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的植物工厂里,生菜翠绿欲滴、鲜艳多汁的圣女果爬满藤蔓……虽是寒冬,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桥头集镇国光社区的安徽现代雾耕农业科技示范园里生机盎然,扑面而来的绿意将冬日的萧瑟一扫而空。
“生态向好、产业向绿,城里的消费者奔的是生态好品质。”对接市场、联系订单销售,国光社区驻村第一书记曹政忙得不亦乐乎。“不能再走以前那种‘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老路。村里加快和美乡村建设,修复矿山、美化环境,发展绿色农业。生态环境好了,发展的路子更宽。”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安徽各地加快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描绘徽风皖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版图。
粉墙黛瓦的古民居、古朴雅致的徽派盆景,走进黄山市歙县雄村镇卖花渔村,宛如踏入一幅徽韵山水画卷。
微改造提升、微景区培育、微创意运营……地处皖南的黄山市在乡村建设中强化对徽州文脉的保护传承,让烟雨徽州、田园徽州、村落徽州成为独特的乡村IP。
“村里不打鱼、不卖鱼,家家种树、户户卖花。这漫山遍野的生态美景就是我们的‘绿色存折’!”在村民的谈笑声中,到访游客不由对卖花渔村多了一份亲近。
“我们探索‘产业+庭院+兴旅+强村+富民’的融合发展新业态,推动传统徽州盆景产业做强做优,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2023年村集体收入突破200万元。”卖花渔村驻村第一书记徐玉龙说。
以绿为底,向“新”而生。安徽省因地制宜加快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助力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和美好生活水乳交融。
观光采摘、星光露营、稻田会议室……在地处江淮分水岭的合肥市蜀山区小庙镇小岭南,一条彩色的旅游公路让繁华都市与乡野村庄“无缝对接”。
“小岭南较好地保留了江淮特色民居风貌。公司与村集体合作,对村内的闲置房屋进行盘活利用,发展民宿经济。”合肥蜀山乡村振兴投资有限公司乡投运营管理部部长张洋说,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联农带农,将生态资源变为富民资本,助力乡村振兴。
几年前,村民胡斌返乡创业,在小庙镇创办了胡杨家庭农场,成为一名“新农人”,从最初的10多亩采摘园开始,如今胡杨家庭农场种植规模已有400多亩。
“生态好游客多,水果不愁卖。最好的时候,农场每天有五六万元的收入。我们开发共享菜园、亲子研学等新业态,延伸产业链条,和村民一起共同致富。”胡斌心中充满稳稳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冬雪初霁,八百里巢湖烟波浩渺,位于巢湖之畔的合肥市肥东县长临河镇白马社区山口凌村依山傍水,环境清幽。
“我们将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与流域生态治理相统筹,不断提升村庄生态颜值,激活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探索‘环境治理+和美乡村’新路径。”眼下正是农闲季,白马社区党委书记宣典胜却闲不下来,“环境好了,如何将‘流量’变‘留量’?下一步我们还要壮大乡村特色产业,让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安心就业。”
山川秀美雁归来。安徽把发展“归雁经济”作为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吸引社会资本以村企共建、捐资助建等多种方式投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动城市和乡村“双向奔赴”,融合发展。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在黄山市休宁县溪口镇祖源村,天南海北的游客在徽风皖韵的美丽乡愁中体验岁月静好。
祖源村民宿创始人、上海人庞焕泰以共建者的身份,见证了徽州传统村落的美丽蝶变。他将自己在徽州的乡建项目取名为“梦乡村”,“和美乡村是诗意栖息地,也是梦想起航的地方。”庞焕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