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成都环境投资集团:立足主业 护航青山绿水
2018-04-17 作者: 台艳 来源: 经济参考网

  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成都环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立足主业、创新壮大,坚持打好环保攻坚战,全力以赴迎接新时代绿色发展考题。

  成都环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原成都市兴蓉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70年始终专注水务环保的成都市属国有大型环保企业,目前已构建了完整产业链,业务规模西部第一、全国第六,运营管理水平国内领先,多次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水务企业”。

  集团正全力打造以水务、固废综合利用为基石,大气土壤污染治理、环保装备制造及集成服务协同发展的千亿级环境集团,用“5—10年奋力打造全球同行业知名企业”。目前,集团下属全资及控股子公司32家,包括一家A股上市公司。

  谋战略 固匠心

  随着我国水务环保业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水务市场逐步放开,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成都环境投资集团对标国内外同业,定目标、夯基础、谋布局。

  集团董事长李本文说:“水务环保是民生工程,良心工程。做大做强的战略定位使我们有一种使命感。不论从国家产业发展的角度,企业规模经济的追求,还是从公共利益保障的角度,城市水业的发展和市场化改革都迫切需要能真正负责任的主体,需要强势的主体,需要龙头企业,集团愿意承担这样的使命”。

  一是要强抓主营业务,构建全业务链。

  2016年以来,成都环境投资集团改变过去下属30多家企业各自为战的局面,上下统一行动步调,形成合力,初步构建了从原水、供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污水污泥到中水利用、垃圾发电、危废处置、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完整业务链,让集团水利、水务、环保产业发展齐头并进。目前,集团已在广东深圳、江苏徐州、海南文昌、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等全国7个省份的10余城市运营经营性项目,并积极拓展国际水务环保市场,着力构建立足成都、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业务布局。

成都环境投资集团旗下万兴环保发电厂

  2016年10月,成都环境集团承建的成都第二水源—李家岩水库项目的建设开工。项目的实施不仅填补了集团在水利项目建设和原水运营管理业务方面的空白,也创下了国内同类水利工程前期工作最快速度。李家岩水库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和全国第一批12个PPP水利试点项目之一,是关乎成都市供水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民生工程,以城乡供水为主,还具备灌溉和发电功能。12月,万兴环保发电厂顺利点火,处置规模及工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标志着集团迈入环保能源产业。

  2017年8月,集团接收了由法国威立雅集团和日本丸红公司联合投资的成都自来水六厂B厂,负责该厂今后的营运、维护管理。成都市自来水六厂B厂是中国第一个城市供水BOT试点项目。

  目前,集团提供水务环境服务的用户已经超过1000万;在建及运营水处理规模超过6000千吨/天;在建及运营的垃圾处理规模6900吨/天;拥有31个自来水、污水、垃圾项目。

  下一步,集团将围绕打造综合性环境产业集团的目标,打破原有传统的单一水务环保项目的投资、施工、运营模式,向环境全产业链服务平台转型。通过与国内外领先环境企业合资合作等方式,进一步完善水务产业链、打造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集群、大力拓展大气及土壤污染治理产业板块、加快进军高端装备制造及环保集成服务领域,形成链条完备、布局合理的“大环保”产业发展格局,引领成都环保产业生态圈构建。

  二是要加强匠人精神的传承,履行社会责任。

  李本文表示,水务环保业并不是一个可以“挣大钱、挣快钱”的行业,需要专业和专注,要有为公众服务的心,要用匠人精神和心态。

  2017年8月8日,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后,成都环境集团迅速集结力量,派出了由集团水务运行、自动控制管理、设备维护、水质检测等技术力量组成的供排水保障小组,第一时间赶往一线,开展抢险救援工作,加入灾区供排水管网抢修、污水处理、水质监测工作中,全力保障灾区自来水厂稳定运行,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履行社会责任。

成都环境投资集团旗下自来水七厂

  集团建立和完善了“师带徒”制度,加强匠人精神的传承。通过“名师”培养“高徒”,来提高一线工人的综合技能水平,并为集团发展储备技能人才。集团也开展了各类技能比武、技能能手比赛等活动,使得精良手艺得到传承。公司供水服务承诺水质有保障,小修不过夜,响应全天候,停水提前报,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承诺达标率达98%以上。目前,自来水公司的排水运营能力属国内顶尖,人均产水量、产水效率、产水水质和服务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走出去”行稳致远

  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以多元业务为保障,把工作重心放在“走出去发展”。成都环境投资集团的发展战略,不但要做大、做强国内水务市场,树立优质品牌,同时也将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水务国际合作,践行集团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担当,与更多国内外企业携手合作、共谋发展。

  2016年以来,集团频频布局四川省内外,实施跨区域多元化发展。8月,成都环境集团成功中标了全国百强县江苏沛县涉及水务城乡一体、供排一体、厂网一体的15.04亿元的供水PPP项目,揭开了PPP业务新模式。11月,中标总投资金额约12亿元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宁东基地水资源综合利用PPP项目。这两订单均为国家财政部PPP示范项目,为集团后期收回投资提供了保障。其中宁东基地PPP项目为国家级能源战略基地重要配套设施,也是集团首个工业污水处理项目,填补了集团工业废水治理业务空白,进一步完善了集团产业链。

  同时,集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成立了境外投发部,将目标瞄准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国际市场,主动出击,拓展巴基斯坦、西班牙等国际水务市场。在继续传统模式的基础上,集团主动考虑优势互补,与有实力的国内企业抱团走出去,参与全球资源整合、竞争与合作。

  创新驱动 构建核心竞争力

  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业务创新,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成都环境投资集团不断加大力度炼好内功。一方面要做技术改造研究,形成集团技术化优势,掌握技术核心。另一方面要完成产、学、研向用和服的转化,把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2016年9月,集团启动了对全集团五年以来的技术成果进行摸底调查的工作,推动从应用型技术向创新型技术发展。2017年6月集团对评审认定的54项技改技革项目和13项技术成果进行奖励。

  污水处理技术是水资源再利用的一种可行途径,而污泥处置则是污水处理的核心。集团下属污泥公司的技改小组,经过精心钻研,反复试验,制定出了“污泥湿法脱硫系统改造”的方案,并顺利实施投入运行。该项目的成功运行,不仅降低了药耗和成本,实现风机引增合一,减少了故障点,而且还实现能源再利用,每年节约成本1000万元。

  目前全集团提倡“崇尚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使知识观念、人才理念、创新意识深植人心。集团与上海同济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利用在人才、科技、技术转化方面的优势,建立优势互补的科技创新平台,提升集团的核心竞争优势和中长期发展能力。与清华大学强强联手,合作成立“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成都市兴蓉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水务先进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就关键技术研发、成果推广转化、创新平台建设等广泛展开交流合作。

成都环境投资集团旗下第九污水处理厂

  与时俱进,与城市共成长。成都市正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成都人喜欢的静谧休憩之所—白鹭湾湿地是成都市率先建成的都市生态湿地,湿地的绿化灌溉用水就来自建在旁边的成都环境集团排水公司第九污水处理厂。在监控中心的大屏幕上,清晰的显示着污水处理的每个环节,雨污水集纳成的污水经过层层净化,完全被清洗,变成汩汩清流。工程师介绍,这个污水处理厂目前是国内首个一次性建成的百万吨污水处理设施,在汛期每天处理污水103吨,占成都主城区污水处理总量的60%,服务面积约195平方公里,高效推进“智慧水务”。

  谈到未来,李本文信心满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国家越来越重视水、空气和土壤的治理,我们将不断壮大业务领域,一步步向成为全球同行业知名企业的战略目标迈进,护航青山绿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由明转暗 假劣种子打起“游击战”

由明转暗 假劣种子打起“游击战”

春耕时节,记者在赣湘吉闽等地调研发现,新种子法颁布一年多后,假冒伪劣种子并未就此销声匿迹,而是花样翻新,以更加隐蔽的方式继续坑农害农。

·我国新一轮开放蓄势待发

家装“全流程陷阱”防不胜防

家装“全流程陷阱”防不胜防

由于家装消费专业性强、家装市场无序竞争等原因,消费者频频掉入家装陷阱,家装市场究竟有多少“不能说的秘密”?

·预付式消费失信商家能否“见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