潺潺小溪环绕,荷塘蛙声一片。青石板路尽头,是柳太青的家。眼见一批客人到店,他熟练地抄起锅铲,炒上拿手的农家菜。叮叮当当之声,划破山乡宁静。
曾经上山伐木、石里刨食的他,如今在老家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朱家湾村经营一家农家乐。山还是那座山,只是不见曾经的“疮痍”“斑秃”,但看满目葱茏。
“你们到我家,看美景、品美食,这就叫‘秀色可餐’!”几盘小菜端上桌,柳太青和游客开起玩笑。
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的陕南地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绿色发展,以乡村旅游、美丽经济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仍是靠山吃山,但“吃法”已有了全新内涵。
绿水青山回归富了百姓
在土生土长的朱家湾村党支部书记胡平志的记忆中,眼前的大山曾是村里人无法摆脱的贫穷宿命。
山大沟深,土壤贫瘠。陡峭的山坡都种上了庄稼,可一场山洪就能让庄稼人一年的辛苦付之东流。“村民烧柴,常常来个‘剃头光’,满山都是‘斑秃’。”指着眼前的一片茂密山林,胡平志回忆,二十世纪末,村里有能耐的人都走了。
20多年过去,朱家湾早已换了模样。得益于退耕还林政策,全村森林覆盖率从不到50%提高到如今的86%。
绿水青山回归,朱家湾人也开始转变发展思路。县里出资4000万元打造美丽乡村,村里请来专业设计团队整村规划。曾经偏僻贫穷的小山村,如今已获评文化和旅游部“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诸多荣誉。
漫步在朱家湾,绿水环绕,蝉鸣鸟叫,古朴的民宿鳞次栉比,特色农家乐生意兴隆。全村建起农家乐和高端民宿200余家,600多位村民吃上旅游饭。
2016年,乘着乡村旅游的东风,柳太青回到朱家湾。靠着包扶干部担保的5万元贴息贷款,他改造老屋、置办桌椅,开起农家乐。短短几年间,凭借一手好厨艺,他甩掉了贫困帽,添购了新家具,“烹”出了别样的小康味道。
“没有生态环境的改善,就没有朱家湾的今天。”望着眼前的青山,柳太青感慨万千。
朱家湾村的沧桑巨变,折射出陕南地区发展理念之变。近年来,依托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建设,柞水县以旅游业统筹农村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旅游脱贫富民的新路。2019年,仅有16.5万人的小城柞水接待游客1015万人次,带动3500余户贫困户稳定增收。
特色小镇热引“创客”下乡
又是一个周末,柞水县旅游小镇终南山寨游人如织。一间时尚的酒吧里,23岁的老板王烨热情地招呼客人,手脚麻利调出几杯鸡尾酒。
3年前,在家乡一家酒店打工的重庆姑娘王烨和丈夫到柞水旅游,瞬间爱上了这座山水小城。赶上当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她清空了信用卡,找朋友七拼八凑,在终南山寨租下门面开起这间酒吧。从招牌设计到内景搭建,小两口自己动手,从零开始打拼。
“我是被这里的山清水秀吸引,毫不犹豫就决定开店了。现在想起来,还挺酷的!”如今,王烨的酒吧已是小镇的网红景点,常有游客慕名前来打卡。“我们的卖点就是休闲经济,让城里人从都市喧嚣中暂时解脱出来,小酌一杯,享受一个轻松的午后。”
“小康生活是一点一滴奋斗出来的,就像这杯酒,可能入口有些苦涩,但回味甘甜。”王烨说。
建设美丽乡村,依托绿水青山和民俗文化打造特色旅游小镇,陕南许多地方不仅吸引来八方游客,也吸引了许多“创客”下乡。
在距离柞水县200多公里外的安康市石泉县后柳镇中坝作坊小镇,72户易地搬迁户“变身”72行作坊。竹编店、陶艺馆、榨油坊,一家家特色鲜明的“创客小店”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
在一家工艺品店内,37岁的李宗琴穿着鞋套、手持棕叶,一把漂亮的蒲扇在她双手间渐渐成型。2018年7月,嫁到汉中的她回娘家探亲,看到游人如织,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为此,她专门去云南学习藤编手艺。如今,她每年收入8万多元,生意蒸蒸日上,还把两个孩子接回老家读书。
“城里人来看我们的好山好水、老房老屋,品尝特色庖汤宴,再带一些工艺品回去。一到假期我就忙不过来。”李宗琴说,在大山深处住了几十年,没想到这“看惯了的山水”,竟成了村里人最大的财富。
全域旅游点亮山乡夜生活
夜幕降临,石泉县古香古色的老街里,游人络绎不绝。
踏着青石板路拾级而上,明清时的古建筑雕梁画栋,大红灯笼沿街挂起。茶社、火锅店、摄影工作室、手工艺品店……一家家特色店铺前,三五成群的游客嬉闹留影。
“深山中的小县城,夜晚还这么繁华,真是没想到!”老城根下,几位从河南三门峡市来的游客不住赞叹。身旁,一位送外卖的小哥快步而过。
近年来,秦巴腹地、汉江之滨的石泉,通过打造全域旅游,经营美丽经济,先后建成4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8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用绿水青山吸引着每年600多万游客的到来。
生态观光、民俗休闲、品尝农家饭……丰富的旅游体验让游客流连忘返,宁静的山乡也因此有了夜生活。在石泉老街,已是夜间22:00,正在和面的小吃店主唐祖莲又卖出一袋炕炕馍,小小的店面里麦香四溢。
在这里生活多年,她对夜间的变化最有感触。“过去天一黑就没人了,不像现在,早晚都有游客。要到夜里12点,人群才渐渐散去。”
在石泉县饶峰镇胜利村,“望山人家”民宿迎来一批晚归的游客。71岁的老板杨承家扎进厨房,系上围裙,开始准备夜宵。“城里人就喜欢山里的土味,粉条炒腊肉、土鸡炖蘑菇,都是我的拿手菜。”自从去年6月开起这家民宿,老人每天睡得晚了,虽然忙碌,但心情却格外喜悦。
“小康的味道是啥?就在农家饭里,香喷喷、火辣辣的!”说话间,他向炒瓢里扔下几颗火红的辣椒。
屋内,欢声笑语。屋外,月色朦胧,几枝紫荆花开得正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