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晚间,中国国航、中国东航、南方航空公布了1月运营情况。数据显示,三大航司在2023年1月的多项指标都实现了“开门红”,当月旅客周转量同比明显上升。
具体来看,中国国航及所属子公司1月合并旅客周转量(按收入客公里计)同比、环比均上升。客运运力投入(按可用座位公里计)同比上升38.4%,环比上升96.1%;旅客周转量同比上升62.2%,环比上升121.6%。
中国东航1月则实现客运运力投入(按可用座公里计)同比上升17.21%。其中国内、国际、地区航线客运运力投入分别同比上升14.13%、152.21%和51.79%;旅客周转量(按客运人公里计)同比上升42.70%。
南方航空运营数据也呈现明显增长。其1月客运运力投入(按可利用座公里计)同比上升25.41%,其中国内、地区、国际分别同比上升22.08%、284.01%、114.26%;旅客周转量(按收入客公里计)同比上升44.62%。
国信证券表示,1月民航客流显著复苏,三大航国内线运投触及2019年同期水平,业务量距离2019年同期降幅显著收窄;国际航线运投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左右,地区线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30%左右。另外,吉祥航空国内线运量相比2019年同期降幅收窄至6.6%,春秋航空国内航线运量相比2019年同期也实现增长。客座率方面,各航司同比大幅回升。其中三大航国内线客座率恢复至70%左右,春秋航空和吉祥航空恢复至80%左右。从更长的周期来看,2020-2022年民航飞机引进速度大幅放缓,2023年考虑到全行业整体或实现盈亏平衡,资产负债表修复仍需时日,飞机引进难以加速,行业理论供给仍将保持低位增长。伴随消费刺激政策等的陆续出台,民航需求稳步复苏是大概率事件,继续看好民航业周期反转的大方向,枢纽机场也将受益于国际线客流显著复苏带来的业绩修复。
国泰君安交运团队表示,航空业是“航空超级周期”长逻辑。需求端方面,中国航空消费渗透仍极低,疫情未改需求长期增长动能与结构。供给端方面,中国航空业的空域时刻瓶颈已在“十二五”凸显,航司盈利中枢上升确定,高景气的持续性将超市场预期。
海通国际也表示,伴随复苏开启,航空周期底部启航,建议关注大周期投资机会。中长期看,民航需求韧性将逐步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