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因辉瑞(Pfizer)新冠口服药概念受资本热捧的雅本化学(300261.SZ),在复牌后遭遇“当头一棒”:2月7日直接“一字跌停”,2月8日再度大跌17.66%,两日跌幅达34.11%。
此前,雅本化学股价在短短14个交易日暴涨270.2%。《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雅本化学此轮暴涨前,既有“神秘投资者”在互动易平台连连“造势”,也有券商研报“点火”。不过,在深交所接二连三关注函的追问下,真相逐步清晰,市场对该股的概念炒作之风也迅速冷却。
一则“巧合”的官宣
2月7日是春节后首个交易日,雅本化学结束停牌核查,结果复牌当天开盘直接大跌19.99%,封死一字跌停。
在停牌前,雅本化学刚经历了股价的“狂欢”。2021年12月20日至2022年1月14日,短短14个交易日内(扣除停牌自查时间),雅本化学狂揽6个20%的涨停,股价区间涨幅高达270.2%。
雅本化学股价暴涨的引子是一种抗病毒药物中间体卡龙酸酐,原为博赛匹韦的初级中间体。
早在2016年,雅本化学花费50万元购买了卡龙酸酐生产专利技术,但由于相关市场萎缩,公司在取得专利后降低研发投入,至2018年后更停止了投入。
2021年,雅本化学方面宣称9月以来由于业内有客户寻找卡龙酸酐供应商,因而斥资639.96万元对原有生产设备改造,生产卡龙酸酐及其衍生产品,并于10月25日实现卡龙酸酐商业化量产。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明面上卡龙酸酐还“平平无奇”,雅本化学的股价也在5元附近盘整。
卡龙酸酐实现商业化量产后,雅本化学并未随即发布消息,而是等到10天后的11月4日,在官方网站上宣称:“研发生产的医药中间体卡龙酸酐商业化量产工作顺利,目前月产规模达到20吨。本公司拥有该产品的生产专利技术。”

雅本化学宣称卡龙酸酐已顺利量产 图片来源:公司官方网站
巧合的是,次日,辉瑞便公布了其备受关注的新冠口服药物的中期临床数据。而根据部分媒体的相关报道,辉瑞公司新冠口服药物原材料可能涉及卡龙酸酐。由此,卡龙酸酐开始被广泛关注。
谁在造势?
雅本化学这一条凑巧的消息一开始并没有掀起太大波澜。2021年11月4日,雅本化学股价仅微涨2.76%,随后6个交易日亦表现平平。
然而,自2021年11月5日起,有投资者突然在雅本化学互动易平台上密集地提出卡龙酸酐、辉瑞等相关问题,甚至有投资者直接提出“卡龙酸酐作为辉瑞抗冠口服药最上游主要或唯一原料药”这一说法。

雅本化学互动易平台上投资者提问 图片来源:互动易平台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初步统计,2021年11月5日至11月14日短短10天内,在雅本化学的互动易平台上,投资者有多达34个提问涉及卡龙酸酐、辉瑞、新冠特效药等,频率约达3.4条/天;而自上市以来至2021年11月4日,投资者在互动易平台上针对雅本化学的提问也仅为875条,提问频率为0.24条/天。
在“神秘投资者”的“殷切”关注下,2021年11月15日,雅本化学终于迎来了年内第一个20%的涨停,股价涨至7.14元/股。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11月30日,雅本化学实控人汪新芽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1900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约为1.97%,减持均价为7.24元/股,累计套现1.38亿元。
时间来到2021年12月,除了“神秘投资者”依然“热衷于”在雅本化学互动易平台上提问外,一份券商研报又为雅本化学股价“添了一把火”。
2021年12月3日,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金公司”)化工团队发布的《关注辉瑞新冠药物中间体-异戊烯醇、菊酸》报告指出,卡龙酸酐及其衍生产品从工艺流程上可用于合成辉瑞公司新冠口服药帕罗维德,建议关注具有卡龙酸酐合成技术的雅本化学。
2021年12月14日,辉瑞公布EPIC-HR(对高危患者的新冠肺炎的蛋白酶抑制进行评估)研究最终分析结果;2021年12月22日,FDA批准辉瑞公司新冠药物紧急使用授权(EUA)。
自此,雅本化学股价开启“一飞冲天”模式。据统计,2021年11月1日至2022年1月28日,其公司股价累计涨幅已约达432.55%,公司股价上涨幅度、动态市盈率水平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在此过程中,由于股价严重异常波动,雅本化学还曾先后于2021年12月29日、2022年1月17日开市起停牌核查。
“从龙虎榜席位来看,国内一些顶级游资席位参与了雅本化学的股价炒作。”2月10日,一位资深市场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投资者需要警惕一些投资机构提前埋伏,而后通过非信披渠道引导、造势、炒作、套利所带来的风险。
深交所三发关注函
然而,这个令雅本化学股价暴涨的卡龙酸酐,其实占公司收入比重并不高。
雅本化学披露的数据显示,2021年度,卡龙酸酐及其衍生产品的销售收入为2700.73万元(不含税),占当年营业总收入的比例约为1%-2%;另外,截至2021年末,卡龙酸酐及其衍生产品在手订单金额合计为6354.08万元(不含税)。
2021年12月22日晚间,由于股价异常波动,雅本化学发布公告称,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未与辉瑞公司直接签署任何合作协议,与其不存在任何直接合作关系,未直接向辉瑞公司供应卡龙酸酐产品。
雅本化学的澄清并未打消市场疑虑,反而留给市场无限想象空间。2021年12月23日,深交所首次向雅本化学下发关注函,要求其说明是否存在间接向辉瑞提供卡龙酸酐产品的情形等问题。2021年12月30日,深交所再次下发关注函,要求公司补充说明卡龙酸酐及其衍生产品与辉瑞新冠口服药产品之间存在的具体关联等问题。
对此,雅本化学两次回复口径基本一致。其表示,公司未与辉瑞公司签署任何合作协议,与其不存在任何合作关系,未向辉瑞公司供应卡龙酸酐及其衍生产品。公司卡龙酸酐及其衍生产品的客户主要为国内客户及印度客户,无法确定公司卡龙酸酐及其衍生产品是否间接供给辉瑞公司。
此外,雅本化学还在第二次回复中披露其拥有的卡龙酸酐及其衍生产品近期产能利用率为70%-80%。尽管产能并未饱和,但公司却地表示,“正在研究筹划卡龙酸酐及其衍生产品的产能扩张事宜,将根据卡龙酸酐及其衍生产品的市场需求、订单情况决定是否扩产。”
2022年1月19日,雅本化学收到第三份关注函。其中,深交所要求雅本化学披露其知悉辉瑞公司新冠口服药物原材料可能涉及卡龙酸酐相关信息的时间。
而雅本化学称是从券商研报中了解到的:公司从中金公司的报告中了解到卡龙酸酐(化合物)从合成工艺上可用于合成辉瑞公司新冠口服药物,“2021年12月初,公司在舆情管理工作时,看到某财经网站股吧内部分投资者提及中金公司发布报告涉及辉瑞公司新冠药物与卡龙酸酐的关系,随后公司通过网页搜索在新浪财经中研究报告板块找到了这篇报告。”
曾因信披违规遭处罚
不过,就在新冠疫情蔓延之初,雅本化学就曾蹭新冠热点,之后遭到监管处罚。
2020年2月3日、2月4日,有投资者在互动易平台上问及雅本化学是否生产用于肺炎疫情相关抗病毒药物的医药中间体,而其回复称,子公司上海朴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朴颐化学”)是抗病毒药物阿扎那韦以及达芦那韦关键中间体的主要供应商。
不仅如此,2020年2月7日,雅本化学在《关于股价异动的公告》中披露,达芦那韦关键中间体手性环氧物全球市场的供应来自中国的三家公司,朴颐化学是其中的三家主要供应商之一,市场份额大约为15%-20%,为多数客户的主要供应商。
彼时,有媒体报道称达芦那韦能有效抑制新冠病毒。受此影响,2020年2月4日至2月10日,雅本化学的股票累计上涨42.32%。其中2月5日至2月10日连续4个交易日涨停。
然而,雅本化学随后披露的销售数据却与公司在互动易平台上传递的信息相距甚远。
2020年2月5日,深交所向雅本化学“火速”下发关注函,随后公司回复称:2017年至2019年,公司手性环氧物销售收入分别为3059.18万元、5296.34万元、3193.76万元,依次占公司营收比重的2.53%、2.93%、1.93%,手性环氧物销售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较小,暂时不会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雅本化学当时披露的手性环氧物销售收入及占比情况 图片来源:公司公告
由于信披违规,2020年3月26日,交易所对雅本化学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对雅本化学董事长兼总经理蔡彤、董事会秘书王卓颖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
不仅如此,雅本化学前述销售数据也存在错误。
2020年9月9日,因公司涉嫌误导性陈述等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对雅本化学予以行政处罚。经查明,2017年至2019年,雅本化学销售或提供达芦那韦医药中间体产品和服务取得的收入金额为245.69万元、483.76万元、506.13万元;而实际上,雅本化学是将下游客户江苏八巨药业有限公司销售的氯醇和BOC环氧物等达卢那韦医药中间体统计成自己的收入。
对此,证监会表示,雅本化学上述信息披露未能客观、准确、完整地反映涉及达芦那韦医药中间体业务的实际情况,夸大了公司该业务的收入、产量、销量和市场地位,具有较大误导性,对公司及相关当事人进行了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