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大大小小石板铺砌的街道,通过东寨门进村,夏日时节,来英谈古寨游览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漫步古寨,石城墙、石城门、箭楼等历史建筑随处可见,保存完好的古宅均带有鲜明的明清古建筑风格。
位于太行深处的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路罗镇英谈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景观村落、中国传统村落和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是华北地区保存完好的古村落,依山就势,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典型的古太行建筑风格,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石头城堡建筑群,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图为已有600多年历史的邢台市英谈古寨 (资料照片)
保护放首位 古村落保护开发与发展旅游有机结合
对于这个历史悠久古村落的开发,英谈村也曾走过弯路,拆除石头房子建起水泥砖房、清除路面上的石板铺成水泥路、私搭乱建屡见不鲜。近年来,英谈村转变思路,将古村落保护放到首位,挖掘其文化内核,将古村落保护开发与发展旅游有机结合起来。
据介绍,在进行保护开发过程中,英谈村始终坚持不大拆大建、不破坏原始风貌的原则。对保护区内建筑采用文物古迹的保护方式,加固建筑结构,使用传统材料和传统工艺修复重点部位,保持历史风貌和传统特色。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历史建筑维修,屋顶、外墙、门窗按原有形制恢复,历史街巷环境整治,保持居民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保留原街巷尺度,对不协调建筑进行整治和拆除。对古寨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人文资源进行了前期基础性挖掘整理,复古还原,恢复历史空间形态。逐步完善基础设施,相继实施厕所改造、污水管网改造、河道景观靓化、农村道路整修、停车场扩建等一系列工程。
英谈村党支部书记路志勇介绍,翻修房子、厕所改造都按照老工艺进行,村外新建房屋外墙都与古村风貌保持一致,村内河道修缮用石材,村里街道也用石板重新铺砌。
“游客到村里来旅游就是奔着老石头房子来的,吃饭、住宿首选老房屋,水泥砖建起的房屋反而没有这样的价值。”村民路玉明介绍,在对自家房屋用老工艺翻修后,他开办起农家乐,一次可以接待50人吃饭、20人住宿。一些到村里拍电影、电视剧的剧组都纷纷入住他家。
路志勇说,全村人人都是保护员,时刻注意保护这个珍贵的古村落。71岁的村民路召洋,对这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石寨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扇门窗、每一面墙壁,他都熟识于心,发现谁在墙体上刻画、谁要拆下一块石头,他都坚决制止。
经过几年的保护与开发,这座传统古村落实现“华丽转身”。别有韵味的古寨风光吸引着各地的游客参观游览,山村百姓通过开办农家乐、林果种植、手工编织、销售特色商品吃上了“旅游饭”。2015年英谈村被住建部和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示范村”。
立足京津冀 打造面向全国的古村落旅游品牌
记者深入采访获悉,英谈古村落只是邢台市众多古村落中的一个典型。邢台市拥有3500年的建城史,素有“邢国故地、襄国故都”之誉。众多的古村落历经时代风雨的洗涤,承载着千年的传统文化、积淀着淳厚的人文情怀,如熠熠明珠般点缀在邢襄大地上。
邢台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宣传促销科科长吴宗霄介绍,邢台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古村落资源丰富多样,其中比较突出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有25个,国家级中国传统村落有40个。古村落、古民居主要分布在西部太行山区和山前丘陵区域,周边环境较好,有多种类型突出的自然生态资源。
据业内人士介绍,传统意义的古村落一般指民国以前形成,能较完整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民俗风情,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村落。因此古村落在文化旅游产业上具有很强的开发利用价值,是难得的文化旅游资源。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向往农村生活,体验大自然的美好,体验古村落淳朴的民俗民风,体验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内涵,古村落旅游日渐成为人们的旅游选项。对此,邢台市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古村落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优化古村落地区旅游环境,构建古村落旅游产品体系,推动古村落旅游整体有序发展。
为适应古村落旅游发展新形势,邢台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完成了《邢台市古村落旅游专题规划》。规划以全面保护、原真维护、适度改造、区别发展为原则,充分挖掘古村落传统文化资源及其所依托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贯穿“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核心、以综合效益为目标”的总体思路,引入“古村落旅游+”的概念,提出“分批分级、逐步完善”的发展模式,打造立足京津冀、面向全国的古村落旅游品牌。
经过近几年的保护开发,一批类似英谈村的古寨村落重回大众视野,一些历经时光淘洗遗留下来的古树老屋、老井古庙、古桥古碑、寨楼牌坊等遗迹也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信都区的英谈村、小戈廖村、崔路村、桃树坪村、茶旧沟村、鱼林沟村,沙河市的王硇村、樊下曹村,临城县的驾游村、西竖村,内丘县的黄岔村、神头村等都已成为开发较为成熟的古村落。”吴宗霄说,这些古村落类型多样,开发有序,推进全面,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玩,旅游人数连年上升,旅游收入持续增加,古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