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从中药“浙”历史中探寻产业振兴之路
2023-05-31 来源: 经济参考网

  我国中药产业规模大、底蕴厚,探求当代发展策略,离不开对历史经验的整理和借鉴。在这方面,浙江省进行了探索。其中,2017年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第二期)第二批立项重点课题“浙江中药产业历史和当代发展研究”成果引人瞩目。

  该课题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张光霁、郑红斌担任主要负责人,郑洪、朱德明、包利荣、杜伟锋为主要成员,其研究成果发布在《浙江中药产业历史和当代发展研究》一书(2022年12月,西泠印社出版社)。

  聚焦产业历史与现状 凝聚六大成果

  《浙江中药产业历史和当代发展研究》一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浙江中药产业历史和当代发展启示两个部分。项目负责人张光霁认为,该项目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六大方面:一是整理完成了浙江中药产业的历史背景与依据,即浙江历史人文社会经济和地理环境,以及浙江中药学术发展史;二是梳理完成了浙江中药业产业链的上游即中药资源与种植加工业;三是整理完成了浙江中药业产业链的下游即市场与商贸情况;四是总结归纳了浙江中药业对医药应用与社会文化的影响;五是提出了当前浙江中药产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中药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六是提供了今后浙江中药产业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浙江树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浙江省生态文明研究院首席专家周光迅认为,《浙江中药产业历史和当代发展研究》既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又有很强的现实借鉴价值。

  大历史多学科视野助力研究创新

  “浙江中药产业历史和当代发展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不同主线来进行,着重将中药业作为地方社会经济中一个分支,以大历史、多学科的视野,深入研究浙江中药产业发展的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并提出浙江中药产业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项目组成员通过对浙江中药产业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广泛调研,走访了浙江省多个地区大型的种植基地、制药厂,并多方收集有关浙江中药产业的史料,结合对浙江中医药历史的梳理,首次全面对浙江省中药产业历史进行了系统整理研究。

  为医药健康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该项目的开展以及研究成果的取得,不仅有助于深研浙江地区中药产业的历史与现状,还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助力作用。

  其一,该书研究成果部分充实了浙江经济史中的经典历史产业研究领域的内涵,能为现代浙江中药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其二,该书充实“浙学”内涵,并为传承、振兴与创新浙江传统经典中药产业提供借鉴与启示,对于浙江中药走出省域、面向全国、融入世界也具有良好的社会影响。

  其三,书中针对浙江中药产业发展的诸多建议,如建立中药产业示范基地,传承发展好“浙八味”“胡庆余堂”等浙江省特色中药品牌,建设濒危稀缺野生药材种植养殖基地以及建立浙产特色药材和濒危药材资源保护圃等,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可以为浙江医药健康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朱爱松)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官方平台“一票难求” 加价倒票“大行其道”

官方平台“一票难求” 加价倒票“大行其道”

混乱的购票秩序、远高定价的“黄牛票”,严重困扰观众体验,扰乱市场秩序。

·一片树叶里的高质量发展密码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