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观察
2023-04-07 记者 刘羽佳 吴雨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近期,多家银行陆续披露2022年业绩报告,翻看各家银行的业绩报告不难发现,供应链金融已然成为“高频热词”,更是金融机构发展的重点业务。

  2022年,建设银行累计为5170个核心企业产业链的11.9万户链条客户提供9205.41亿元供应链融资支持;中国光大银行围绕核心企业,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打造普惠生态链130多条;中信银行供应链累计融资7815.87亿元,同比增长44.55%……不少银行在供应链金融方面成绩亮眼。

  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一直是我国金融领域改革发展的着力点。为打通银行和中小微企业间的信息流通渠道,助力企业更高效、精准地获得低成本融资,近年来产业链供应链金融发展日益升温。从原来“紧盯”各行业核心企业,到把目光投向围绕大企业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银行正借助供应链金融,谋求突破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今年1月,山东栖霞市久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从光大银行获得了公司成立以来第一笔银行贷款。而帮助企业拿到这120万元贷款的,正是银行推出的供应链金融产品。

  通过为烟台桃村中心医院核定专项授信产品的方式,光大银行烟台分行定向为医院上游小微客户提供批量化增信支持。仅1月份已为该医院链条下3家企业投放了370万元的融资支持。

  专家介绍,随着银行向供应链上下游拓展服务,核心企业链条上的商业信用、交易信息逐渐成为银行的放款依据,帮助越来越多中小微制造商、供货商、经销商的担保难、审批难等问题得以解决。

  张志坚是知名食品品牌李锦记在广东揭阳的经销商,也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受益者之一。在李锦记与网商银行联合贴息下,他日常通过信用贷款完成支付的采购额,“每1万元贷款利息成本,能撬动10万元的利润增长”。

  资金成本大大降低,无疑也点燃了经销商的进货热情。在今年春节旺季,经销商通过信用贷款完成支付的采购额,占李锦记销售总额的四分之一。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超过1000家品牌接入网商银行“大雁系统”,覆盖20余个行业。与接入品牌有供应链关系的小微企业,申请信用贷款的平均通过率达到80%。

  在业内人士看来,供应链金融通过整合供应链上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可提高服务实体的资金效率,对中小企业融资较为有利。

  “我们做生意的,慢一点的话,单子就打水漂了。所以我们最希望线上就能办理贷款。”在广西经营一家医疗设备公司的彭铮告诉记者,这两年不少银行都推出了针对医疗领域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不但可以通过手机操作,更能针对性地满足这个行业的金融需求。

  “回款周期长、资金周转压力大,一直是困扰医疗领域中小微企业的问题。”新网银行小微金融部负责人杨春告诉记者,为医疗相关企业打造供应链金融产品,要不断适应行业发展需要。新网银行从最开始仅对公开中标项目提供进货垫资,逐步迭代到支持经销商对医院耗材类稳定供货产生的应收账款进行质押融资,同时能够满足企业季节性备货的流动资金需求,对企业的融资支持正变得越来越精准。

  全程线上操作、零人工干预、从申请到放款仅需几分钟……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发展,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不断推进数字化转型,不仅大幅降低了操作成本,还大大提升了客户体验。这背后是银行不断细分场景,充分运用大数据,提升金融科技水平。

  近年来,在金融管理部门引导下,银行业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提高供应链产业链运行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

  记者了解到,光大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股份制银行聚焦汽车、电子、高端制造等产业链纵深较长的实体经济领域,支持产业链重要节点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为供应链上交易主体提供包括结算、融资、跨境支付、现金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转。

  从解决企业贷款“够不够”,到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转,供应链金融在做好实体经济短期纾困的同时,更着力提升长期可持续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近年来,我国供应链金融蓬勃发展,金融服务和产品层出不穷,大大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服务于供应链产业链完整稳定,支持产业链优化升级和国家战略布局。

  多家银行表示,将继续强化产业链供应链融资支持,持续推动线上化、场景化业务开展,快速响应产业链核心及配套企业融资需求,助力企业稳链固链强链。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低价充值套路多 高额优惠暗藏消费陷阱

低价充值套路多 高额优惠暗藏消费陷阱

记者调查发现,因为“低价充值话费”处处挖坑、套路满满,消费者维权更是难上加难。

·一些医美机构有意规避广告监管做大营销

一家濒临绝境的东北老国企何以脱困重生

一家濒临绝境的东北老国企何以脱困重生

从亏损近3亿元到扭亏为盈,被誉为“中国空冷器的摇篮”的老牌国企哈空调近年来走出了一条破茧成蝶的破冰之路。

·央企整合加速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重点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