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小县域崛起大产业 促创新迸发新动能
2024-01-15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编者按

  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中,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兴产业快速崛起,中国制造显现出勃发奔涌的创新动力、发展活力。在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加持下,中国制造正在形成新的发展路径,也将激发出经济新动能,让技术显现出更大的力量。《经济参考报·高端智造》特此推出系列报道“中国制造新亮色”,从小切口解析千行百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现象、新趋势、新路径,敬请关注。

  甘肃古浪:新能源产业集聚激活“绿色”引擎

  □记者 郭刚 宋佳 兰州报道

  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的武威市古浪县,曾是饱受风沙肆虐、沙逼人退的荒芜之地。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如今,当地立足风光资源发展新能源产业,在追“风”逐“日”中绘就绿色发展新面貌。

  追“风”山巅 “大风歌”越奏越响

  群山之巅,北风呼啸。一台台“大风车”散布山头,随风“起舞”,唱响了大山深处的绿色低碳“大风歌”。

  这里是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南部山区的五凌电力雍和柏林风电场,地处祁连山北麓的新堡乡尖山村,平均海拔高度在2600米至3050米之间,风力资源富集。2016年9月,该风电场46台风机全部并网发电,7年多来,已累计发电约17亿千瓦时。

  “风电场总装机容量是100兆瓦,年均发电量是2.24亿千瓦时。”五凌电力雍和柏林风电场场长霍元胜说,风电场每年可节约标准煤7.4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01吨。

  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需求,近年来,古浪县紧扣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积极发展绿色能源。在其境内南部山区,当地政府紧抓风力发电的“绿色”引擎,积极引进和发展风电项目,探索出向“风”要能源的绿色发展新模式,一个个风电场拔地而起,“大风歌”越奏越响。

  “中节能武威古浪50兆瓦风电项目计划在2024年6月建成投运,并网后预计年上网电量1.19亿千瓦时。”中节能(武威)风力发电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冯旭介绍。

  “下一阶段,我们计划在松山滩再建设一座200兆瓦的风电场,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新能源,注入更多绿色动力。”霍元胜说。

  按照古浪县编制的《“十四五”新能源发展规划》,至2025年,在其南部山区将建成一个总装机容量达100万千瓦的风电基地,成为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稳定器”和“加速器”。

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振业1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区,成千上万块光伏板并网发电。 记者 郭刚 摄

  逐“日”大漠 光伏发电与日俱新

  沙漠之上,“蓝海”成片。在古浪县北部沙区,一个比南部山区风电基地更大的光伏发电基地也在连续建设中渐具规模。

  走进位于古浪县北部腾格里沙漠边缘的振业1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区,成千上万块光伏板纵横交错,排列有序,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为这里冬日固有的苍茫带来了一抹亮色。

  “目前在古浪我们一共有30万千瓦装机,年发电量在4.8亿千瓦时左右。”陕西新华水利水电投资有限公司金武事业部副总经理陈大为介绍,当前,他们的光伏电站采用了一部分自适应跟踪式的支架。“每天随着太阳从东到西的移动,组件会自动地进行追日。这种自适应组件发电的效率比固定式的提高了20%左右。”

  光伏板上发电,光伏板下治沙。在古浪县北部沙区正在建设的百万千瓦光伏发电基地,像振业1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区一样,均采用光伏治沙模式进行综合建设。在充分利用光伏板吸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同时,采取生物治沙、工程治沙等方式,进行板下沙生植物培育、种植,最大限度将太阳能开发与沙漠治理结合起来,实现双赢。

  “这片光伏电站建设之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沙漠,寸草不生。”陈大为说,他们在建成光伏电站后,对现场进行了草方格压沙、播撒草籽等工作。“由于光伏组件会遮挡强烈的日照,降低地表水蒸发,有利于植被生长,而有了植被后,会有利于沙漠土壤板结,对沙生植物生长起到良性的促进作用。现在,我们这里植被的覆盖率已经超过了90%。”

  成片的光伏板下,柠条、梭梭、花棒等沙生植物簇拥生长,连成一片,治沙效果明显。随着光伏发电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得到了同步提升。

  “十四五”期间,古浪县规划新能源总装机是700万千瓦。“截至目前,我县累计建成并网新能源装机总量是105万千瓦,在建新能源项目有75万千瓦。”古浪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宋学军说。

  “延链”“补链” 打造全产业链

  近年来,古浪县坚持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抓手,做强前端产业体系、做优中端产业链条、做实后端产业保障,促进风电、光伏发电及其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当地的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链、供应链。

  与此同时,古浪县还紧盯国家加快建设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的政策机遇,充分挖掘风光资源禀赋,优化新能源产业布局,推动了当地新能源产业的集聚发展。

  “近年来,古浪工业集中区把新能源及其装备制造产业确定为园区主导产业,着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打造百亿级新能源及其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古浪工业集中区党工委书记白玉春表示,目前,工业集中区已引进实施了一批新能源装备制造“延链”“补链”项目,总投资达到54亿元。

  在古浪工业集中区的嘉寓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一期厂房内,自动化生产线正源源不断地生产光伏组件。这家2021年落户古浪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实现当年招商当年投产。

  “我们公司主要生产高效光伏组件和节能门窗幕墙、光热+清洁取暖集热管。”嘉寓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区域总经理任强说,2024年全部建成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36亿元,上缴税收5000万元以上,可带动周边400名群众实现就近就地务工就业、稳定增收。

  立足“工业主导型”发展定位,大力实施“强工业”行动和绿色工业突破行动,多年来,古浪县统筹资源开发布局和优化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链,推动了新能源产业在这片土地上的扩量提质、全产业链上下协同、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

  风起,一台台风机运转不息;日出,一块块光伏板熠熠生光。源源不断的绿电从古浪“流向”全国多地,造福各行各业,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正在这里岁序更替,华章日新。

  未来,古浪县还将围绕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工作,有序推进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全力促进风光电及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构建完善的风电、光伏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实现全产业链发展,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宋学军说。

  河北新河:科技赋能产业实现“新”突破

  □记者 范世辉 巩志宏 苏凯洋 石家庄报道

  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破解农业“有产品无品牌、有特色无规模”之难;从“一块蓄电池”起步,不断固链、延链新型电池及新能源相关产业……2023年前三季度,地处冀南地区的新河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等两项指标居全市第一,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等3项指标居全市第二。跨进2024年,新河县蓄势待发,这个曾经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如今正在乡村振兴征程上实现“新”突破。

  “新”生活:特色农业智慧升级

  寒冬时节,冷风凛冽,而新河县西流乡南马庄村5个状如集装箱的“智慧方舱”内却温暖如春,金耳等珍稀食用菌竞相生长。

  “智慧方舱”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能够远程通过5G网络实现对食用菌生长温度、湿度、氧气等各项生长条件的精密监测与数字化管理。“别小看这个只有40平方米的‘方舱’,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近万元。”南马庄村党支部书记孙立岭说。

  孙立岭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起了账。近年来,村里发展了食用菌、黄韭、生姜等特色产业,不仅让村民腰包鼓了起来,村集体收入也从过去不到1万元如今增长到30多万元。村里正谋划创办农产品加工物流园,让产业发展更有韧劲。

  近年来,新河抓住乡村产业发展“牛鼻子”,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心剂”:面对农业“有产品无品牌、有特色无规模”等问题,新河积极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与北京新发地进行战略合作,畅通市场销售通道,并带动多个千万元示范项目落地;实施特色农业“百千万”工程,打造一批百亩示范方、千亩规模特色种植产业及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目前,新河已培育出食用菌、葡萄和生猪养殖3个主导产业,建立20多个特色种植基地。”新河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郑建强说。

  记者了解到,2023年前三季度,新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28元,增速7.6%。其中,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为12641.83元,较2022年增长12.12%。

  “新”动力:产业集群科技赋能

  岁末年初,在新河经济开发区,河北超威电源与邢台松赫环保科技两家公司正加紧生产。超威电源是一家年产2700万只蓄电池的公司,松赫则专门回收废旧蓄电池加工成再生铅和塑料颗粒产品,为超威电源等企业供应原料。这种电池生产、废电池回收及处置协同体系,是新河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新河从“一块蓄电池”起步,围绕新型电池及新能源相关产业不断固链、延链,2021年以来引进相关产业项目11个,新型电池及新能源产业有望成为新河首个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

  在产业发展中,新河强化科技赋能,让新质生产力成为发展新动力。在新河县鑫视康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无尘生产车间,工人们操作仪器逐一检查镜片,以确保出厂的隐形眼镜成品质量过关。“公司的前身是一家眼镜盒制造企业,近年在转型升级中引进隐形眼镜生产项目。”公司总经理李平说,目前,公司年产8000万片的二期项目已建成,预计年产值将超2亿元。

  目前,新河正在加快培育“三个基地”,即全国规模最大眼镜盒生产基地、京津冀最大新型电池及循环经济产业基地、河北最大桩工机械产业基地,为县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新”潜能:环境优化干劲十足

  “新河资源禀赋不足,必须在优化环境上发力,树立实干为先的导向。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各方面工作‘弯道超车’。”新河县委书记韩非说。

  2023年2月,河北曜宸钢结构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超群到新河洽谈项目,看中了开发区一块闲置土地。让他没想到的是,土地问题很快解决,项目从洽谈、签约、建设到投产只花了5个月时间。

  项目推进如此之快,得益于新河县坚持深化改革不断优化发展环境。2023年,新河实施改革创新攻坚年活动,全县确定改革任务100项,大大激活了县域发展动力。全县深入推进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企业‘码’上说、干部马上办”,企业只需关注开发区公众号并将代办事宜留言,限定时间内会有值班人员对接受理。

  新河县还树立了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急难险重工作中发现和培养干部。

  监测大棚温度、观察草莓长势、讲授病虫害防治要领……在白神首乡西郑家庄村的草莓大棚里,县农业农村局的“科技特派员”李志丽一边进行例行巡查,一边给种植户讲解近期草莓种植需注意的问题。

  “有特派员随时帮忙出谋划策,我们心里可有底了。”种植户秦榕兵说,目前种了130亩草莓,亩产在4000斤左右,预计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日子肯定会越过越红火。

  河南柘城:超硬材料产业升级迈向中高端

  □记者 孙清清 杨静 郑州报道

  柘城,河南东部的一座小城,近年来因为钻石而名扬天下,被誉为“钻石之都”。其金刚石微粉的年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据全国的70%和50%。

  记者从郑州出发,驱车200多公里来到商丘市柘城县。驶入城中,一个巨型钻石模型竖立在县城广场,折射出金刚石产业在这里的分量。

  走进河南业达峰新材料公司,戒指、项链、耳坠……琳琅满目的钻石饰品陈列在展厅,供客商和消费者选购。公司负责人朱勇超向记者介绍,人造钻石与天然钻石相比,就像“冰箱里的冰”和“河里的冰”,几乎没有差别。培育钻石价廉物美,正在走进寻常百姓家。

  一度以辣椒、肉牛闻名的柘城县,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县,当地无山少矿,发展金刚石产业地域优势并不明显。它究竟靠什么实现了“无中生有”、由小变大?

  20世纪80年代初期,柘城县委、县政府号召在外能人返乡创业,时任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聚晶金刚石研究工程师的冯金章受邀返回柘城县邵园乡,参与创办全县第一家金刚石厂——邵园金刚石厂。敢想敢闯的柘城人四处开拓市场,寻找销路。

  现已年近古稀的王占西,当年便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王占西说,柘城金刚石产业之所以“无中生有”,一步步壮大,离不开柘城县委、县政府发展金刚石产业的“定力”,一任接着一任干,才铸就了“钻石之都”的金字招牌。

  早在2006年,柘城县便成立工业园区,配套软硬件设施,重点围绕金刚石产业“筑巢引凤”,吸引金刚石企业进园区。2009年,柘城把工业园区提升为产业集聚区,建立柘城县超硬材料生产基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出台优惠政策,进一步整合金刚石产业链企业进园区,推进产业集约化、集群化发展。

  一些金刚石生产企业积极抢抓机遇,不断发展壮大。其中,惠丰钻石从家庭作坊起步,一步步成长为国内最大的金刚石微粉生产企业,一年生产30亿克拉金刚石微粉,被工信部授予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

  “四十年磨一钻。”如今,柘城县已构建起包含金刚石原辅材料、工业级金刚石单晶、金刚石微粉、宝石级金刚石、金刚石制品、钻石首饰等年产值超200亿元的产业集群,被科技部评为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目前,公司已实现1到30克拉培育钻石的批量化生产。近年来,基于30克拉培育钻石的技术积累,公司强化技术创新,在实验室条件下,培育出了50克拉的钻石。这对公司来讲是一个里程碑,未来将持续投入研发,加快技术攻关,主动竞逐功能性钻石新赛道。”河南省力量钻石股份有限公司项目部副主任曹倩说。

  记者采访发现,在柘城金刚石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部分新产品填补国内空白,保持着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惠丰钻石研发生产的人造单晶金刚石微粉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装备制造、光学仪器、精密陶瓷、医疗器械等领域,于2021年12月被工信部认定为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在金刚石单晶方面,力量钻石研发生产的IC芯片超精加工用特种异型八面体金刚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该公司生产的线锯用金刚石微粉,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柘城县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孙若梅介绍,目前,柘城金刚石产业拥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未来,柘城县将往下游发力,重点发展培育钻石、金刚石制品,支持企业革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推动金刚石向半导体、尖端医疗、航空航天等功能性用途拓展,使柘城超硬材料产业挺进中高端。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乳业为“菌”所困 高质量发展须破障加力

乳业为“菌”所困 高质量发展须破障加力

牛奶、奶粉、酸奶、奶酪、黄油……在民众饮食结构调整强劲拉动下,我国早已成为乳制品生产和消费大国。

·一晚价格跌八成 “金融茶”“理财茶”频爆雷

天津国企聚焦“三新”当好主力军

天津国企聚焦“三新”当好主力军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天津作为我国北方工业重镇,国企数量多,改革任务重。

·天津城投集团:为城市注入澎湃活力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

01014001008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6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