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汽(000951.SZ)4月1日公告,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0.99亿元,同比减少6.40%;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38亿元,同比减少44.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71亿元,同比减少46.42%。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00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3.52亿元,占同期归母净利润的比例为33.96%。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2021年,中国重汽的产量、销量和库存量较上年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2021年,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50%,创2016年以来新低;销售毛利率为7.38%,为公司上市以来新低。
图:中国重汽销售毛利率情况 资料来源:Wind
产销双双下滑 销售毛利率创新低
中国重汽主要从事重型载重汽车、重型专用车底盘、车桥等汽车配件的制造及销售业务。公司是有我国重型汽车工业摇篮之称的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重型车整车生产销售龙头企业。目前拥有“黄河”“豪沃(HOWO)”等品牌及系列车型,是我国卡车行业驱动形式及吨位覆盖较全的重型汽车生产企业,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重型卡车制造基地之一。
2021年上半年,受国六排放升级、治超治限持续推动等政策法规影响,需求不断增长,重卡行业规模达到了约104.5万辆的历史高峰,但也提前释放了部分市场需求;下半年,受上半年的国五车辆提前预挂、油气价格高涨、双限双控政策等因素影响,重卡市场终端需求表现低迷。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资料,全年实现重卡销售约139.5万辆,同比下降13.8%,呈现“前高后低”走势,重卡市场仍保持近年来较高水平。
图:中国重卡市场今年销量及增长率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受行业影响作为行业重卡行业的龙头中国重汽也难免受到冲击。
年报显示,2021年,公司累计生产整车152164辆,同比下降15.52%;销售整车202172辆,同比减少1.91%。实现销售收入560.99亿元,同比下降6.4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0.38亿元,同比下降44.79%。
按季度来看,2021年公司营收亦呈现出“前高后低”的特征,其中,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206.78亿元,第二季度营业收入193.27亿元,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89.32亿元,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71.62亿元。2021年三四季度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44.93%和58.13%。
分产品来看,报告期内,公司整车销售477.6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5.15%,较去年下滑9.03个百分点,整车销售的毛利率为5.94%,比去年同期下滑2.65个百分点;配件销售营业收入为81.9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4.60%,同比增长12.64%,配件销售的毛利率为15.03%,同比下滑0.66个百分点。
Wind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重汽销售毛利率为7.38%,较去年下降2.10个百分点,创下公司上市(1999年)以来的新低。此外,报告期内,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7.50%,也创下2016年以来的新低。
期间费用方面,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与去年几乎基本持平。因较少内退及离职后福利,公司管理费用同比下降59.41%,达到2.87亿元。因公司20201年度为获得更大的国六车市场份额,加大了对过流车型的研发投入。公司期内研发费用为6.02亿元,同比增长29.03%。
建设新能源车基地 加快产品升级
据了解,2020年,中国重汽为进一步提升生产线信息化、柔性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满足公司在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等方面的生产需求,公司在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规划迁建智能网联(新能源)重卡项目。该项目系对现有产能进行的搬迁和优化升级。在现有的行业发展趋势、市场规模以及公司产能利用率的情况下,该项目可提升生产线产品质量保证能力,使公司产品在安全性、经济性和舒适性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且不会对公司当期正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目前该项目涉及的总装线、底盘面漆线、驾驶室焊装线和冲压线等产线已相继进入通线验证阶段并在逐步优化中。
中国重汽在年报中表示,随着各国经济内生性动能的修复,2022年全球经济复苏态势预计将延续,在此背景下,重卡行业仍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经过连续五年的市场高峰之后,国内重卡市场迎来调整期,由治超治限、国三淘汰和环保升级等行业政策带来的大幅增长红利开始衰退。同时,超前的基建投资、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有望拉动工程车重卡市场机遇,国三车辆清零、国四限行和严格的环保治理将带来置换性增量。此外,“3060”双碳政策的发布将使得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标志性、引领性产品。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中欧全面投资协定、RECP等自贸协议将进一步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大宗商品价格处于高位,矿业与基建行业活跃,海外资源型国家或将迎来新阶段,全球市场商用车需求强劲,这也为国内重卡出口带来了机遇。
为此,中国重汽将持续推动技术迭代更新,加快以电驱桥为主要路线的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整车开发,加快新一代智能驾驶、智能网联等技术落地应用,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创造新的增长点。持续优化营销网络,不断提升品牌形象。持续深耕国际市场,推进产品和品牌国际化。具体而言,要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继续加大投入,打造拳头产品、爆款产品、网红产品,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增长潜力的产品转型。全速补齐新能源短板,加快以全系列电驱桥为主要路线的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整车开发及拓展,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推动新一代智能驾驶、智能网联等技术落地应用。
二是进一步细化措施,强化成本费用管控,提升企业盈利能力。通过车型成本对标、新供方引入、份额调整、技术改进等措施,持续开展采购降本工作。通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做好工艺降本的策划和实施。通过全面推行预算管理和归口控制等保障机制,精细费用指标控制。
三是加快优化营销网络,不断提升品牌形象。全面提升网络运营能力,带动区域内网络发展,经销网络总数保持基本稳定,通过淘汰退出和新引进方式实现按比例逐年优化。
四是多措并举推进产品销售,确保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围绕国内重点细分市场做好精准对标、产品规划、资源匹配,确保产品具备绝对竞争优势;抢抓高端冷链绿通、快递快运的市场机遇,加快载货车市场突破。加快出口市场产品转型升级,做好新产品市场导入,推进产品和品牌国际化,为销量增长提供强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