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西安交大:深化校企合作 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
2023-02-28 作者:寸言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近年来,高等院校逐渐成为城市营商环境中的新兴亮点,更成为“硬核”技术企业考量落地的关键变量。在近日举行的上海市浙江商会赴陕西考察活动中,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与企业家们围绕技术联合攻关、人才联合供给等话题展开座谈。

  聚焦地方发展 高校成营商环境新变量

  此次到陕西考察的上海市浙江商会企业家们都是久经商场的“老手”。一位随团企业家说,“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有硬核的看家本领。一座城市有没有优质技术和人才供给,是我们考量投资落地的重要维度。”

  随着企业竞争从模式创新到技术创新的转变,高校成为一座城市营商环境的关键变量。西安交大西迁60余年来,传承弘扬“听党指挥跟党走”的西迁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为陕西乃至西部地区持续输出科技与人才,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创新发展。

  西安交大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聚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打破大学“围墙”,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融入陕西“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目前已建成29个研究院、8个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和300多个科研平台,共建50余家校企联合研发平台,成为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重要创新引擎。

  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西安交大联合地方政府、龙头企业共建资金池、人才池、专利池,打造开放共享的共性技术研发中心。已与22家科技金融机构开展深入合作,为技术转化提供资金支持,梳理了可转化科技成果1100余项。2020年以来,这些科研成果已在陕西转化为154家初创企业,初轮累计融资超2亿元。

  对于囊中羞涩的初创企业,西安交大不惜将技术成果免费“推”向市场。探索建立了面向中小企业的专利免费“开放许可”制度,挑选出300件专利向陕西省中小企业公开免费许可。截至目前,已经签订许可合同的专利227件,全面助力陕西省中小企业技术升级。

  不止西安,陕西各地也都尝到了甜头。在陕西铜川市,西安交大与铜川市政府共同设立了西安交通大学铜川物联网绿色发展研究院,短短3年,累计产值就超过1.5亿元,成功孵化企业6家。

  推进校企融合 让技术攻关“义利并举”

  在交流中,卢建军表示,“高校研发多是科学导向,而企业研发强调的是经济导向。因此,在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中,企业必须是需求主体、投资主体、管理主体和市场主体,联合高水平大学建立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

  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西安交大在企业合作中,打破了“甲乙双方、一纸合同、一个项目、一笔经费”的传统方式,转而采取高校、企业“双首席”制度,既考虑成本,又务实管用。

  也正是看中了这种模式,不少企业纷纷投来了橄榄枝。截至目前,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华为、海尔等20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与西安交大共建联合创新中心,目前已建成23个“四主体一联合”校企联合研究中心。

  在企业主导创新、高校输送人才模式的引导下,企业和高校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一批有经济效益的科技创新项目也接连落地。

  例如,西安交大-平高研究院就解决了多项电力行业关键技术问题,联合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26kV无氟环保型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实现了我国在输电等级环保型开关产品研发方面的突破,让科研能力在市场上结出了硕果。

  落实校企“双导师” 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

  针对一面是毕业生就业难,另一面是企业招人难的矛盾,卢建军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未来需要的人才是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是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产业、金融等有全面认识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因此,需要在产学研深度融合中培养人才。

  西安交大推进教研一体、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联合攻关,实施“百千万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计划”,建立“科学家+工程师”联合团队,落实校企“双导师”制,在重大科研攻关和有组织的科研管理过程中培养创新人才。2022年,西安交大联合百家行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聘用千名工程科技专家担任导师,组建校企合作“双师型”师资队伍,双方均为主导师,都是学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共同完成研究生的培养。

  除了校企联合培养,在技术迭代加快、学科交叉加深、创新周期缩短的背景下,西安交大更进一步尝试人才的多学科交叉培养,制定鼓励学科交叉进行多学科成果认定的举措,相关科研成果双算,支持教师开展跨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

  培养好人才,更要让人才有用武之地。西安交大创新考核评价机制,聚焦是否解决了企业的问题,是否被政府采纳使用,是否产生了社会效益等考核标准,让科研人员不再安于坐而论道,更乐于起而行之。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新产业新人才齐聚老基地——走近内蒙古包头早春经济一线

新产业新人才齐聚老基地——走近内蒙古包头早春经济一线

2月的内蒙古大地,春雪尚未消融,《经济参考报》记者走进老牌重工业基地——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守好泥沙入黄“闸门”——黄河上游支流祖厉河治理观察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