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第十届(2022)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峰会在津开幕
2023-02-24 记者 汪子旭 来源: 经济参考网

  2月21日,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支持下,由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简称“商业保理专委会”)主办的“第十届(2022)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峰会、第九届于家堡保理论坛暨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发展十周年(2012-2022)系列活动”在天津于家堡洲际酒店会议中心开幕。恰逢商业保理行业试点十周年,本次会议的主题“十载乘风起万里任遨游”。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曹红钢围绕经开区商业保理产业发展情况和下一步创新发展方向做了主题演讲。他表示,自2012年天津滨海新区获批为全国首批商业保理试点以来,经开区多管齐下,试点创新政策、建设基础设施、搭建全国峰会、降低行业税负、构建司法保障、打造保理企业数字化平台标杆企业、构建行业标准,实现了保理产业的聚集发展。2020年,经开区经天津市金融局批准,建设全国唯一的行业创新基地——“天津商业保理创新发展基地”,以此为依托,市金融局连续两年赋予基地二十条行业重大创新政策,针对制约行业发展的痛点完成了多项创新举措。本次峰会,天津商业保理创新发展基地第三批创新试点政策也正式推出,将在支持保理企业服务全产业链、拓宽融资渠道、完善司法环境、打造仲裁机制、推出行业内控指引等方面持续创新,服务基地内企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创新中国智库副主席兼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城市科学发展促进会会长、西安统计研究院名誉院长贺铿以“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和应对策略”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他指出,目前国民经济循环中主要面临生产要素流通不畅问题,金融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配置,形成实体经济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与大企业高负债高杠杆的现象。在供应链管理方面,账款拖欠导致的现金流紧张成为目前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

  商业保理专委会主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信用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韩家平以“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和趋势展望”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他表示,中国商业保理发展具有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科技赋能、制度保障和自律自强的底层逻辑,今后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将迎来新的高速增长期。

  经过十年(2012-2022)的探索和发展,商业保理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成为我国供应链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是商业保理业务量实现了十年百倍增长,为中国保理业务量连续多年在全球保持第一做出突出贡献。2021年,商业保理再上新台阶,业务量达到2.02万亿,服务企业数量达到300万户。

  二是推动保理立法取得重大突破,保理合同成为有名合同写入《民法典》,为行业生存、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行业标准化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目前已推出7项团体标准,标准化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有效促进了保理业务规范化、科学化,提升了保理企业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

  四是保理人才培育硕果累累。保理行业业务水平考试(NFCC)通过人数超过3000人,行业公益讲座参加人数超过十万人次,有效解决了人才短缺问题。一大批高素质人才积极投身商业保理行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五是积极配合监管、诚信合规经营。目前进入监管白名单企业已达440多家,并在不断增加。商业保理企业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不断提高。

  六是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新的业务模式、业务领域,持续提升科技应用水平,赋能实体经济供应链和产业链,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大型企业降两金问题,同时促进了商务信用体系的完善。

  七是行业组织自律作用发挥充分。各行业协会在改善营商环境、补齐发展短板、引导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等方面勇于担当、强化自律、完善服务、为行业代言。

  展望未来十年,作为传统金融行业的重要补充,商业保理行业在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将更好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的重要作用,更好地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广大中小企业。

  天津经开区将始终坚持以产业为本,以金融为源,在“+金融”和“金融+”方向持续发力,做强做大以商业保理为主的特色金融行业,始终以标准引领、政策引领、创新引领、业务引领为导向,将天津经开区打造成为商业保理机构聚集地、模式输出地、创新策源地、发展至高地。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中国科幻如何“热”下去、“走”出去?

中国科幻如何“热”下去、“走”出去?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科幻想要持续“热”下去、“走”出去,需要提升工业化水平、培养创意人才、健全投融资机制等。

·山东泰安:“干部能上能下”见真章出实效

国企全力拼“创新” 激励政策“能给尽给”

国企全力拼“创新” 激励政策“能给尽给”

新的一年,瞄准“打造一批创新型国有企业”的目标,国资委将切实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着力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海南自贸港拉满生产建设“进度条”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