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发挥财政投入引领作用,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撬动金融资本、社会力量参与,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发展”,为资本市场助推乡村振兴指明方向。资本市场凭借融资、配置、风控等功能,能够带动社会资本“下乡”,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持续发挥助推作用,资本市场需要在把握总体要求的基础上,找准功能定位,完善保障机制,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三农”政策服务。
精准把握资本市场助推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
《意见》提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到2025年,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乡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本市场应精准把握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做好阶段衔接,助力产业振兴和生态发展。
以资本为纽带,做好乡村振兴衔接脱贫攻坚。现阶段我国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既要做到“扶上马”保存量,又要做到“送一程”涨增量。一方面,保存量固基础,相关政策应持续向农业农村倾斜,加快推动已脱贫地区企业对接资本市场。企业上市后要反哺乡村地区,吸收农村人口就业,防止返贫现象发生。另一方面,涨增量促发展,在推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的时期,资本市场的任务从扶贫转向促发展。相关企业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改革,满足高质量、高效率、“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发展要求,激发农村经济增长新活力。
以资本为杠杆,撬动社会力量参与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重要发力点。产业振兴发展周期长且涉及资源需求大,仅依靠乡村经营主体难以满足其发展要求。一方面,财政资金要发挥引领作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的投资力度,吸引优质企业投资乡村,引导先进技术和专业人才下乡,形成财政资金适度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稳定发展局面。另一方面,资本市场要发挥撬动作用,加强对乡村产业的融资支持,助力涉农企业规模化发展。农业龙头企业要辐射地方经济,带动农业产业的升级改造,推动农村资源整合。
以资本为约束,规范产业发展同步生态振兴。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要求,资本“下乡”要建立在生态振兴的基础之上,绝不能以牺牲环境的生态债换乡村的发展。首先,政策层面鼓励环境友好型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加快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服务乡村,鼓励乡村依托自然生态资源进行产业融合。其次,制度层面限制污染耗能企业进入乡村,明确生态保护红线,严格乡村产业准入制度。最后,监管层面禁止涉农企业逃避环保责任,强化环境信息披露,同时引导现有环保标准不达标的企业进行转型和升级。资本市场应发挥指向标作用,促进经济与生态共同发展,推动乡村绿色振兴。
聚焦找准资本市场助推乡村振兴的功能定位
助推乡村振兴,资本市场大有可为。资本市场应通过融资、配置和风控功能,找准服务乡村振兴的定位,探索服务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发挥融资功能,增加普惠金融“广度”。首先,优化融资机制,缓解融资难题。在资本市场中符合条件的已脱贫地区企业可以通过上市和并购的方式融资,同时部分企业享受“即报即申,审过即发”的上市绿色通道。沿袭脱贫攻坚的政策做法,融资机制的优化既有利于相关企业直接融资,企业上市后又可以带动就业反哺地方经济。其次,创新融资产品,拓宽融资渠道。乡村振兴票据、经营权资产抵质押等新型融资产品发展迅速,融资产品多点开花,共同惠及“三农”领域。绿色金融服务也不断丰富,乡村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等打通社会资本进入绿色产业的通道。最后,提升融资服务,增强金融便利性。乡村线上普惠的落地实施,在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了普惠金融的覆盖面,体现了普惠金融的应有之义。
发挥配置功能,加快产业建设“速度”。首先,资源配置推动产业融合,在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资本市场将加工业、旅游业等产业纳入乡村发展体系,形成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最大限度发挥乡村资源效用。其次,资源配置加快产业升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逐步完善,农民将土地经营权承包给企业获得收益,企业经营也有利于提升产业收益效率,农民与企业合作构建了从生产加工到销售配送一体化的产业链。最后,资源配置提升产业质量,资本市场的配置功能盘活了乡村潜在资源,依托自然生态资源的绿色观光、康养教育等产业不仅提高了乡村经营主体的收益能力,还推动产业发展与生态衔接,促进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挥风控功能,保持乡村发展“温度”。首先,提高风险意识,改善风险治理环境。金融机构推出涉农保险,保护了农民收益,成为农民看得见的好处,不仅能分散经营风险,还能提高农民的风险经营意识和整体金融素养。其次,创新风控产品,破解风险管理难题。我国探索形成的“保险+期货(权)”模式为乡村发展保“价”护航,该模式利用保险行业承保理赔的作用和期货行业风险规避的功能,创新性地解决了农产品价格波动大的难题。最后,扩大风险补贴,完善风险补偿体系。农村金融税收优惠制度逐步完善,农业贷款担保、财政贴息也发挥风险补偿作用,民间金融机构应与政府的合作,积极构建农村金融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实现多方共赢。
持续完善资本市场助推乡村振兴的保障机制
资本市场助推乡村振兴,离不开有效的保障机制,《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明确地方政府监管和风险处置责任,强化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
加强党建治理,确保资本精准“下乡”。首先,基层党建把方向,基层党组织应把握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明确资本市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利用自身组织优势和资源,引进社会资本,加强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因地制宜对乡村发展进行全面统筹规划。其次,基层党建管大局,基层党组织应把控乡村发展重大事项,抓住重点发展优势,借势资本市场,让乡村产业“走出去”,发挥党组织集体决策功能,为资本市场助推乡村发展谋大局。最后,基层党建促落实,基层党组织应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借鉴各地先进经验,制定乡村经营主体对接资本市场的落实机制和反馈机制,确保资本市场服务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完善创新模式,引导资本主动“下乡”。首先,以政策创新做支撑,良好的政策环境是激活资本动能的前提,政策吸引不能仅依靠税收补贴优惠,政府要创新具体的财政投入方式,发挥财政引领作用,使财政投入取得最佳的政策效果。其次,以组织创新促发展,组织平台是沟通资本市场与乡村振兴的桥梁,一方面,农村生产组织应加快公司化步伐,一些好的组织创新模式比如农户合伙人制度应标准化发展。另一方面,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投融资平台要持续创新,加快推动乡村经营主体对接资本市场。最后,以科技创新谋突破,科技赋能资本“下乡”解决了乡村很多发展难题,乡村发展要融入科技思维,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带动产业发展,运用科技手段优化惠农金融产品供给,打造“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新格局。
健全监管机制,保障资本安全“下乡”。首先,优化顶层设计,监管机构应站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全面评估自身的定位和作用,明确不同类型监管机构的责任,完善多头监管机制,积极构建多层次农村监管服务体系。其次,加强金融监管,资本“下乡”势必会带来金融风险,对于信用风险、创新工具风险等重点风险领域,监管机构应加大防范控制力度,强化功能性监管,增强监管机构发现并化解风险的能力。最后,落实生态监管,资本“下乡”不能破坏乡村生态,企业要坚决落实自身的环保主体责任,监管机构在对企业进行严格监督的同时应引导其转变发展理念,推进企业向节能减排的生产方式转型。
党中央已经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资本市场应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三农”政策,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作者: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王运陈 司马融轩 刘龙珠 谢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