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构建扶贫长效机制受到关注
2018-03-04 作者: 记者 李志勇/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2018年全国两会,扶贫工作受到参会代表委员们的关注,构建扶贫工作长效机制成为重点。

  据了解,到2017年底,我国贫困人口在3000万左右。这些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在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的地方,自身发展能力弱,脱贫难度较大,是扶贫工作“最难啃的硬骨头”。

  对此,农工党中央在提案中建议,未来要进一步完善精准识别工作机制,对扶贫对象识别标准应进一步细化明确,改变按“指标”定贫困人口的做法,实现“应扶尽扶”,“应纳尽纳”。完善县乡村三级联动的识别组织体系,支持农民全程参与贫困识别,完善全程公示制度。

  同时,构建贫困户退出激励扶持工作机制,建立贫困户、贫困村退出机制,并进行跟踪观察,防止短时间返贫,真正实现可持续脱贫目标。构建新型“滴灌”式的“到人到户”扶贫模式,阻断“扶贫、脱贫、返贫、再扶贫”的恶性循环。

  在提案中,产业扶贫成为对扶贫工作建议的重要方面。农工党中央建议,创新财政扶持资金使用方式,通过农民合作社整合国家扶贫资源和贫困农户现有资产,推行“资产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收益有分红”,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

  民进中央还在提案中表示,目前一些地方产业扶贫的区域意识有待提升。一些贫困村在产业选择上缺乏区域整体概念,造成了定位不准,产业配套基础设施以及市场信息等方面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产业扶贫效能的整体发挥。

  其次,产业扶贫的权责边界还有待厘清。在脱贫攻坚硬任务的压力下,各级党委和政府有越俎代庖的趋向,贫困村和贫困户的主体性不足。

  再次,产业扶贫的风险防范还有待加强,产业扶贫的经营模式还有待优化。目前“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统一经营成本高、盈利难,再加上管理能力、市场拓展能力等欠缺,运营效果难以保障。

  为构建产业扶贫长效机制,民进中央建议,在补齐基础设施等民生短板的同时,也要加大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好特色产业园区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为特色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创造条件。

  同时,要以贫困村的人口结构为依据,创新村级组织能力建设方案,坚持培育内生动力为原则,外部注入为例外的方针,加大支持力度,让村级各类组织依法依章程良性运行。并将综合素质的培育作为教育培训的重点,重点放在中青年和青少年群体中,着眼于劳动力的正常流动,增强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在市场上自主择业的能力。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土地流转总体趋势向好 局地成本上升

土地流转总体趋势向好 局地成本上升

多地干部和群众认为,土地流转是一项长期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他们建议,对土地流转要积极推进,也要保持严格监管和规范等。

·山区农业转型升级遭遇“三重门”

家装“全流程陷阱”防不胜防

家装“全流程陷阱”防不胜防

由于家装消费专业性强、家装市场无序竞争等原因,消费者频频掉入家装陷阱,家装市场究竟有多少“不能说的秘密”?

·预付式消费失信商家能否“见光死”?