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亿“新市民”群体已成为金融机构服务重点。自银保监会、央行下发《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来,银行、保险、消费金融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跑步入局新市民服务领域,在包括创业就业、住房保障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领域推出具有针对性的创新产品和服务,开辟金融服务“新蓝海”。
潘悦 制图
竞相布局新赛道
在强化新市民金融服务的政策号召下,银行、保险、消费金融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跑步入局新市民服务领域。
交通银行推出《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行动方案》,围绕新市民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相关“金融+非金融”服务需求,出台10项助力新市民的惠民利民举措。邮储银行发布“新市民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提出要为新市民量身打造金融产品和服务。针对新市民群体之一“快递从业人员”的金融服务需求,平安银行特推出“开薪宝”和“平安由你信用卡平安符版综合解决方案”,旨在为新市民提供实惠、多利的优惠权益以及便捷、温馨的金融服务。
针对新市民,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也态度积极。兴业消费金融聚焦“家庭消费贷”“兴才计划”“立业计划”三大产品体系,满足新市民在衣、食、住、行、用方面的金融需求。马上消费在安逸花分期商城上线了“助力新市民 乐享新生活”的主题购物节活动,进行新市民消费品类场景营销,并同步上线了专场直播活动。
此外,保险业也持续创新产品,力求为新市民群体织密兜底“保障网”。中国人寿的部分意外保险产品主要承保从事建筑施工、工程管理和小微服务行业的新市民群体。人保寿险的某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与某网约车龙头企业共同开发“司机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计划”。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三亿左右的新市民,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金融业而言,新市民是金融需求旺盛的重要群体。围绕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金融需求,创新推出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将开辟金融服务“新蓝海”,有助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支持创业就业成重要切口
对新市民来说,更好地在城市扎根,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就业。
出台专项贷款,通过与地方合作优化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简化手续、利率优惠、灵活设置还款期限、减免服务费等方式,加强对新市民创业支持。一系列“真金白银”的帮扶举措减少了新市民创业的资金难题。
例如,邮储银行在“新市民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中提出,将针对进城就业创业的新市民,优先为其申请再就业担保小额贷款;对于符合其他小额贷款准入条件的新市民客户,给予专属的利率优惠;与当地劳动就业等部门合作,为新市民创办的小微企业提供创业担保贷款,积极引入政府担保基金担保或贴息机制,降低新市民融资成本。
中国银行北京分行推出“惠如愿·创担贷”创业担保贷款专属服务方案,面向在北京注册经营、资信良好、有具体经营项目的小型微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创业主体,提供最高300万元、最长2年期限的贷款。
除了必要的信贷支持,保险“保障网”对于创业也不可缺少。
“平安财险将进一步尝试将保险和新市民的工作场景相结合,运用科技手段,实现工作打卡即投保的操作,提升投保的便捷性和准确性。”平安财险北京分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助力“安居”惠民举措加码
既要“乐业”,也要“安居”,对新市民而言,住房需求十分重要。《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到,“优化住房金融服务,满足新市民安居需求”,其中包括助力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提升新市民住房公积金服务水平等。
截至目前,包括安徽合肥、陕西、四川等近20省市出台了相关规划或政策,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部分金融机构也参与其中。据了解,当前已有工行、建行、国开行等多家银行与地方政府及房地产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为其保障房项目建设提供融资支持,共同探索金融支持保障性住房的发展模式、构建住房租赁领域新发展格局,助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的安居梦。
此外,对于新市民的购房需求,银行亦出台具有针对性的贷款产品,降低新市民群体购房成本。例如,齐鲁银行推出“新市民公积金租房贷”,满足新市民安居需求,并对高校毕业生等特定群体进行利率优惠;优化住房按揭贷款信贷政策,满足新市民房贷需求;发挥齐鲁银行作为公积金归集银行的优势,做好公积金存取及贷款服务,保障新市民享受惠民政策。
中原银行推出两种专项住房按揭贷款服务,其中包括郑州新市民住房按揭贷款。工行北京分行则在新市民的住房租赁贷款、首套房按揭贷款方面提升了借款和还款便利度。
业内人士表示,加快发展保障性住房以及住房租赁市场建设,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缓解住房困难,将助力解决大城市住房问题。同时还将有助于我国房地产市场结构调整,推动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