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的第九届“中欧思创会”在北京举行。论坛旨在探讨中国经济现状和发展新动能,帮助企业把握中国经济走势,助力产业发展。与会专家表示,稳增长促转型要着力深化结构性改革,挖掘新增长潜能。企业应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前沿技术和人工智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指出,稳增长需要依靠挖掘新的增长潜能,包括发掘数字经济潜能,发展新式太阳能电池、锂电池和电动车等,这将助力我国的新技术发展,并抓住比成熟经济体更大的市场容量和更长期的增长机会。通过规模经济,我们能更快地降低成本,形成新的技术和产业竞争优势,助力我国保持5年至10年的稳定增长期。
他强调,稳增长需要继续实施相对宽松、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并将注意力更多地转向结构性改革。对扩大内需而言,需要从增加收入,以及拉动以文化、体育、娱乐为代表的发展型消费入手。在需求侧改革方面,应加快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中的身份平等、基本公共服务获取权利平等以及土地(不动产)财产权利平等。在供给侧改革方面,应保护和弘扬企业家精神,促进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同发展。“在新时期改革过程中,我们要摸着石头过河,既要有规定动作,也要为创新人才营造宽松环境,允许他们探索试错。”刘世锦说。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斌指出,当前中国经济虽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是仍有很大潜力和韧性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他特别强调了中国经济的基本优势,包括高效率、创业精神以及务实精神,而这些优势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
许斌表示,我们不应低估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应当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前沿技术和人工智能,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他以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电动汽车“新三大产业”举例,中国占全球太阳能电池出口的80%以上,锂电池出口的50%以上,电动汽车出口的20%以上,而这三者蓬勃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早期启动、政府支持、强大且低成本的国内供应链,以及推动规模经济的庞大国内市场等因素。
许斌认为,中国经济积极的前景与民营经济的活力密不可分。中国企业的智慧以及富有创业精神的企业家为在中国寻求商机的投资者提供了充足的机遇。(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