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乌鲁木齐大面积停暖 谁当其责
    2006-12-07        来源:经济参考报

    因担负供热职责的电力企业设备故障,乌鲁木齐市从12月2日23时开始大面积停暖,而当地最低气温又一度降至零下14摄氏度,市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经过抢修,引发停暖的新疆华电苇湖梁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于12月6日9时30分开始恢复供电、供热。经过一段时间的升温过程,停暖区域已于12月6日22时恢复正常供暖。据统计,此次停暖,约有上万乌市市民受冻。

【各方观点】

【中国经济时报】乌市停暖拷问公共危机应急机制 [张敬伟]
    就事论事,乌市目前要做的事情就是尽快修复瘫痪的锅炉,尽快回复供暖,民生大事,十万火急。然后就是封存所有的劣质煤炭以防停暖事件重演。最后就是严查担责的单位和人,使其承担应付的法律责任。当然,停暖给乌市市民造成的损失也应得到相应的补偿。[详情]

【上海证券报】上万户居民挨冻,谁当其责?[柯贝]
    尽管经过昼夜不停的抢修,停暖区域现已恢复供暖,但我们还是不仅要问,我们的供暖、监管、应急体制是不是存在问题,劣质煤为何会堂而皇之地进了供暖锅炉的炉膛,这其中有什么猫腻,难道真如市民所说,拥有全国40%煤炭资源的新疆出现了能源供应紧张?[详情]

【华商报】“乌市停暖”的反思[毕舸]
    “乌鲁木齐停暖”是供热“市场化”的反面教材,它再次以事实提醒我们:如果过快追求北方冬季供暖的“市场化”改革,而没有考虑到民众与市场的承受与调节能力,必会引发一系列问题。[详情]

【燕赵都市报】停暖:垄断企业绑架社会的又一例证[石敬涛]
   
在取消了计划经济时代的福利供暖,实现供热商品化、货币化之后,如何提高供热的投资运营效率和保障能力,如何对城市供暖体制进行改革,如何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老话题,也再一次摆到了桌面上。[详情]

【东南快报】煤炭储备充足 为何市民还挨冻?
   
导致乌市市民挨冻的真正元凶不是劣质煤,而是腐败。可以断言,煤炭采购渠道的腐败现象不彻底铲除,市民挨冻就不可避免。现在,人们拭目以待的是:乌市政府能给挨冻市民什么说法?[详情]

【海峡都市报】上万户居民挨冻 煤的责任?[张贵峰]
   
乌市大面积停暖事件的真正祸首,并不是煤炭质量的低劣,而是供热企业及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部门,在服务质量、公共管理方面出现低劣的失误。当然,“原煤供应紧张”或许确是客观存在,选择小煤窑的劣质煤,也许确有无奈的成分,但问题是,化解各种矛盾、克服各种困难,最大程度确保市民的暖气需求,不正是供热企业和主管部门的责任吗?如果没有任何困难,一切都顺风顺水,还要公共管理干什么?[详情]

【中国网】是什么让乌鲁木齐百姓挨冻受寒?[作者:郑根岭]
   
煤电关系也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火电而言,需要煤炭的支援,煤炭紧张引起煤价上涨,增加了电力企业生产成本,并会进一步影响到居民用电价格上扬,而电价又是个敏感领域,不可能随时随刻地听任市场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国有煤炭企业在与电力企业的利益博弈中,是一门心思拼命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还是适当照顾一下公共利益,也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详情]

【半岛晨报】眉毛上的汗水与眉毛下的泪水[徐迅雷]
   
百姓生活,求个平安。许多人不是生活在有集中供暖的高楼里,不是工作在有中央空调的大厦中,我们要想到“哀民生之多艰”。暖暖和和、平平安安度过冬季,对老百姓来说多么重要。如果没有公务人员眉毛上的汗水,那么,百姓眉毛下的泪水就会多很多啊![详情]

【新京报】“乌市停暖”暴露城市应急缺陷 
   
如此重大城市公共危机,政府应该及时做好信息发布,保障公众知情权。然而,乌市至今很少有消息是出自政府的权威渠道,有关政府部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竟然表示:“不会专门为此召开新闻发布会”,这种态度实在让人遗憾。[详情]

【新华网】国务院牵挂乌市停暖凸显民生大于天[付瑞雪]
   
这次乌鲁木齐停暖事件,国务院几次打电话过问,再次体现出党中央、国务院的亲民为民思想,体现出党中央、国务院对百姓冷暖的关怀,体现出党中央、国务院身体力行落实一系列为民思想和政策的决心。
 [详情]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