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经参·财智
|
经参·思想
|
经参·读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经济参考网读书频道
不要让开会成为负担
打小我就讨厌开会,讨厌当众发言,这些年在公司虽然尽量避免召开会议,尽量避免参加会议,但有些时候还是躲不过去。我比较喜欢一对一当面交流,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有些事只有召集相关人员开会才能最迅速最有效地解决问题。既然躲不过去,我就琢磨怎样才能尽量少开会,怎样才能最有效率地开会。 关于开会,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根据我的经验,对于大部分小公司来说以下两种情况最常见: 一种是开会时一言堂,老板或主持人在上面讲,下面或鸦雀无声或漠不关心,大家该干嘛干嘛,讲完后也没讨论,谁也不把会议内容往心里去,最后一哄而散。这常见于公司或企事业单位的全体大会,属于走形式。 另一种是会议人数不多,会上七嘴八舌,每个人都只想说不想听,整个会场乱哄哄,最后的结果是与会者都头晕脑胀而且会上很难能形成决议。此类会议常见于部门等小范围内。 经营公司很长时间了,对于开会我也有了一些体会。 首先,公司目前的体制决定了我们平时应避免开非必要的流于形式且劳民伤财的全体大会,因为这除了满足经理的表演欲外通常不能解决任何问题,除非有事关公司生死存亡的紧急情况发生或主持人有希特勒一样的演说才能和煽动性。 其次,在召开必要的部门内或跨部门会议时,应做好充分准备,而且开完会后对于形成的决议要做好记录并监督落实,否则会议开与不开没有区别。而这必须开的会议根据我的经验,也可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老板或经理公布已定型的各类规定或公司政策,这时通常不需要与会者提出不同意见。这种会的气氛应在控制之中,功课应在会下做好,对于有可能的不同意见,开会前就应全面了解,对于重点人员私下要沟通好。会议的第一个发言人很重要,他的发言常常会给本次会议定了基调,所以如会议组织者想按照预定的路线将会议进行下去,一定安排好第一个发言人。有些对政策心怀不满的人经常在会上对某个枝节问题纠缠不清,不要顺着他的思路走,否则整个会议将一事无成。 第二类是管理者在做最后决定前听取意见的会议或没有预定结论的各类协调会议。这类会应当尽量少开尽量控制规模,凡与会议内容无密切关系的人员一律不参加会议,同时能私下一对一沟通的尽量私下沟通,这样既提高了效率又避免了当众争吵伤和气。有时在会上,对方其实心里已经同意了你的想法但碍于面子口头上也绝不会当众表态妥协,这就还需要会下再做工作。开会时要牢牢把握住会议主题,不过多关注枝节问题,千万不要跑题,这样能节省大量时间。 据说有的公司开会从来都是站着以提高效率,我想值得试一试。 宋博士观点: 管理就是开会,但开会不一定就是管理。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会开会,就像每个人都认为自己会吃饭一样,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吃出健康。我们大部分人在开会,但大部分会议并没有效率也达不到管理者期望的效果。在这里,“会议五不原则”需要注意:一、不开没有主持人的会议;二、不开没有议题的会议;三、不开没有争论的会议;四、不开没有时限的会议;五、不开不做决定的会议。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页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