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促进创新发展
2019-09-04 作者: 李河新 李静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要高效有力地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必须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用科学的创新理论引领伟大的创新事业,用系统的创新方法支撑宏伟的创新工程。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国的重大战略安排,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是中华民族的整体理性自觉。这些都决定了中国创新实践的范围之广、深度之极、影响之大将是前所未有的。

  党的创新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在分析总结人类创新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对客观世界发展规律认识的丰富、深化和发展。

  高效有力地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步伐,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核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跨越的重要关口。而要高效有力地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必须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用科学的创新理论引领伟大的创新事业,用系统的创新方法支撑宏伟的创新工程。

  创新发展需要创新理论指导和创新方法支撑

  虽然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面临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占优的巨大压力,但发达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却并没有一套科学系统的创新理论与方法体系。发达国家长期稳定、持续、巨量的创新投入以及所取得的大部分前卫性成果,稀释和掩盖了他们在缺乏创新理论指导下沿用传统的试错法所造成的效能低下、资源浪费以及创新失败所引致的惨痛损失。

  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事物系统规模日趋巨大、功能日趋多元、要素日趋众多、关系日趋复杂、环境日趋多变的超大复杂系统,发达国家的创新活动出现了创新效能越来越低、周期越来越长、成本越来越大、不确定性越来越高的态势。中国的创新发展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而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开展起来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国的重大战略安排,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是中华民族的整体理性自觉。这些都决定了中国创新实践的范围之广、深度之极、影响之大将是前所未有的。

  伟大的创新实践呼唤科学的创新理论,广泛的创新工程期盼系统的创新方法。虽然当代中国的创新活动风起云涌、创新工程遍布神州大地,但如何通过研究和总结创新活动规律并形成一套系统化、科学化的创新理论和方法体系却是一道世界性难题。今天,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经过多年艰辛努力和探索,终于初步建立了一套科学系统的创新理论与方法体系。这套创新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将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创新发展实践中发挥强大的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撑作用。这套理论与方法体系也必将成为中国人民为21世纪的人类发展贡献出的重大智慧。

  党的创新理论丰富深化了对世界发展规律的认识

  党的创新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在分析总结人类创新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对客观世界发展规律认识的丰富、深化和发展。

  第一,党的创新理论深刻揭示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发展途径,丰富了人们对客观事物发展基本规律的认识,也深刻揭示了创新的本质和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为,发展就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而新事物是指遵循和顺应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代表和反映事物发展总目标的事物。按照马克思主义联系观的基本认识,我们从事物与人的联系中,揭示出事物功能性的基本属性(功能性即事物能满足人的需要的属性);从事物与自然界的联系中,揭示出事物物理性的基本属性(物理性即事物由自然要素和人类知识构成的属性);从事物与社会的联系中,揭示出事物有害性的基本属性(有害性即事物对社会有有害作用的属性)。党的创新理论指出,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事物的功能性趋向于无穷大、而事物的物理性与有害性趋向于无穷小;事物发展总目标是事物的功能性比事物的物理性和有害性之和趋向于无穷大;事物发展的基本途径是:矛盾化、理想化、协调化、动态化、曲线化、分合化、微型化与自动化。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党的创新理论概括出创新的本质就是事物基本属性的持续优化,即功能性越来越大,物理性越来越小,有害性越来越少。由此阐明了创新的理论概念(或动态概念),即创新就是运用科技和管理的手段促使事物基本属性的持续优化。

  第二,事物的基本属性是非常抽象的。党的创新理论根据创新实践的需要,将事物的基本属性做进一步分解和具体化,得出了一张事物普通属性图。这张图中既包括了事物的正向属性,也包括了负向属性。根据创新的理论概念和本质,立足事物的普通属性,即可得出创新的实践概念(或称工程概念、静态概念),即创新是事物普通属性的正向调整,也即正向的属性越来越大(高)、负向的属性越来越小(低)。事物普通属性的提出,发展丰富了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质与量概念的认识,使人们对具体事物的认识有了相对统一且完整的标准和规范,提高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

  第三,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性质和阶段性特征,党的创新理论阐明了创新的基本形式和基本阶段。该理论认为,和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一样,创新也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改良式创新,一种是突破式创新。前者是指在不改变事物原有的工作原理和系统平台的基础上,通过原有要素数量的增减、位置的变动、结构的调整实现事物功能增加、物理性和有害性降低的创新,而后者是指采取完全不同的工作原理替代原有的工作原理,建立全新的系统平台替代原有的工作平台,这种创新实现了事物功能增加、物理性和有害性减少的目的。习惯上,人们把这种创新称为颠覆性创新。该理论还根据创新在不同阶段的目的和特点划分为创意阶段和工程阶段,前一阶段是指根据功能需要提出创新路径,对所提路径分析评估的唯一标准是合理性,而不考虑该路径在当下时段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工程阶段是指根据路径方案寻求实现该路径的可行性和手段的保障性。如果不对创新的阶段做严格划分,人们往往就会在创意阶段讨论工程的可行性。这样的结果就是将大量优质的创新方案扼杀在摇篮之中。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创新方案在刚作为创意提出时,都是不具备可行性的。在某种意义上说,创新就是寻找实现好的创意的工程手段或技术方法的过程。

  第四,创新总是针对一定的具体问题或某种现实需求。从问题出发和从规划出发都是创新的逻辑起点。党的创新理论认为,所谓问题就是对某一事物的预期状态与实际状态的距离差。问题的发生说明事物存在着矛盾,问题是事物矛盾的外在表现形式。矛盾是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创新理论认为,矛盾存在于三个方面:事物从整体来看是多样化属性的综合体,当多样化的属性发生冲突时,矛盾就会产生,问题就会出现;事物从内部的结构来看,是一个从上到下的功能需求和从下到上的功能供给的功能供求系统。在任何一个环节,一旦出现供求失衡,矛盾就会产生,问题也就会出现;任何事物作为一个系统都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运行,环境中的各项介质参数都有一个允许区间。而在实际运行中,这些介质参数可能会超越允许区间,从而使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失衡,继而产生矛盾,导致问题发生。

  第五,党的创新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南,从人类浩如烟海的创新成果中概括抽象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向、路径和方法,最终形成创新事物和改造世界的方法体系。其中解决问题的基本方向是,自身求变,邻里求借,环境求用,行外求例;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是,建立(强化)联系,切断(削弱)联系,调整(改变)联系;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分解法、结构法、环境法、状态法。以上这些具有最高抽象性质的方法,具有哲学方法性质上的一般性和应用上的广泛性,对所有领域的所有方法具有指导性和统领性。

  党的创新理论与方法指导和推动创新实践

  党的创新理论与方法体系中的上述认识成果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质量观、矛盾观、联系观和认识论与实践论,适应了人们科学认识和把握当今时代复杂和超复杂系统的需要,为解决当代的超复杂问题,创造全新的超复杂事物提供了认识条件和方法工具。创新实践活动即具体的创新工程活动,是一个创新规划、创新分析、创新抉择、创新评估的系统工程。充分应用党的创新理论与方法指导创新的各个步骤和环节,都将使创新的效能和质量发生革命性变革。

  第一,党的创新理论与方法为创新规划提供了方向指引。创新规划是所有创新活动的第一步,它要确定创新对象的预期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战略路径。传统的做法是需求拉动和条件推动。但这二者中的任意一条或二者之和都需要通过对象本身的发展规律表现出来。党的创新理论全面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以该理论为指导,再结合需求与条件,就能迅速快捷地确定创新对象在未来若干期的创新目标。目标确定后,就要选择实现创新目标的战略路径。战略路径的选择需要多方面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而战略路径的确定只有创新方法才能给定。因为其它任何领域的知识和方法只能解决“可行性”而无法解决“必要性”。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恩格斯才说:“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得受哲学的支配”。战略路径确定后就可依据创新对象的具体特征和环境条件,应用专业知识和方法确定具体的技术路径。

  第二,党的创新理论与方法为创新实践中的创新分析提供了标准模式。创新是对事物原有属性的调整和改变,而对事物原有属性的调整必然会打破事物原有属性的平衡状态,从而导致矛盾产生,即问题出现。只有解决问题才能实现创新目标,而要解决问题就要找出出现问题的根源。这是所有创新活动中耗时最长、投入最大的环节。传统模式中的无限试错法也可以称为大海捞针法,旷日持久且让人们心中充满疑虑。党的创新理论根据马克思主义矛盾观和矛盾分析模式,通过事物整体属性分析法、整体局部功能分析法和系统环境分析法就能准确、快捷、高效地找到问题的原因:问题的原因不外乎是属性高低不平、功能大小不等或是系统内外关系失衡。这将极大地提高分析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第三,党的创新理论与方法为创新实践中最艰难的创新抉择提供了方法数据库支撑。找到了问题的原因,就要研究试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整个创新过程中难度最大的环节,也是一个无限试错的过程。党的创新理论从事物发展运动的根本动因在于事物本身的内在矛盾和事物与环境的矛盾认识入手,提出了解决事物问题的方法数据库概念。根据事物问题的原因类型,在方法数据库中方便地拿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将这一方法与具体事物的特性、环境相结合,一个有效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便应运而生。方法数据库里的方法是根据功能需求而汇聚的全人类的全部知识。有了这样的方法数据库的支持,创新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高效规范的境界。

  第四,党的创新理论与方法为检验创新成果的真伪及创新质量的高低提供了依据。创新的终端是一个全新的事物,这个新事物是否具有创新的性质以及创新质量是高是低要由创新评估结论来说明。党的创新理论告诉我们,创新评估的标准是,新方案与原有事物相比,事物所存在的矛盾是否消除,事物的理想度是否有所提高,新系统是否应用了最经济的资源,系统以及相关环境的复杂性是否有所降低。

  党的创新理论与方法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敢于探索、勇于创造、一往无前的伟大人民;马克思主义是最科学、进步、伟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的创新理论是最具时代精神的精华和当代文明的灵魂的组成部分。一旦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的中国人民与党的创新理论紧密结合在一起必将聚合起人类历史上空前磅礴的巨大力量。它将不但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开辟全新的境界,还将为整个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贡献更大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作者:李河新系中国文化研究会会长,李静系中国文化研究会创新文化委员会主任)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民企“大块头”探路高质量发展

民企“大块头”探路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部分省市加快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

四川国企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四川国企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面对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四川国企改革发展开启了新的征程。

·大连港探索股权整合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