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经济向好趋势未变 疫情结束后应推进结构性改革 _ 经济参考网 _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官方网站

首页 >> 正文

专家:经济向好趋势未变 疫情结束后应推进结构性改革
2020-02-18 作者: 博智 来源: 经济参考报

  2月15日,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博智宏观论坛线上专题研讨会通过网络平台召开,专家们围绕“疫情对经济影响的判断、短期对策和中长期改革”展开讨论。专家表示,中国经济潜力大,韧性强,具有较好的快速修复能力,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企稳和转型升级的趋势。建议疫情结束后,应将政策重点转移到深化结构性改革上来。

  刘世锦:疫情结束后应深化结构性改革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表示,当前的关键是要控制疫情时间长度,应争取二月底基本控制住疫情。疫情结束后,应该转危为机,将政策重点转移到深化结构性改革上来。

  刘世锦说,为了抗击疫情,各级政府都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减压纾困。这对稳定人心、稳定预期是完全必要的,但应防止借机过量放水。控制住疫情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措施应主要限定在“精准救助型”范围,宏观经济政策总体上应保持连续性、稳定性,保持应有的战略定力。

  刘世锦建议,疫情过后应推出一些大力度的有利于振奋精神、释放增长潜能的改革举措。包括促进城乡之间人员、土地、资金等要素双向流动,重点推动城乡接合部的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既要让农民进城,也要允许城里人下乡,加快大都市圈基础设施网络和小城镇建设;加快放开放宽石油天然气、电力、铁路、通信、金融等的基础产业领域的市场准入,在打破行政性垄断、促进竞争上,有一些标志性的大动作;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领域加大对外对内开放的力度;在创新走在前列、科教资源丰厚的若干城市,像当年办经济特区一样,创办高水平大学教育和研发特区,形成一批有活力、创新力的新型大学教育和研发机构。对外开放也可谋划一些更有前瞻性和想象力的重大举措,比如把自贸区开放与国内改革相结合,对内对外改革开放的一些重大举措,可在自贸区率先主动试行。这样一些改革开放举措所激发的增长潜能,比简单的刺激政策带动的需求要大得多,也更加持久有效,不仅可以补上疫情引起的需求缺口,更可为长期增长提供动能。

  刘世锦称,在抗击疫情期间,各地纷纷出台了一些救助小微企业的政策,如税费减免、五险一金免交或少交等,在协调完善的基础上,可以考虑转化为长期性政策。此外,在疫情期间,倒逼出一些新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是商业模式,如在线娱乐、在线教育、在线科研、在线审批、在线开会,疫情后可鼓励常态化,进而催生一批新生行业和业务的发展。

  尚鸣:疫情不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政策研究室主任尚鸣表示,中国经济虽然短期受到疫情影响,从长期看,中国经济潜力大,韧性强,具有较好的快速修复能力,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企稳和转型升级的趋势,不改长期向好趋势,也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第一,国企基本复工,为稳定经济形成有效支撑。截至2月12日,全国各地国企大面积复工复产,其中涉及民生保障的各地国企在春节假日期间也保持了良好运转。北京市国资委系统各单位均实现复工复产,43家市管企业集团总部已全面复工;二级及重要子企业1089户,复工复产比例99.7%。上海市国资委有序落实国有企业复产复工,市国资系统监管企业本市地域内正式职工复工约70万人,复工率约80%。96家中央企业所属2万余户主要生产型子企业(不包括商贸、金融、地产等类别的企业,建筑施工企业按建设项目单独统计)复工率达到81.6%。科技领域一批重点项目、多个工程陆续复工复产,西安新一代支线客机新舟700的总装生产春节后全面复工,国家电投446个项目正陆续复产复工,核电、重型燃机两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正稳步推进。

  第二,资本加速进入新产业,新的增长动能正在形成。一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测算,2019 年1-11月高技术制造业(主要包括电子、通信、计算机、医药、航空航天、仪器仪表等行业)投资增速高达14.8%,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整体制造业投资的比例大概在16%-18%左右,贡献率在 60%-80%左右,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能力显著增强。二是科技投入持续增加,2018年,我国研发投入达1.97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全球排名第二。三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空间大。工信部正式发放 5G商用牌照,预测运营商5G主体投资(主要包括规划期 与建设期的相关资本开支)规模将达1.23万亿元,5G规模商用将带动互联网巨头积极参与建设进程,驱动传统产业变革,智能制造、智慧出行将加速发展。

  第三,潜在增长率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城镇化、东北振兴、西部投资都还有一定空间,疫情结束后,这些因素都会对2020年经济增长形成一定支撑。一是市场广阔,需求空间很大。我国有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数以亿计并日益扩大,农村贫困人口逐年减少,城镇常住人口每年增加上千万,人均耐用消费品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的潜力巨大。二是中国的工业化还远没有完成。国际上衡量工业化程度主要经济指标有四项:人均生产总值、工业化率、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城市化率。从这四点来看,中国有三项远远不够。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三是深度城市化发展空间还很大。2019年底按照城镇人口计算我国的城镇化率只有60%,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一定距离,这个距离就是我们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四是公共服务设施、卫生基础设施还有巨大改善投资空间。我国公共产品供给不足、质量不高、不公平的状况还比较突出。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企业“疫”中谋变 新商业模式站上风口

企业“疫”中谋变 新商业模式站上风口

疫情虽让各行各业备感压力,但也随之催生新经济、新业态和新模式。“宅经济”同样焕发生机,线上教育、远程办公和社群营销迎来行业新风口。

·“云端经济”彰显中国“韧性”

地方国企复工复产全力攻坚

地方国企复工复产全力攻坚

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各地国资国企根据各自具体情况,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江西国企为抗疫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