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 正文

关注人居环境健康,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020-02-04 作者: 张晓彤 来源: 经济参考网

  新年伊始,影响全国的传染病疫情,让城市的健康性、安全性在“非典”之后再一次成为中国百姓关注的绝对焦点。尤其是庚子鼠年春节到来之际,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影响快速扩散、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进入全球紧急事件(PHEIC),各种媒体上对于城市、住区、住宅、办公建筑防控病毒传染的宣传、报道、讨论甚至是争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激烈。

  相较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公众关注的迅速聚焦,国际社会和行业研究机构对于人居环境健康性的关注则是一贯持续的。1993年,世界银行(WB)发表题为“投资于健康”的第16次世界发展报告,强调了健康对于城市发展的极端重要作用。在2000-2015年期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大力强调由公共卫生促进城市发展,其设立的8个千年发展目标中就有3个明确提到了健康问题。在千年发展目标的落实过程中,全球人口健康工作取得重大成就,特别是城市中弱势群体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普遍且明显的改善。

“健康人居”的概念及居住影响要素

 

  随着2015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启动,一个更加全面的议程获得通过。虽然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分别只有1项具体涉及健康和人居问题,即目标3“确保所有年龄段的人的健康生活和促进福祉”和目标11“建设包容、抵御风险、可持续的城乡与住区”,但这两个目标被认为是贯穿各领域的核心,直接包含在169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48项具体目标中,是各城市建设管理者所关注的焦点。

  以由国务院批复的6个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例,深圳、太原、桂林、郴州、承德、临沧分别在各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对标SDGs的工作任务和考核指标,其中SDG3(健康)和SDG11(人居),同SDG6(水)、SDG8(就业)、SDG9(产业)出现的频次最高,是最受地方政府关注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对标SDGs的频度

 

  (图示中的数字表示该项目标在6个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可持续发展规划考核指标中出现的频度,其中郴州、承德、临沧三市为规划原文对标;深圳、太原、桂林三市为笔者根据规划原文进行的对标)

   “人”是全社会可持续发展事业的核心,只有创造一个健康、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才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根本。2016年10月,来自全球、国家和地方政府、社会团体、商界和学术界的3.5万名代表齐聚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参加第三次联合国住房和可持续城市发展会议(人居三),并最终通过了新的城市议程,确定了未来20年可持续城市化的优先事项。其中,“健康”是未来城市、住区、住宅发展的核心要务之一。

健康人居的指标确认

  从城市角度来看,目前世界人口的54%生活在城市地区,预计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飙升至66%,城市人居环境将是地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现实情况是,在全球范围内,可以确保居民健康的城市服务供给远远小于实际需求: 92%的人生活在低于空气质量标准要求的城市中,每年估计有300万人因此过早死亡;城市居民越来越倾向于采用不健康的饮食消费方式,超出人体承受能力的“食谱”正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管理不善的废物和污废滞水增加了人们接触有害要素的风险,为携带传染疾病的各类宿主提供了滋生的场所等等。

健康人居的分级标准

 

  虽然有相当多的证据表明,紧凑但有韧性的城市设计、积极的交通疏导、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正常就业机会的增加都会对城市人居环境健康有积极影响。但在新城市议程草案文本的早期讨论文件中,各国对于健康人居的关注点仍难言乐观。新的城市议程虽然授权将健康考虑纳入城市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但缺乏实现这一目标所需的机制和干预措施的细节。因此,如果没有协调一致的证据生成、监督、宣传和卫生界参与地方政府的讨论和决策,新城市议程中的卫生优先事项就无法实现。

健康人居的影响因素

 

  在住区和住宅尺度,实施居住环境致病源头治理和健康风险预防,就需要建立居住环境健康性能关键指标体系、设计建造运营策略和评价标准,引导社会各界从保障居住者可持续健康效益的角度,系统、定量的评价和协调影响居住健康性能的环境因素,将由政府、设计师和开发商主导的住区建设转化为以居住者健康痛点或体验为主导的全过程健康维护与促进策略,鼓励人们开发或选择健康居住产品。鼓励社会各界通过对住区和住宅环境的建设前评估、建设中跟踪、建设后认证和持续健康促进,让由于居住环境健康风险因素引起的健康损害降到最低。

健康人居的行动框架

  中国在享受着城镇化带来的经济增长红利同时,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由于局部人口密度激增、短时大范围人口迁徙等因素导致的人居环境问题。增强城市和住区规划的包容性和抵御风险能力,建设具有韧性的公共服务保障基础设施体系,加大健康住宅监测、评估、管理的技术研发投入,出台与国际接轨健康风险监测、评估与应急标准,加强城市管理部门对于紧急情况下社会治理问题应对的能力建设,都是我国城市需要面对关键问题。

  作为全球城镇化进程中的最主要力量之一,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对于提升人居环境健康性的探索和努力是对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的重大贡献。对于人居环境健康保障的投入绝对不是城市的负担,而是一个城市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和深刻内涵。仍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例,6个城市都将人居环境的健康性作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连接纽带,致力于通过健康人居环境的打造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坚定的基础。如深圳市要求“把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着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大优质健康服务供给、发展健康产业,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市民健康”、临沧市要求“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加快发展健康休闲产业,努力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增长极”等等。

  我们期盼着疫情尽快得到控制,也期待着未来市建设的管理者可以在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新城市议程框架引领下,积极主动地辨识自身发展的瓶颈问题、寻找人居环境健康影响隐患、制定并落实系统解决方案,使中国的城市能够真正走上一条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本文部分资料引自:

“Healthy Housing” to Support Action Planning Workshop in Pilot Healthy Cities(CHN/10/EHH/005686), WHO

Project of sustainable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Unido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及信息系统研发”

科技部改革发展专项“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创新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

(本文作者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晓彤)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草原水塔”蓄水力下降 四成以上湖泊消失

“草原水塔”蓄水力下降 四成以上湖泊消失

记者在这里调研采访发现,由于气候干旱、水源补给短缺等原因,浑善达克沙地近年来蓄水力下降,四大水系水量大幅减少,一些河流断流,40%以上的湖泊干涸。

·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呈现十大新趋势

彩电大王“裂变”生长记

彩电大王“裂变”生长记

在陈方春看来,长虹几十年坚持提高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从来不放弃主业和核心优势,战略布局准确和充分市场化改革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山东国企改革:定下“倒计时”按下“快进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