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子加20串,辣炒花蛤加5份!”
夜色浓重,凌晨将至,望京SOHO百米开外的望京小腰北京总店,依然窗明火亮,尤其是后厨——灶火轰轰,锅铲嚓嚓,烤肉滋滋……厨师徐杨揩去额头上的汗,而室外正值数九寒冬。
前厅,望京小腰创始人徐进招呼一桌桌客人,客人一手拿烤串,一手啤酒,三口两口,畅聊开怀。
望京小腰前厅后厨,三十多个工作人员,将他们连在一起的是一串串烤腰子,也是以58同城为首的互联网企业。
1983年,从合肥出发的火车,绿皮硬座,1张火车票9块钱,那一年,徐进的父亲老徐,只身一人硬坐到北京。
和平里104车站,坐落着望京小腰的前身——老徐眼镜儿烧烤。老徐在新疆学到了烤羊肉串的手艺,秉持“烤好每一串儿”的原则,靠着烧烤养活了一家老小,而后又从烧烤摊主变身废品收购站站长。
徐进1986年在安徽老家出生,1993年离开家乡来到北京。本科毕业后的徐进,曾想重振父亲的烧烤摊,但经历过创业的失败,他不想服输。
徐进在网络上发帖诚邀合伙人,短时间内见了200人,最终和4位合伙人凑齐了5万元,再次支摊。正值微博兴盛期,他抓住机会发微博、搞营销,望京小腰有了互联网基因。
这一次,徐进成功了。徐进花费5000块钱买了辆三轮车,早上六七点去进货,再串肉、配料、准备炭火,从傍晚支摊到凌晨3点,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
成果可喜可贺,徐进至今清楚记得烧烤摊“上楼”正式开店的那一天——2015年10月6日。
也是这一年,58同城先后将安居客、中华英才网、赶集网等收入囊中,深耕生活服务业,为像望京小腰这样的新兴餐饮品牌注入大量人才,徐进从开店之初就通过58同城解决招工难的问题,敲定了几十个烧烤师。
与此同时,北漂11年的徐杨认准了当厨师、学手艺的方向,专攻烤涮后厨。2018年,徐杨进入望京小腰,他见证了品牌最火的时候——从下午5点开餐,一直到深夜,后厨就没停过火。
约5年时间,望京小腰成了京城炙手可热的餐饮品牌。到2023年,望京小腰已经走过了10多年。徐进从一无所有到有家有室,有了自己的品牌,但他的头发却日渐稀疏,徐进感到同行竞争压力愈发大。
徐进不断思索如何提升公司品牌实力,加强公司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如何进一步利用不断前进的信息技术和扎根北京的“互联网基因”增速提效。
无论是作为老板的徐进还是作为炒菜师傅的徐杨,两人因餐饮相遇,通过58同城结缘,从外地来到北京打拼,一路走来见证了北京的繁华,也经历了奋斗、追求与收获。
这或许也是58同城致力于帮助人们安居乐业的使命所在,切实通过产品服务帮助企业或者用户解决生活难题,做实体经济的支持者、充分就业的连接器。(黄玉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