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影易拍卖有限公司将于12月17日在北京举办首场拍卖。今年恰逢摄影术发明180年, 影易拍卖将首拍聚焦于影像艺术品。
据悉,此次“首拍”将推出拍品365件,涵盖了摄影收藏的三大类别:原版老照片,纪实性影像艺术品和当代影像艺术品中的几十个摄影收藏脉络,其中不乏罕见珍贵的中国历史的原版原作。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让摄影在中国成为了科技与文明的象征,加之照相器材的小型化和拍摄过程的简约化,还有摄影媒介的多样性,让社会菁英中出现了将摄影作为艺术诉求的摄影人,他们结社成立了中国第一批摄影社团,其中的佼佼者则成长为中国最早的摄影艺术家,如本季拍卖中出现的刘半农、陈万里、郎静山等。另外,此次秋拍还出现有一批十分罕见珍贵的艺术家的摄影原作,如张大千、刘海粟、胡伯翔等。
与晚清留存的商业性的出版发行的原版照片有着本质的不同,留存的民国艺术摄影原版原作,多为参加影展或文人之间交往而个性订制,无论是制作的版数还是留存的数量,都极为稀少,是收藏市场中最为稀有珍贵的藏品。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秋拍出现的“原版照片”,多出自中国摄影收藏指标性艺术家之手,如阿芳(华芳照相馆)、同兴照相馆、雅真照相馆、公泰照相馆、罗西耶、托马斯·查尔德、威廉·桑德斯、山本赞七郎、詹姆斯·利卡尔顿、约翰·詹布鲁恩、青木文教、怀特兄弟、岛琦役治、唐纳德·曼尼、汉茨•冯•佩克哈默、阿东照相馆、赫达·莫理逊等。这批19世纪的原版照片,为中国的影像史、摄影史、视觉艺术史、传播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拓展出新的研究空间。
“古董手工摄影艺术品”是近年出现于国内摄影收藏市场的新品种。在数字化影像已成为主流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中国摄影家开始利用传统的古董手工摄影艺术创作。这个发展趋势创作的不少作品,就是中国摄影艺术史上第一批采用了某种特定技法作为视觉语言的作品,补白着中国影像艺术的科技史。此次首拍推出的“古董手工摄影艺术品”专题,其中包括了十多种技术技法创作的作品,如达盖尔银版、安布罗湿版、多种蓝晒印相工艺、盐纸印相工艺、蛋白印相工艺、铁银印相工艺、铂金、宣纸铂钯、三色碳素、碳素、明胶蚀刻、银盐泛银、溴化银油墨、重铬酸盐树胶等。
此外,在晚清的原版照片板块中,有CDV名片照、立体照片、橱窗照等多种多样的摄影作品形态,它们揭示了摄影的技术技法、呈现方式、承载介质和传播媒介对摄影作品展示的演变历程。在纪实性影像艺术品板块中,我国摄影人独创的将黑白照片制作成彩色照片的“新华染印法”的领袖肖像,也是稀有珍贵的摄影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