出事,可没准哪天出事,就是崩盘之日。摩根大通的大亏损再次证明了完善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有效需求”难形成,央行变得更“谨慎” 2012-05-14
  未来央行货币政策能否突出重心,在稳中求进,促进市场形成稳定的预期,从而发挥它应有的刺激实体经济复苏的作用,关键还要取决于几个因素。
·国际货币体系正在重建 2012-05-03
  改革当前经济低迷和危机状态下的国际货币体系治理方式就显得刻不容缓,而且意义重大。
·人民币汇改对实业致富提出更高要求 2012-04-16
  今天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就是一个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把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可能遭遇到的投机势力的冲击能量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的重要举措。它带来的影响主要有几个方面。
·两手准备应对贸易战 2012-03-29
  近期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呈现出明显的升温迹象,作为世界经济第一、第二大国之间的贸易纷争,对依然处在疲软复苏的世界经济产生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至少从短期而言,贸易保护主义会加剧。
·银行资产质量问题比“暴利”更揪心 2012-03-15
  今天中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在不断积聚,即使银行业有着丰厚的“利润”,也难以冲销这两年因地方债和楼市按揭贷款所造成的、日益恶化的银行“资产”。
·2012年中国经济如何顺利闯关 2012-01-19
  2012年将是一个充满悬念、充满挑战和充满机会的一年。中国经济能否突破重围更上一个新台阶,关键就取决于决策部门对大势的判断能力和大度包容的胸怀,取决于中国社会上下奋发前行的凝聚力,也更取决于我们按部就班、推进改革开放不动摇的耐力。
·欧债危机对中国可能有两种影响趋势 2012-01-17
  “危”中有“机”,而“机”中藏“危”!丝毫来不得半点的大意和轻狂!如果没有出现流动性危机,中国更应坚定不移地与欧洲主要强国加强贸易和投资的往来,更应在治理国际金融与货币体系的国际事务中加强与欧洲多方面的联手。
·解决欧债危机还剩三张牌 2012-01-17
  为了防范“流动性危机”,第一张可打的牌就是欧洲央行必须忍痛放弃盯住通胀单一目标,坚定不移地向金融机构及时投放流动性,而“币种”的选择用美元和日元最好,尽管这样做的救市成本会很大。其目的很简单、很明确,就是坚决不能让市场出现“流动性危机”。
·“入世红利”渐失 “转型红利”待挖 2011-12-13
  展望下一个十年,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未来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正在挤压中国增长的“入世红利”,对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的战略要求已变得越来越高,中国经济的未来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人民币升值不是美国说了算 2011-10-13
  今天我们在实体经济领域出现“钱荒”,在虚拟经济领域出现“钱流”的环境中,人民币大幅升值,非但不能扭转已经出现的“日本病”苗头,反而会加速中国经济陷入“日本病”泥潭的速度。
·希腊陷“死局”的三种后果 2011-09-30
  如果欧元区没有形成共识,害怕救市会让市场投机力量乘虚而入,让自己得不偿失,或者担心会引来国内纳税人的强烈不满,从而不得不让希腊等“病猪”国家陷入死局,那么,这种最坏的情况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会经历三个阶段。
·世界经济靠什么避免大灾难 2011-09-27
  今天中国还是首先要做好自身当前要做的工作,以切实提高中国经济整体抗衡世界经济波动的能力。具体而言,就是要拿出让“金融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的智慧和决心。
·“中国式”钱荒背后的资本角逐 2011-09-05
  现在高利贷市场旺盛的资金需求却吸引了这批剩下来的企业老板,也开始投入到民间高利贷市场。
·“人民币国际化”不能急于求成 2011-08-31
  从中长期国家战略发展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国际化”确实是中国经济繁荣昌盛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规避既有“货币锚”机制缺陷的必要手段。
·我们该如何应对美国可能的债务违约 2011-07-29
  美国两党之所以敢拿“财政违约”的筹码来维护和争夺各自所需要的政治利益,是因为他们心里都太清楚,今天国际货币体系中没有强劲的对手,也就是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在短期内无法撼动。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角逐 2011-06-29
  是什么内在的原因会导致近来中国大地频频出现这种中国式的“钱荒”现象呢?我想今天这种“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激烈角逐的背后,一定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
·“美国标准”和“中国利益”间的较量 2011-05-11
  这种欧美“单边利益”主导的国际“对话”是不可能产生实质性效果的。为此,我们期待美国政府在这次对话中能够“顾全大局”,拿出一套成熟的、对“中美双边利益”乃至“世界共同利益”都有利的国际新秩序方案。
·标普评级或有阴谋 2011-04-21
  我们应该坚持呼吁美国政府尽快放弃给新兴市场国家的健康发展带来巨大麻烦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千万不能因为人造的信用评级,让我们对超发货币行为产生同情心,不顾自己发展阶段的客观制约条件,硬性地推动某些不成熟的“结构调整”,来承担美国所释放的巨大风险。
·严防“小概率”事件酿成“大灾难” 2011-03-21
  今后加快不断挖掘相关信息步伐的过程,也是考验我们社会上下在小概率事件面前,如何打破习惯思维,发挥齐心协力,随机应变的危机管理能力的过程。
·日本经济不会轻易因地震而“沉没” 2011-03-17
  日本东北发生9.0级大地震,不仅给还没有摆脱危机阴影的日本社会造成了史无前例的冲击,而且给正在面临通胀风险的全球经济蒙上了厚厚的阴影。
·避免大起大落更需大智大慧 2011-02-25
  在当前不确定的内外环境下,治理通胀和泡沫更需要科学发展观。蛮干和单干(只依赖货币政策来治理通胀的做法)都会让政策效果适得其反。
·寻求防范危机共识 坚守既定国策 2011-02-22
  今后欧美在人民币汇率、平衡国际收支等问题上还会不断地向中国提出他们的诉求,中国还应不卑不亢,根据国情来协调内外利益的冲突,并且向欧美传递我们合情合理的要求,一如既往按照自己既定的方针来调整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的方向!
·如何看待证交所“巨无霸”的形成 2011-02-18
  纽约泛欧交易所和德意志证券交易所形成世界证券交易商“巨无霸”的并购事件,是否会揭开全球由美国引领的第七次并购浪潮,现在还很难判断,但它对金融机构如何争夺全球流动性并寻找新的利益增长点将产生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球第七次并购浪潮揭开序幕? 2011-02-17
  面对全球金融机构正在进行的这场并购浪潮,中国应该充分吸纳其宝贵经验和教训,切忌盲目自大走出去,尤其是参与全球资本运作,更应该牢记:资本市场没有免费的午餐,并用好我们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跌跌不休”有缘由 2011-01-12
  因当前市场融资成本不断飙升,亟待摆脱危机困扰的主要发达国家政府继续注资救市行动变得更加困难。
·2011年中国经济三大内外压力 2011-01-07
  我们必须抓紧思考美国暂时放弃“货币锚”功能将给中国所带来的冲击,以及包括人民币汇率调整在内的“以我为主”的应对策略。
·稳定物价还需对症下药 2010-12-06
  当前的物价问题备受关注,也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因此,梳理物价上涨的成因,对政府今后采取应对政策十分必要。
·有了社会共识抑制通胀才会见实效 2010-12-01
  在今天的中国,抑制通胀,仅靠“加息”这样紧缩的货币政策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决策部门找到一种“组合拳”的平衡点和政策导入的最佳时机与合理的实施力度。
·迎战热钱只挖“池子”不行 2010-11-25
  这次热钱进场的理由较为复杂,而且它和我们国内的游资或闲资结合在一起,使得我们很难通过事先挖好的“池子”,让它就范,成为瓮中之鳖。
·央行为何上调准备金率而不加息? 2010-11-12
  我们的货币政策一方面要通过利率和汇率的价格信号手段,疏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部门,从而尽快打造出摆脱危机影响、吸收流动性泛滥问题所急需的“新的增长点”
·“金本位”不靠谱 “货币锚”不可无 2010-11-10
  我想指出的是:金本位“解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去看一下金本位崩溃的历史吧),现在要回归不仅是历史的倒退,更主要是全球化环境下不可能形成“世界的合力”。
·市场流动性泛滥意味着什么 2010-11-05
  如果我们不能够抑制金融危机已经出现的第三阶段的不良症状,那么,中国“流动性泛滥”的结局,不是仅仅停留在以比现在更加严重的通货膨胀的形式上,而是市场自身承受不了房地产离奇的高价格所产生的集体离场的“羊群效应”给中国带来的全面金融危机的状态。
·诺奖“搜索理论”给奥巴马开药方 2010-10-13
  2010年经济学诺奖的公布,似乎道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所面对的价格无法反映出市场真实的供需关系,因为我们无法完美确认市场的供需力量。
·“职业经理人”时代尚未到来 2010-10-09
  “职业经理人”时代离我们还很远,但有一样东西来之不易,那就是这次“国美之争”,第一次系统地给所有的经济活动参与者带来一个耐人寻味的、改善中国企业治理机制的课题。
·艰难选择:在调整中确保经济活力 2010-09-20
  就各项措施单个来看,对结构调整都有其积极意义。但是,若没有“增长”这一大环境的保证,政策叠加后的效果可能事与愿违,结构调整或将变得越来越难。
·日本汇率上的“被动局面”不应在中国重演! 2010-09-19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市场化进程和金融市场的开放,在今天国际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起伏不定的环境下,在国内结构调整还没有到位,金融创新和监管能力及效率十分有限的状况下,千万不能贸然推进。
·警惕人民币升值带来产业空心化 2010-09-16
  弹性幅度加强后所带来的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负面冲击问题是中国政府和央行不得不考虑,也是需要事前做好准备应对的因素。我认为最大的挑战可能在于产业空洞化!
·中国经济复苏路上横亘几道险关 2010-08-25
  7月份的数据也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挑战。尤其是如果不处理好潜在的各种利益冲突,那么,中国经济的活力就一直只能靠政府政策的扶持,由此带来的市场经济的活力就会大打折扣。
·中国减持美国国债是市场行为 2010-08-23
  选择这一时机分散投资(比如买日债、欧债等)来增强我们外汇资产的“流动性”,以保持人民币币值相对的稳定,显然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人民币国际化:提速“悠着点” 2010-08-23
  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虽然很难做到“韬光养晦”,但也千万不能让暂时的表面成绩冲昏了头脑。一定要根据中国国情,争取世界其他国家建立在“共赢”基础上的支持与合作,按部就班地向前推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金融市场的“游戏规则” 2010-08-12
  目前欧洲主导的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的推进还存在很多技术性障碍,如果对此了解不深,我们就不能对这种监管模式所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有利机会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
·财税制度改革不能操之过急 2010-08-02
  财税改革应该谨慎推进,等到社会上下形成“共识”、至少在经济基本面由政府主导型的“输血型”经济复苏状态转变为市场推动型的“造血型”状态时再启动,否则,仓促改革,很可能会出现市场过度反应。
·警惕产业升级同质化新战略一窝蜂 2010-07-29
  探索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一定不能忽视今天中国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不能无视对参与这场新战略的各方“利益群体”赋予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不能跳过为保证这一新战略有序健康地发展必需的准备阶段。
·全球化才是唯一的王道 2010-07-20
  抗拒全球化就等于我们把自己锁在真空的“无菌室”中求安,而这样的不正常“生活”是没有任何健康的生命意义的!
·信用评级就是制定金融标准 2010-07-14
  我国专业评级机构大公国际日前发布了对50个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报告,这是除三大国际评级巨头美国的穆迪、标普和惠誉之外,非发达国家评级机构的首次尝试。
·两房退市再揭中国“软肋” 2010-06-30
  中国外汇储备的流动性和收益性,令人担忧,也在某种意义上,触及了中国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方式这一“软肋”,这也再次唤起我们对加快增长方式转变的渴望和对外汇储备管理多元化的追求,以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向往。
·中国央行“不愿加息”的理由 2010-05-07
  中国央行日前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为什么今天中国央行面临挑战却不能贸然加息,而不得不继续选择数量紧缩的调控方法呢?我想主要还是出于以下几点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