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2020年上半年已成为“过去时”,下半年进入“进行时”。上半年,闵行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如何?下半年又将会有什么新举动?
7月15日,闵行区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扩大)召开。记者获悉,上半年我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但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前提下,全力抓好“六稳”“六保”工作,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经济发展危中见机、复苏向好。
综合研判下半年形势,要充分估计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疫情走势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外部环境正发生百年未有之变局。同时,又要看到我国经济总体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闵行经济基础稳、综合实力强、营商环境好、创新活力足、战略机遇多的发展优势没有改变。
下半年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保持定力、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把稳增长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聚精会神抓经济、用心尽力促发展,用转型发展的确定性有效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数读闵行“半年报”
完成区级财政收入155亿元,同比下降12.9%。6月单月同比增长3.5%,回升态势明显
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380亿元,可比下降3.7%,较一季度17.1%的降幅明显收窄
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9亿元,同比下降15%,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1.6个百分点
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20亿元,同比增长13%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万元,同比增长3.7%左右
新增就业岗位1.86万个
上半年“成绩单”
疫情形势平稳可控
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第一时间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联防联控指挥部,全区上下同舟共济、携手抗疫、共克时艰。全区792家规上工业企业、44家跨国地区总部、30家重点外贸企业、38个商业综合体、170家专精特新企业全部复工,生产生活秩序基本恢复,我区复工复产复市工作获得国务院督察组充分肯定。全力支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财政扶持24.9亿元,减免租金2.8亿元,协调解决融资贷款100余亿元。
临港浦江园、漕河泾科技绿洲、紫竹高新区的税收分别增长60.2%、19.9%和17.9%。完成亿元楼17幢,楼宇单位面积税收产出同比增长29%。新增区级重大招商项目163个,计划总投资额990亿元,紫光集团、信达生物、中创为等31个项目落地,威迈斯研发中心、交通银行数据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技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领先增长,税收同比增长4.5%和9.6%。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家、内资企业总部24家。
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
深化闵行主城中部、南部单元规划编制,形成莘庄城市副中心规划方案、虹桥城市副中心前湾地区城市设计国际方案中期成果。累计完成584台中小燃油燃气锅炉提标改造,推进209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5.7%。闵行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年度测评在24个直辖市提名城区中排名第一。持续推进智慧公安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110总量、报警类总量分别下降19%和26.2%。轨交15号线全线轨道贯通,昆阳路越江主桥合拢。5条畅通路开工,1条区区通道路竣工。新增优化公交线路5条、停车泊位7462个。
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帮扶345人成功创业、346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帮扶各类救助保障对象10627人,新增养老床位999张,完成17.7万平方米老旧住房改造,惠及1953户家庭。加快新开办中小幼学校和普惠性托育点建设。制定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代化建设2个实施方案。推进6个社区文化中心、2个市民健身中心等公共文体设施项目建设。基本完成同心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启动民主村第三批示范村创建。累计完成61个村美丽乡村建设。分类推进56个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深化“放管服”改革
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方案3.0版。做深“一网通办”,174个涉企审批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一次不跑,53个事项完成电子证照归集,电子证照调用总量6.58万项次。试点探索“无人干预自动办理”,全区综合窗口占比提高至69%。在市场监管、文化市场、安全生产等领域探索实施轻微免罚,形成包容审慎的执法监管制度。在全市率先推出区域环评政策。
下半年“任务书”
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抓好常态化防控的根本遵循,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持续紧盯“入城口、落脚点、流动中、就业岗、学校门、监测哨”等关键点,精细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升级改造7家发热门诊,新建改建20家哨点诊室。做好国内外疫情高风险地区来闵人员健康管理,压实社区、宾馆、单位等防控责任,落实隔离、检测、健康观察等措施。
加快达闼科技、鲸鱼机器人等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云南白药、信达生物等项目落地。出台文创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14个重点项目加快落地。加快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二期建设,做优展示交易功能。推进吴泾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收尾。加快重大产业项目建设,顺丰智慧物流科技产业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均胜研发中心等项目竣工投产,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00亿元。出台外资外贸相关政策,支持30家重点外贸企业拓展海外业务。
加快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核心区建设
发布大零号湾建设方案。华谊大正智慧天地一期投入使用,争取佳通、宏润科创中心项目开工。推进南部科创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统筹行政、人才、金融等服务功能入驻。依托上海国际技术交易中心,推动30项国际先进技术对接闵行。与临港集团、力合科创集团合作共建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和基地。加快交大科技园、华师大科技园落地,华理工科技园梅陇基地一期、航天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中心吸引项目入驻。
着力优化城区功能品质
确保昆阳路越江和轨交15号线竣工通车,加快机场联络线、沪苏湖铁路、银都路越江和浦业路等工程建设,轨交13号线西延伸和漕宝路快速化等工程开工建设。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100个垃圾分类精品小区和100个垃圾分类示范单位。紧盯偷盗、黄赌、一般诈骗等警情和案件,提高案件结案率。累计打造200个“红色物业”示范社区,社区创建达标率80%以上。
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完成中小燃油燃气锅炉提标改造和42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全面淘汰国一及以下老旧非道路移动机械。加速推进续建460条段河道整治,基本完成31条段水系沟通、10公里河道轮疏和30万平方米水生态修复。推进科创公园、许浦公园、古美公园和85公顷各类绿地建设。全年建成25座口袋公园、30公里环社区绿道、14条绿化特色道路。
打造具有闵行特色的美丽乡村
继续推进第一、二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和“绿色田园”示范基地建设,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重点培育一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完成民主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50%任务。加快56个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探索难点村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可行性。落实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拓展任务,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
优先稳就业保民生
加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退役军人等人群就业帮扶,加大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力度。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资源与养老机构全面对接,在6个街镇试点建设区级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全年新增租赁住房16250套、代理经租房源10125套。14个老街片区消除安全隐患及“拎马桶”现象,老旧工房成套化改造全面启动。
开办12所中小幼学校,新增5家普惠性托育点,扩大“互联网+托育”服务范围。持续做好长护险和大数据病组分值付费试点,推进医保基金专项治理。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内5家医院基本建成。全年开工建设体育设施3万平方米。举办闵行旅游节、浦江戏曲节等系列活动,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完成13项“一件事”线上线下一体化办理,试点25项事项无人干预自动办理。为区内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性担保贷款2.2亿元。形成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行动方案,各区管企业按“一企一方案”推进改革。推动解决一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重点培育5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